海南漁村有許多待挖文化資源 有潛力向市場提供有品質的旅遊體驗

2020-12-16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漁村有許多待挖文化資源,有潛力向市場提供有品質的旅遊體驗——
美麗漁村,如何打造?

■本報記者陳雪怡羅霞

8月17日,2019年第五屆瓊海潭門趕海節開幕。與前幾屆相比,今年的潭門趕海節不僅內容更加豐富了,國內外遊客也更多了。潭門趕海節也逐步成為有影響力的休閒漁業節慶活動大品牌。

休閒漁業增添時尚文化元素,對國內外遊客更具吸引力。而挖掘傳統古老的漁業文化內涵,與現代遊客的需求結合,則打造出了內容獨特的休閒漁業新業態。

作為休閒漁業的一種業態,民宿因漁村而興;而作為休閒漁業的重要載體,漁村還有待發展。如何結合獨特漁業文化,打造建設美麗漁村,推動漁民轉產轉業,是做好海南休閒漁業發展這篇文章的關鍵一環。

漁業文化豐富獨特

近日,河南遊客黃先生的妻子配圖發了一條朋友圈:被民宿裡掉下來的椰子樹小枯葉「砸到」。

朋友圈一發出,便收到不少評論。「所有人都在問『這麼美的民宿在哪』,沒有一個人關心我的『傷情』。」黃先生的妻子看著朋友圈的評論哭笑不得,忍不住向居住的海景民宿主人符名林「抱怨」。

符名林的「無所·歸止」海景民宿,在距離瓊海潭門港數百米的石碗村的海邊。符名林說:「沒有漁村村落和漁業文化,也就沒有民宿的『漁味』和『魚獲』。」

「遊客之所以選擇海邊漁村的民宿,主要是因為可以品嘗當地海鮮美食,了解其悠久的耕海歷史,更重要的是能夠就近體驗趕海習俗。」當過10年漁民的符名林深諳此情,於是「洗腳上岸」選擇發展民宿,讓更多人了解潭門漁業文化,也以此維繫他與「漁」的情緣。

「上千年來,海南沿海漁民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而生存,創造出適合當地環境的漁業技能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漁業文化,如潭門祭公祭海、陵水疍家調等。另外,源自五指山川流不息的萬泉河、南渡江,也孕育了海南中部的少數民族漁業文化。」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錢衛國說,這些傳統的漁業文化,內容豐富、原生性強,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傳統文化、民俗風情與漁業的有機結合,也為休閒漁業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資源尚待深入挖掘

走訪海南沿海市縣多個漁村後,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漁業項目經理羅一鳴發現,目前海南漁村仍處於相對初級發展階段,傳統捕撈方式及漁村傳統文化保存較好。而且,受海流河流、地形地貌等影響,各地漁業資源呈現出顯著的時間和地區性差異,當地漁民使用漁業資源的方式和漁村文化也各有不同。海南漁村還有許多等待挖掘的豐富文化資源,有足夠大的潛力向市場提供「差異化」「有故事」「有品質」的旅遊體驗。

以常年被跟蹤調查的瓊海潭門漁村為例,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類學博士王利兵指出,文化和社會資產是漁村不可或缺的資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漁民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和態度。

豐富資源有待深入挖掘、政策指導有待深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健全、村民觀念需要及時轉變等,是海南建設美麗漁村、發展休閒漁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熟悉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的臺灣環境資訊協會項目負責人謝璧如建議,美麗漁村的休閒活動不僅是捕魚、挖螺,而應該將自然體驗、文化活動融入到民宿、漁家樂等經營中,能讓其朝著更加精品化、精緻化的方向發展,也能讓更多人成為海洋的保護者。

建美麗漁村須多方推動

「你趕過海嗎?知道怎麼趕海嗎……」聊起漁村村民的趕海挖螃蟹經歷時,三亞西島夢姆淘民宿主人陳育文的臉上洋溢著孩童般的興奮,幾乎忍不住站起身來比划動作。而讓他更興奮的是:「我的家鄉西島,面積不大,卻是海南美麗漁村的典型示範。」

「2017年,西島開始建設美麗漁村,雜亂的菜市場被改造成特色集市,海邊的荒地成為特色社區廣場。」西島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黎慶學說,西島還牽手文創團隊開展建設,居民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垃圾廢棄物製成的藝術品可以裝點扮靚漁村,既美了漁村,又樂了村民。

「建設美麗漁村,在旅遊方面,海南應加強各地傳統漁業文化風俗的挖掘,發展以漁業體驗、漁村旅遊為主要模式的項目,以漁業文化、教育科普、主題公園等多元素融合的展示項目,以點帶面,促進休閒漁業業態跨越式發展。」省旅遊協會執行會長、海南康泰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繁華表示。

錢衛國建議,海南應因地制宜建設美麗漁村,充分挖掘當地漁業文化特色,結合具體的漁事活動開展多種類型的旅遊休閒活動,包括海洋休閒旅遊活動、休閒海釣活動,發展具有南海漁家風情的民宿、漁家樂等。

「在建設美麗漁村、發展休閒漁業的同時,還要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相關培訓引導、激發村民主觀能動性等,改善漁村生產生活環境,轉變村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羅一鳴說。

(本報海口8月18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漁村,如何打造?
    潭門趕海節也逐步成為有影響力的休閒漁業節慶活動大品牌。  休閒漁業增添時尚文化元素,對國內外遊客更具吸引力。而挖掘傳統古老的漁業文化內涵,與現代遊客的需求結合,則打造出了內容獨特的休閒漁業新業態。  作為休閒漁業的一種業態,民宿因漁村而興;而作為休閒漁業的重要載體,漁村還有待發展。
  • 從海南自貿區到免稅購物,中國旅遊零售仍有無限潛力待品牌挖掘
    Gauvillé 和 Xie 認為,一旦國際旅遊恢復,海南將從其他亞洲競爭對手而不是歐洲市場上搶佔市場份額。海南時裝品牌的免稅價格低於日本,幾乎與香港、新加坡和韓國持平。國內消費仍有弊端:歐洲的價格很可能繼續低於中國的免稅價格。Gauvillé 說,歐洲作為主要旅遊目的地的地位將繼續吸引奢侈品消費者。他說:「我們所說的需求回流,將有一個天花板。
  • 三亞天涯區西島美麗漁村建設讓村民在家吃上「旅遊飯」
    打造特色國際化產業,助力西島全域旅遊發展2019年11月,首屆海南島國際圖書(旅遊)博覽會西島海上書房分會場在西島漁村開幕。作為本屆書博會唯一分會場,海上書房的系列活動分小島讀詩、插畫活動、文創市集等主題展開,向全國書友發出「風吹哪頁讀哪頁」的海島閱生活體驗邀請,打造全新文化旅遊IP。
  • 海南「旅遊+」經濟潛力持續釋放
    原標題:海南「旅遊+」經濟潛力持續釋放 10月底,廣東江門吳女士在「陳慧嫻Priscilla-ism中國巡迴演唱會」海口站門票開售當天便購票,並定下了在海南旅遊的行程。其實不只陳慧嫻演唱會,2019海南草莓音樂節、第四屆海口藍色國際電子音樂節等文化旅遊項目紛紛落戶海南。
  • 海南「有潛力」的城市,不是三亞、不是文昌,更不是儋州!
    但是我國在準備突破之前做出了大量的基礎準備,諸如打通道路、建設飛機高鐵、還有鋪設一系列行業發展計劃,有的是以發展高科技電子行業為主,有的是發展高端服務業為主,而有的則是以弘揚歷史文化為己任。中國眾多城市都在蓄勢待發,等待一個機遇或高潮一舉成名,尤其是本身就擁有眾多資源,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想要發展起來往往只需要一陣恰如其分的「東風」。海南省雖然面積很小,但在我國的知名度卻一直不小。
  • 海南清水灣,到底有多大潛力?
    中長期來看,海南的發展潛力一定會隨著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建設等完善而提升,其資源稟賦和稀缺性價值會日益凸顯。海南「雙自貿」建設與國內其他自貿區相比最大的一個區別是,自貿港只有海南一個,背靠這樣的優勢,海南自貿港迎來了下一個意義非凡的紅利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旅遊,向深藍邁進
    中國旅遊報社社長高舜禮認為,在引領中國濱海度假十餘年後,海南需要向更廣闊的海洋邁進。  2013年1月1日,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中國海洋旅遊年啟動儀式在三亞舉行。選擇在海南舉辦啟動儀式,業界認為順理成章——海南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又具有發展濱海旅遊的成功經驗。
  • 三亞有四個免費漁村,遊客很少來這裡旅遊,是風景不好嗎?
    文/知樂旅行三亞,是我國海南島上的明珠,是許多北方人民,冬天度假的首選地。相信大家到三亞旅遊,一定會選擇亞龍灣,天涯海角等收費的景點。這幾處景點人多不說,若遇上節假日,你看到的可不是風景,而是人山人海。你說我說的對嗎?
  • 挖掘「三色」旅遊資源 多彩海墾迎客來
    他說,平時習慣了鋼筋水泥的城市景觀,這次走入農業公園,飽覽綠意盎然的農家景致,別有一番滋味。  新春佳節將至,海南農墾旗下各大景區迎來各地遊客。海水澎湃,奏響藍色的浪漫交響曲;稻田蔥鬱,吟唱綠色的清爽小調;紅色體驗,帶你穿越回激情澎湃的革命歲月……不同的旅遊資源和特色,造就了海南農墾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 浙江象山盤活漁村資源 豐富旅遊業態(圖)
    仙子灣花園是長沙村於去年回收65畝閒置土地,通過統一招租形式引入杭州粒豐農業有限公司,並由該公司策劃打造的「農業+旅遊」項目。經過一年建設,農業體驗、花海觀光、休閒聚會、戶外拓展等項目逐步完善,上海、杭州、寧波等地遊客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已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去年,該項目為村集體收入增加4萬元,四年後,承包收入預計達到8萬元。該項目為長沙村旅遊發展奠定基礎。」該村主任李海挺說。
  • 海南,海南,未來海島旅遊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海南,最近成為輿論的焦點,即將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海南,必然未來前途光明,只是自貿區,自貿港這些內容還待落實,而且就算建成,也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最能立竿見影的還是海南島的老本行——旅遊,而且這還是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
  • 大眾日報:傳統漁村轉型在即 民俗旅遊蓄勢待發 官草汪老漁民的喜與盼
    面對轉型,官草汪漁民心裡有濃濃的「喜與盼」。當下,車行官草汪,拆遷的場景處處可見。繼去年官草汪村被評為「全國最美漁村」後,今年官草汪漁村古寨旅遊開發項目已經提上了日程。而這,正是韓正亮如今最願意聊的事情。
  • 又是一年候鳥季 看海南旅遊如何撬動「夕陽」市場蛋糕
    不僅僅是文體活動,每年冬季在海南住上一段時間的「候鳥」越來越多,海南旅遊業也迎來了新的商機。如何充分釋放「銀髮旅遊」市場潛力?記者採訪了省內多家旅行社與業內人士,釋疑海南旅遊該如何撬動「夕陽」市場蛋糕。
  • 自貿觀察·焦點|海南休閒漁業成投資新賽道 來看看都有啥「玩法」→
    周勤富認為,海南島四周環海,公司所在地文昌擁有七洲列島、馮家灣、八門灣等豐富的漁業資源,其中七洲列島被國際釣魚協會(IGFA)認定為「世界第三大海釣釣場,垂釣資源豐富。  「自貿港建設釋放更多休閒漁業政策紅利,帶來更多制度創新,我們十分看好休閒漁業的發展,希望未來能打造豐富的休閒漁業新業態,建設一個海上休閒娛樂平臺,舉辦一批有影響力的海釣賽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旅遊商品如何獨具「海南臉」?
    目前這兩款商品的產能比以前提高3倍多,但是只能滿足訂單的70%,除了供應島內市場,島外銷售也極其火爆。  椰子脆片、椰奶酥卷這兩樣傳統的旅遊商品意外走紅,也帶動了天貓等在線商城海南旅遊商品的銷售,僅特產一項就有4505件商品。海島樂網點負責人吳忠蔚表示,特產是很多遊客離島時必備的伴手禮,正是看中這個市場的潛力,三個年輕人才開設網店,小本創業。
  • 宣傳山東旅遊資源 讓齊魯文化旅遊走進長三角城市
    記者從淄博市旅遊發展委獲悉,為加大山東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廣,打造齊魯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擴大「好客山東」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近日,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和支持下,淄博市旅遊發展委牽頭組織齊魯文化旅遊聯盟城市濟南、青島、泰安、濟寧赴長三角城市開展專題促銷活動,促銷團依次赴杭州、蘇州、無錫舉辦了「乘高鐵遊山東」齊魯文化旅遊推介會,杭州市旅遊發展委副主任趙弘中、
  • 這裡有一份文昌旅遊攻略,請查收!
    綠道串連灣區特色景觀資源——七大主題綠道:紅樹林景觀綠道、沿灣生態休閒綠道、農家人文休閒綠道、史跡文化體驗綠道、鄉村郊野景觀綠道、漁村風情體驗綠道、椰海風情綠道。文昌環八門灣綠道是在海南省建設國際旅遊島以及文昌建設航天衛星發射中心的宏觀背景下,依託文昌「海、河、港、灣、林」的自然資源和以「僑鄉風情」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特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村民宿如何美出新高度
    鄉村民宿的寂靜與熱鬧  珊瑚石圍牆的斑駁記錄著時光,隨處可見的漁家元素凸顯出文化韻味……今年端午小長假,三亞西島漁村的「遠方」民宿有些熱鬧。許多遊客不是那麼在乎價格,他們更注重旅遊體驗。」黃繼軍說。在「鹿飲溪」,移步異景的民宿是被遊客慢慢「把玩」的產品,機場接送機、一日三餐、周邊遊則是民宿為遊客提供的優質服務。當遊客在石頭公園吃茶點看日落、在清瀾環球碼頭挑選各式海鮮回來加工成一桌大餐,這趟度假之旅就已經值得了。  當然,在黃繼軍看來,「鹿飲溪」更多的只是一個樣板意義。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廈門旅遊新玩法,上小嶝島趕海,體驗漁村生活
    來廈門旅遊,除了鼓浪嶼、中山路、環島路、曾厝垵等常規景點,如果想體驗漁村風情,感受廈門老漁村的海邊生活,可以到小嶝島趕海、抓螃蟹!而在翔安區的小嶝島至今還保持著較為原生態的漁村風情,這裡還保留著趕海的習慣。趕海需根據潮汐,每天的時間均不同,捕螃蟹挖海蠣後,可以馬上享受到趕海成果所烹製的海鮮料理,品嘗地道新鮮的海鮮。除此以外,來小嶝趕海還可以遊海島美景,近距離可見金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