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人,是以捕魚狩獵為生的民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民族,也是唯一能用「魚皮」縫製衣服的民族。衣服原料多採用抗寒耐磨的狍、鹿、貉、貂等獸皮或魚皮。(圖片來自東方IC)
70歲的赫哲族老藝人尤秀雲,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人,她會做魚皮衣,會唱伊瑪堪,而且會做剎生魚,她是黑龍江省級赫哲族伊瑪堪傳承人。(圖片來自東方IC)
赫哲族四季捕撈的魚,均可鞣製魚皮布。「魚皮衣」多用懷頭、哲羅、細鱗、大瑪哈、狗等細小鱗紋的魚皮。魚皮褲、套褲則用鰉、鱘、鯉等魚皮。(圖片來自東方IC)
先將要剝皮的魚稍微控幹,擦掉粘液,去掉頭尾,再用鋼刀把魚的脊背兩面從頭到尾劃開,然後用木刀將魚皮魚肉慢慢剝離,當兩面的魚皮剝至腹部時,再用手使勁將魚皮撕下來,保持魚皮的完整性,然後陰乾。(圖片來自東方IC)
製作魚皮線的魚必須用「胖頭魚」的魚皮,因為此魚的魚皮有韌性強、彈性好、魚皮薄等特點,魚骨針多採用鰲花魚的肋骨刺。此魚魚刺堅硬且韌性強,一般生取下來,磨成針狀,在粗的一頭鑽個孔,就形成了縫衣針。(圖片來自東方IC)
「魚皮衣」的造型藝術,別致精巧,古樸典雅,魚皮服飾的圖案形象和內容千姿百態。如今,魚皮衣已經成為傳統工藝,很多人都在製做魚皮衣,用於展覽展示和商業出售。(圖片來自東方IC)
由於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江河汙染,現在從江裡捕撈到五公斤以上的大魚已屬罕見,「魚皮衣」這一形象性民族服飾越來越少了。(圖片來自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