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減肥的Keep幕後:3個月、200萬用戶的需求爆炸

2020-12-19 虎嗅APP

在這個對創業者十分寬容的年代裡,很多項目的起源都是某次痛苦經歷之後的感慨:既然苦等這麼久還沒有人出來做這件事,只能自己上了。移動健身應用Keep就誕生於創始人王寧第一次痛苦的減肥經歷,當時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始減肥,只能在網際網路上瘋狂收集信息,然而他描述那個過程時只能苦笑:「我自認已經是非常懂得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收集和獲取信息的人,但是也花了足足6、7個月才將東拼西湊的健身資料梳理完成」。


在這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並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幫助王寧解決自己的困惑,於是終於減肥成功的他,決定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去解救其它正在痛苦的同胞們。正是出於自己的切身之痛,王寧將Keep的立足,定位在基礎化(輕巧)、標準化(傻瓜式)和移動化(隨時隨地)三大支點之上。


0-70分的健身需求井噴


2014年,中國有八個省份的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就像發達國家所經歷過的一樣,豐裕的物質經濟,必然會有健康問題如影隨形,比如肥胖人群的比例急速擴大。中國目前BMI超過28的肥胖人群已經突破1億的關卡,超重人群總數超過人口的40%,成為緊追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肥胖國度,而且年輕人群成為肥胖大軍的主力部隊。


肥胖和健身在邏輯上有必然的聯繫,隨著肥胖人群數量逐年攀升的是人們對健身話題的關注度和投入度。王寧在創業之前用百度指數查詢「健身」、「瑜伽」等關鍵詞熱度,發現從2006年到2014年的平緩增長被驟然打破,「2014年到2015年,一年的時間翻了3倍,這意味著需求的井噴」。移動端健身相關關鍵詞在2013年及以前始終保持平穩,而在2014年和2015年幾乎都保持了翻倍的增長。這種現象固然和移動端的本身發展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是顯示出絕大多數人對健身話題的茫然。站在健身房或者瑜伽墊前不知道如何開始,直接掏出手機來搜索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清楚體脂率的重要性——體重秤的線上銷售數據顯示,體脂秤的銷量只有單純體重秤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王寧當年也是健身小白大軍的一員,他將自己和大部分的健身用戶定義為追求70分的用戶。這部分用戶的需求更加簡單直白,「可能就是很簡單的減肥降脂,或是某個身體部位的塑形,希望自己穿衣服好看一些」。用王寧在猿題庫熟悉了的在線輔導思維來說,0-70分的進步需求是在線輔導可以很快解決的,而70分以後目標精確的用戶則需要更定製化的產品而不是標準化的方案。


Keep在產品的定位上,鎖定的就是廣大的0-70分人群。


用戶數從4000到200萬的迅速膨脹


早期,王寧和他的團隊通過社交媒體找到了約4000人規模的內測團隊,王寧自己還「潛伏」進不少健身主題的QQ群,與網友熟絡之後,小心翼翼的扔出產品下載連結,推薦群友體驗,「一個千人群,發一次連結平均下來可以帶來五十多次下載」。


這4000人成為Keep最早的忠實用戶,在他們的熱情幫助下Keep完成了功能完善後的上線版本。隨後的3個月內,4000這個數字迅速變成了200萬。然而即便如此,王寧並不認為Keep可以稱得上是一款「爆紅」的產品。因為除了在App Store將Keep放到首頁做了精品推薦的那一段時間以外,Keep的用戶增長一直保持平穩的狀態,並沒有爆發式的明顯高峰。而對於這種增長狀態,王寧堅持新媒體的低成本投入。


從上線初期開始,Keep的運營團隊就以代號為「埋雷計劃」的行動鎖定了近百個垂直社區,包括那些流量巨大的百度和豆瓣群組,長期連載品質較高的以健身經驗為內容的帖子,這些帖子培養出固定讀者,並在SEO方面得到了很高的曝光位置。而當產品App正式上線時,Keep將這些帖子同時引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通過作者的話語權告知讀者這些飽含價值的經驗都是通過一款名為Keep的移動工具來維持的。「那段時間,好像幾乎整個健身主題的中文BBS都在議論我們,Keep在iOS渠道的日下載量也達到4萬以上」。


Keep目前超過半數以上的使用者都是「90後」,一方面是年輕人群對形象更加重視的態度,另一方面是這個群體旺盛的好奇心、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會形成連鎖反應,對那些身居前沿的創業項目而言是極大的利好。「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大學宿舍裡有一個人開始用Keep練習,分享各種數據圖譜和健身照片之後,很快就打動整個屋子裡的人都開始用」,王寧對Keep的前景表示謹慎樂觀,他一直強調Keep的「無公害」屬性,相比商業氣息比較濃厚的其他類型產品,Keep的推廣之路有著得天獨厚的俯衝優勢。


此後Keep也一直依賴用戶運營和社交傳播來刺激新用戶的加入。「可能還是和我在猿題庫的過往有關,在那時的團隊裡,不少從網易出來的同事,新聞敏感度非常強,也確實嘗到過四兩撥千斤的甜頭」,王寧表示,他在這個階段也不太敢將投資燒到渠道資源的採購上,雖然幾塊錢換取一個激活已經算是非常便宜了,「但是你最終會整天都盯著剩餘預算,而且也很難去識別自然增長的趨勢和反饋來調整產品方向」。


實際上這種思路和目前網絡上健身行業的整體傳播趨勢吻合,因為小白用戶佔據主流,所以有價值有內容的經驗和直播貼都容易帶來極高的關注度。而王寧選擇的傳播素材多數都是精挑細選的原創內容,比起其它反覆轉載的信息源對用戶來說更有價值,在這種內容中附帶Keep的信息不僅可以收穫用戶更可以收穫信任。這種信任正好是王寧希望Keep品牌能夠慢慢累積的資產。


健身類應用的商業模式探索


早在2011年,健身減脂指導網站薄荷網就獲得了A輪融資,當時以出售在線健身課程為盈利模式的薄荷網可以說是最成功的減肥社區之一。然而這個模式並未能延續下去,在2014年SIG、DCM和高通三家美元基金對薄荷的B輪融資完成之後,這個擁有2000萬用戶的社區不得不轉向做起減肥食品電商來。而它推出的3款App也因為分類過於精細,並未收到很好的市場效果。


同樣起步很早的健身類App咕咚,也是有著一個美好的開端。然而在2014年獲得1.5億美元的估值之後,咕咚又將自己的產品重心從智能運動硬體重新轉回了軟體和社區上。這一場反覆其實也代表了健身類應用們對產品形態的共有的迷茫。


健身類產品始終存在一個困局,如果產品過於輕便則很可能淪為單純的工具,在小白用戶一旦形成健身習慣之後很有可能會被拋棄——就像薄荷網的食物熱量查詢和咕咚的跑步計數。而產品功能如果過於複雜,又無法契合健身時的使用場景。對於這個問題,Keep企圖用通關和羊圈兩種模式解決。


目前,Keep裡面已經累計儲存了600多個課程,其實已經錄製完成的更多,只是王寧在用一種網路遊戲迭代資料片的方式控制課程的更新,「就像是通關一樣,你每過一個星期釋放一個新的課程出來,會讓深度用戶保持活躍和跟隨,減緩他們的流失率」。


美國未來學家Jane McGonigal寫過一本影響很大的書,名為《遊戲改變世界》,她認為遊戲的設計正在引導現實世界的發展,比如反饋系統,每殺一隻怪物,遊戲玩家都會獲得經驗值的提高以及些許金幣道具的掉落,這種獎勵機制不斷刺激用戶深入遊戲世界,獲得心理愉悅。因此,這種設計也被廣泛運用於企業管理、軟體開發當中,並顯著提升接處對象的幸福感。


Keep的很多細節,同樣反射了這種理念,它引導用戶打卡和分享(「分享之後可能就不太好意思半途而廢」)、將卡路裡燃燒量精準量化、幫助製作周期性的目標等等,都起到了刺激用戶黏性的作用。而這些細枝末節的功能都被儘量輕便處理,拆解Keep目前的結構其實相當簡單:以PGC的課程加上並不豐富的社交Feed功能為組合。「我們希望在一開始能夠簡單一點,讓用戶帶著問題過來,找到適合他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讓他的體驗特別輕,使用之後也容易建立自信」。


對於課程內容累積背後的盈利模式展望,王寧舉了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講述他的思路:「抽象來看,Keep現在做的是建造一個羊圈,那些課程就是草料,我們儘可能讓草料豐盛起來,讓越來越多的羊進來吃草。在這之後,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從商業的角度而言,要不我就自己做狼,把這些羊都給吃掉,要麼我就賣門票,放外面的狼進來」,而Keep的選擇重心,會落到電商和O2O兩大盈利模式上。


電子商務這邊的邏輯相對清晰,也是其他行業走過的老路,用戶需要健身,就會產生商品消費需求,比如器材、服裝甚至是偏科學食譜方面的食品等,只要有了用戶規模,Keep往這個方向尋求收入不會有太大問題。王寧考慮得更多的,是O2O,即對接人與人的服務。


「短期可能不太現實,但是長遠來看,我們會慢慢試著打破健身房和健身教練兩者『封裝一體化』的潛規則。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私塾』的出現,就是健身教練脫離給他提供背書的商業場館,但是客戶資源的匹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這又是O2O最擅長解決的」,王寧預想的是,終有一天,Keep的用戶足以支撐那些因人而異的服務項目,而「Uber式」的網際網路經濟體也就能夠順理成章的到來,健身既可以在線教育化(YY模式),也能夠上門服務化(對比按摩、美甲等O2O業務)。


以及……


根據App Annie的統計,Keep在App Store的排名已經逐漸穩定在「健康健美」分類下的Top 5,在它前面,是大姨嗎、美柚和小米運動三座萬丈高山。


王寧重視數據,但他更為推崇Google在品牌層面的塑造,「它把一個專有名詞變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動詞,用戶想要搜索的時候,就會說我Google一下,我們也希望能夠把Keep的品牌灌輸給所有渴望運動的用戶,讓大家都記住Keep,想要運動的時候,能夠很自然的想到我需要Keep一下」。


最後,他補充道,「這就是我的心願」。


本文作者 闌夕 微信公眾帳號:techread

相關焦點

  • 三個優化角度,提高Keep的用戶粘性
    由於產品定位上的成功,使其市場份額迅速擴大,於2016年4月活躍用戶總量達到800萬。此時,Keep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本版迭代,新增了跑步、瑜伽、騎行、記步功能和飲食。從這次更新,產品的性質也不再只是「移動健身教練」,還囊括了「自由運動場」,從而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 薄荷健康拆解分析報告:如何給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
    」(現名為「薄荷健康」)上架2011 獲得晨興資本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3 薄荷網用戶數突破 2000 萬;iPhone應用 「薄荷健康」 用戶量突破 200 萬,並於 1 月、3 月 、4 月三次被蘋果 App Store 首頁推薦。
  • 產品分析:Keep——自律給我自由
    2.4 Keep目前的市場表現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在運動健身類產品中,目前月度活躍用戶排名靠前的是Keep、悅動圈和咕咚,故選擇這3個產品進行競品對比。至2018年11月,悅動圈月活為1327萬,Keep月活為1045.8萬,咕咚月活為644.2萬。但根據之前的艾瑞最新數據可知,至2019年5月,Keep的月活已遠超悅動圈,實現了彎道逆襲。
  • 健身巨頭Keep「預警」:售賣商品被曝不達標 估值超10億美元
    Keep合伙人、副總裁劉冬曾對外表示,「收入最大規模來自消費品銷售,按近期往前推12個月口徑計算,銷售額達到10億元,利潤率最高的是線上課程,用戶規模超已超2億。」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Keep 曾傳出裁員傳聞,後公司解釋稱是正常人員優化和業務回調,涉及Keep總員工數800人的10-15%。1個月後,keep關閉一家北京線下門店Keepland。
  • 產品分析 | Keep,你的專屬私人教練
    Keep的keepland健身工作室業務個人覺得是三個軟體裡面較成功的變現方式了,因為keep業務覆蓋面廣,用戶忠誠度高,所以用戶不僅僅滿足於線上課程的體驗。另外這也是keep的o2o業務,不僅滿足的用戶線上運動的需求,也滿足的用戶線下運動的需求,新增商業化模式,進一步完成業務閉環。
  • Keep是如何提升用戶黏性的?
    用戶畫像分析Keep用戶概要地概括,需求主要分為4類:增肌、減脂、塑形、獲取自豪感,其中增肌、減脂、塑形以及混合需求為主要人群目的。1)90後85後為keep主要用戶群。健身、運動離不開裝備,無論是健身所需的器材、跑步的裝備,都是用戶的需求之一。需求七:飲食的需求。3分練7分吃,良好的訓練效果離不開良好的飲食習慣。Keep功能分析Keep對用戶的需求滿足的怎麼樣了?
  • 3月運動類app排名:keep第一,咕咚第九,悅跑圈14
    撰文/eto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3月運動類app排名:keep第一,咕咚第九,悅跑圈14近日,易觀千帆發布2020年3月移動應用TOP榜,在運動健康類別中,Keep以3395.8萬活躍用戶的數量位居榜首
  • 剛出校門的毛頭小子,只靠健身打卡創業致富,Keep是個奇蹟
    上線五天完成天使投資,迅速更新IOS版本並在上線15天後登陸首頁推薦,25天後完成A輪融資,產品上線的第五十天註冊人數突破100萬,在接連完成A+輪融資和C輪融資後,Keep於上線後的第三個月成為騰訊系的一員,第三個月,用戶註冊量突破一億。
  • 爆火網紅茶幕後推手專訪:全新茶品牌如何年入200萬?
    當減肥和瘦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追求的時候,分分鐘的消費場景也被具象為飯後,以滿足消費者「消食」、「解膩」的需求。「讓用戶提起黑烏龍茶就能想起分分鐘」要想在消費者的認知中佔領獨特定位,一個接地氣的好名字還遠遠不夠,品牌必須給後者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網紅代餐月銷35萬件好評度近滿分所謂「代餐」,是指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一種食物。代餐的風靡和減肥瘦身需求的增強密切相關。《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在美團App搜索次數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235.8%、200.6%、186.4%、116.0%。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記者選取了ffit8、王飽飽、WonderLab等10個熱門代餐品牌,對其天貓旗艦店上的最熱銷代餐產品進行分析。從店鋪粉絲數來看,選取代餐品牌中,粉絲數在百萬以內的有7家,100萬-200萬的有2家。粉絲數最少的是「若飯」,近1萬粉絲。「王飽飽」粉絲數最多,達230萬。
  • 約單APP,用心滿足用戶需求
    如果你有需求:這裡有超700萬的服務達人,你可以任意購買Ta的時間或服務,快速約到Ta! 如果你有時間或服務:這裡有超6000萬的用戶每日數萬個需求排隊找你,幫你實現當老闆夢想!在約單APP上,有超過200個服務項目:瑜伽、王者榮耀、汽車陪練、教育培訓、羽毛球陪練、兼職平面模特、購物逛街、旅遊嚮導、情感諮詢、聊天交友、星座佔卜、心理諮詢、家政服務、程序編寫等等。
  • 7個月100萬會員:小黑魚的用戶增長
    創業初期以虛擬信用卡起家,嘗試幾個月後2018年4月業務方向調整為會員制平臺,短短7個月的時間已經積累了百萬級的會員。一、背景小黑魚科技成立於2017年;2018年1月10日完成9.5億A輪融資;2018年8月22日完成5000萬美金A+輪融資。目前,小黑魚平臺上已經積累了近百萬級的用戶,每天的會員增長數在1萬之間。
  • 3個月收穫1000萬海外用戶,國際用戶數量是微信的1.5倍以上,Line是...
    3個月收穫1000萬海外用戶,國際用戶數量是微信的1.5倍以上,Line是如何做到讓微信汗顏的!2000萬。之所以可以在短短三個月裡在印度獲得1000萬用戶,一方面和印度市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中國之後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消費國密不可分,同時也是其在統一戰略下,細分於每個市場的國際化戰略的勝利。
  • 產品分析報告:keep突圍之後,悅動圈將如何構建自己的運動健康生態?
    並在上線3個月內,完成了計步、跑步領紅包的功能迭代,隨後快速拓展到健走、健身、騎行等領域,業務線也先後涉及了社區、電商、課程、賽事等模塊,市場邊界不斷擴大,現已成為最大的線上運動社區之一。keep從16年4月開始進行商業化探索,比悅動圈早了近4個月的時間,並由最初的移動健身工具逐步向運動平臺轉型。從17年開始,keep進一步拓寬業務邊界,產品定位轉變成為「自由運動場」,並在10月份,用戶量和用戶活躍超越悅動圈,成為健身類應用中排名第一的APP。步多多定位為運動健康平臺,雖然上線最晚,但通過金幣獎勵+遊戲化機制吸引了大量用戶。
  • Keep完成8000萬融資 專家:抓紅利 增粘性 擴用戶量
    Keep完成8000萬融資 專家:抓紅利 增粘性 擴用戶量 2020-05-20 10:40:42 來源 : 北京商報
  • 潭州課堂註冊用戶突破200萬 努力打造在線教育生態鏈
    據潭州教育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4月18日,潭州教育旗下在線教育直播平臺潭州課堂累計註冊用戶突破200萬大關。潭州課堂用戶的不斷增長,同時也驗證了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的這一趨勢。據了解,潭州課堂自2016年正式上線以來,一直堅持以提升用戶體驗度為目標,通過高薪引進人才以及自主培養人才的方式,切實提高研發團隊科研技術水平,不斷解放思想、擴展思路,逐漸孵化出功能齊全、體驗感良好的在線直播互動平臺。目前,潭州課堂研發團隊超過百人,擁有註冊用戶200多萬,平臺日活躍學員人數超過15萬,每天參加直播學習的學員人數超過10萬,可支持近30萬人同時在線直播互動。
  • 斯裡蘭卡爆炸丨解讀幕後黑手:回流IS極端分子可能性較大
    斯裡蘭卡安全人員守在遭爆炸襲擊的教堂外。東方IC 圖當地時間4月21日上午,斯裡蘭卡多地發生連環爆炸事件,至少三座教堂和多家賓館遭到波及。據央視援引斯裡蘭卡媒體NEWS 1ST電視臺報導稱,斯裡蘭卡賓館和教堂爆炸事件死亡人數已達160人,360多人受傷。
  • 中小微企業主學習平臺《國順案例庫》 3個月破24萬用戶
    中小微企業主學習平臺《國順案例庫》 3個月破24萬用戶近些年,人口紅利與政策紅利逐漸消失,加上網際網路的衝擊,越來越多隻懂得「賺取差價」的中小微企業主生意越來越難做。近日,專注教育中小微企業「免費思維」的線上知識付費平臺《國順案例庫》宣布,平臺自3月29日上線3個月用戶已超24萬。
  • Keep、火辣健身、FitTime(黃)的競品分析
    在政府積極推動下,人民逐漸產生意識,運動健身需求逐漸增多,運動熱情高漲,運動設施也逐漸完備。健身場所方面,至2014為止健身產業產值為1272.28億元,具有一定規模的健身俱樂部的數量約為3650家。根據艾瑞諮詢的《2016年中國全民體育行業報告》,2016年1月-9月,運動類App的用戶規模呈增長趨勢、用戶平均使用時長以及頻次也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