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藍領日誌》是一個系列報導,挖掘優質藍領項目,在 36 氪首頁搜索 「藍領日誌」 即可查看相關項目,歡迎對行業有關注的朋友一起交流。
「職多多」脫身於「中勞網」。中勞網成立於2006年,定位藍領就業服務平臺,曾推出「電子勞務」、「打工團」、「中勞通」等服務產品,2014年10月推出核心品牌「職多多」。同年,職多多獲得北京維西資本和青島大學生創投的千萬元融資,2015年6月又獲得華仁創投領投的近千萬融資,目前正在A輪融資中。
藍領市場不做細講(請翻看「藍領日誌」此前文章),痛點概括下來就是招聘虛假信息較多、缺乏培訓、沒有直接上升通道、社交單一、住宿條件較差、後期保障少,等等,而「職多多」的思路是先從招聘切入,再延伸到綜合服務中心。
在職多多的招聘平臺上,企業主、勞務公司可以直接發布職位信息,C端求職者自行報名。還有一種是基於門店找工作,職多多聚合了一些此前的黃牛、中介,他們繳納一定的保證金,相當於加盟的形式,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招聘服務。這樣的品牌終端門店已有410多家,C端求職者可以從線上選擇就近門店,線下到店報名求職。
不過,職多多目前沒有通過招聘平臺創收,現階段就是信息平臺,側重做流量入口。
此外,職多多正在跟青島當地人社局合作,做綜合服務中心。這一塊業務則比較重,在線下鋪3000多平米的場地,涵蓋兩層,目前尚在裝修中。不過職多多聯合創始人吳銘透露,屆時場地將有多個功能模塊,從現場面試、外地視頻面試開始;延伸提供藍領的技能、心理類培訓;還有中轉宿舍——類似於膠囊公寓,針對C端或者B端的不同需求收費;最後還提供撞球、上網等空間,甚至有青島當地的一些公益組織。
吳銘告知,其實綜合服務中心目前的想法也是做流量,場地租金可能後期政府會承擔。
那麼,職多多的主要盈利點在哪裡?
吳銘表示,一塊來自保險業務。職多多在2016年公司重組,並推出了保險業務,歸在其全資子公司旗下,主打商業僱主責任險。正如上文所提,藍領的保障體系尚不完善,例如,僱員在確定入職之前的時間出了事故,僱主是很頭疼的,而職多多保險可以按天擔保,更多的是輔助招聘業務,定位藍領這個群體。據悉,已經有超過2萬的僱員使用了該產品。
而職多多的另一部分收入是靠給大型勞務公司定製軟體,主要是基於招聘流程的管理工具,涵蓋渠道、C端信息、面試、社保等模塊。該業務目前已有12個大客戶在使用,平均開發周期在15天,客單價在10萬到20萬之間,並且會走SaaS模式收取年服務費。按照吳銘的計劃,等客戶再多一些之後,可以根據共性開發出標準化產品。
除了上述,職多多還有些中勞網沿襲下來的業務,如海外勞務輸出等。
據悉,2015年職多多的年收入已達1800多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可達3000萬元,平臺聚集的B端渠道方(經紀人)超過2萬,C端用戶已達70多萬,PC及WAP的日均UV為2萬,之後會拓展藍領金融方面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