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黑龍江,啥?魚皮也能做衣服?帶你走進神奇的魚皮文化

2020-12-26 向陽向暖在路上

說起魚,大家都很熟悉,清燉還是紅燒,無論怎麼做都很美味啊~哈哈!跑題了跑題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用魚皮來做衣服,做畫,做工藝品,怎麼樣,沒想到吧?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魚皮藝術是赫哲族特有的民族藝術,赫哲族生活在我國北方,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沿岸地區,是我國人口較的少數民族之一。赫哲族世代以捕魚為生,這也就造就了他們獨特的魚皮文化,魚皮在他們手中變成了衣服、鞋子,魚皮鞋在冰雪中捕魚實用又保暖;魚皮衣服穿著美觀大方,充滿民族寓意;魚皮畫和魚皮工藝品更體現了赫哲族獨有的民族特色。這些都是赫哲族人民民族智慧的充分展示。

赫哲族做魚皮衣服歷史悠久,已有千年。經過一代代的傳承,魚皮衣服也越來越精美。魚皮衣服製作過程也很複雜,魚皮需要選用十幾斤以上的大魚的皮,如大馬哈魚、鯉魚等,製作時先要剝皮、清洗、晾乾成型,接下來就是熟制,玉米面吸油去腥,用木鍘刀輕輕壓,用手揉搓使魚皮變軟和,接下來按圖紙做衣服就可以啦!

製作好的魚皮服飾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已經成為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代表。不得不感嘆勞動人民的民族智慧!不僅是簡單的拼接,衣服上還會有各種精美的圖案裝飾,比如各種動物圖案,用來闢邪。另外,赫哲族人很喜歡紫色,他們會在衣服的袖口、領子、下擺邊緣等位置染上紫色的雲捲圖案和動物花樣,有著吉祥的寓意。

魚皮已經融入了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無論大人小孩,婚喪嫁娶,狩獵都會穿著魚皮服飾。小孩的魚皮服飾是最好的最柔軟的,以呵護孩子柔嫩的皮膚;女孩子在結婚時會穿上母親親手縫製的魚皮禮袍,母親高超的技藝,把所有美好的祝福都傾注在這件禮服上;狩獵時獵人裡面穿著魚皮服,非常保暖,外邊套上獸皮袍子,一米厚的積雪裡過夜都不會冷;赫哲族喪葬中也會穿著魚皮服,去往另一個世界繼續很好地生活。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赫哲族人也都穿上了現代的棉麻毛呢等材料的衣服,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依然有老一輩的人繼續製作著魚皮製品,這是我們傳統民族文化的瑰寶,需要繼續傳承。

赫哲族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人口少,魚皮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並且能時代流傳下來,因此保護好魚皮文化的傳承也非常重要。魚皮文化不僅包括魚皮服飾,更有各種精美的魚皮畫,掛飾,工藝品甚至是時尚的錢包,種類繁多。魚皮畫有粘貼的,層疊的,縫製的,魚鱗畫是用魚鱗製作成花瓣、羽毛等十分精美。

現在為傳承民族文化,赫哲族每家每戶都開始學習做魚皮服飾或者魚皮畫,父輩影響著子輩,希望能繼續把這項精美的藝術發揚光大。讓我們這項文化瑰寶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看完魚皮文化的故事,小編覺得真的漲了很多知識,也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用我們自己的智慧,利用身邊的萬物改造自然,為我所用,生存繁衍,人類真的是很偉大。希望赫哲族的魚皮文化能得到很好地保護,繼續傳承下去,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相關焦點

  • 好神奇!魚皮也能製衣服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使用獸皮做的衣服我們經常能夠看見,但你見過魚皮做的衣服嗎?記者最近在網上看到有網友說,用薄薄的魚皮竟然也可以製成衣服穿。網友稱:赫哲族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使用魚皮做衣服了,據說魚皮衣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是赫哲人漁獵生活的好伴侶。
  • 「工藝」龍江非遺|魚皮也能做衣服?揭秘赫哲族流傳千年的神秘技藝
    是一個歷史悠久、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民族,曾長期以漁獵為生,在歷史上被稱為「魚皮部落」。魚皮製作技藝是赫哲人寶貴的遺存文化,其精美的鱗紋、蒼樸的韻味、神秘的薩滿文化,賦予了赫哲魚皮以獨有的魅力「魚皮藝術」的守望者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曾展出過一件赫哲族的傳統服裝,這件在袖口和下擺處點綴著雲卷和浪花等吉祥圖案的、灰白相間的條紋服裝,不是用普通的棉、麻或羊毛等大眾所熟悉的材質
  • 「魚皮文化」亮相瀋陽,800斤魚才能做一套衣服,一套最低要3萬!
    「一套衣服至少得一個月才能做成,要用800斤魚,我的魚皮衣服是很貴的,每一套衣服都要三四萬,最低價格都降不了3萬,最貴的一套就是新娘裝,是6萬7!」魚皮技藝的傳承人尤忠美女士介紹。9月27日,哲族的魚皮大衣在遼寧瀋陽亮相了。
  • 黑龍江街津口赫哲族漁鄉四題,精彩的魚文化,奪人心魄的美麗
    赫哲人自商周起就世代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與世隔絕,田漁而食,因衣其皮,自給自足。樹葉、草稈、羽毛、獸皮都曾是古代先民的衣料,魚皮則是老天爺專門給赫哲人的恩賜。清道光年間,傳教士布魯尼埃曾來到這個「魚皮部落」,族人們的裝束讓他大開眼界,用魚皮做的服飾不僅很結實,而且穿著魚皮靴趟過溪流或踏雪而行,就像走在幹地上一樣,能夠抵擋寒氣和潮溼。
  • 這種用魚皮做的衣服,估計只有赫哲族的老手藝人會做了
    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人,是以捕魚狩獵為生的民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民族,也是唯一能用「魚皮」縫製衣服的民族。衣服原料多採用抗寒耐磨的狍、鹿、貉、貂等獸皮或魚皮。
  •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藝術系非遺文化—黑龍江少數民族魚皮藝術進入課堂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藝術系在2017年獲批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魚皮與樺樹皮藝術創作人才培養》,並於2018年7月獲批成為「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結束後,藝術系把黑龍江流域魚皮和樺樹皮非遺文化引入課堂,在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的同時,也實現了高校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有機結合,並在項目結束後繼續將非遺的魚皮技藝帶進現代教學的課堂,使傳統技藝和材料通過現代的構成設計藝術語言表現出來。
  • 國內東北的這個民族,竟用魚皮製作衣服,網友:餓了能吃嗎?
    國內東北的這個民族,竟用魚皮製作衣服,網友:餓了能吃嗎?眾所周知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特別是在衣食住行上,更是體現了民俗文化上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很多民族在服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傣族女子的服飾多是短上衣大統裙,壯族服裝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等,但小編在旅遊時發現在我們國家的東北區域有一個民族,竟然還能用魚皮來製作衣服,且製作出來的魚皮衣服質量還特別好。
  • 中國最特殊的民族,距今已有上千年,居民都是用魚皮做衣服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共有56個少數民族,彼此之間都能夠團結在一起共同建設祖國,不僅僅是漢族的歷史非常悠久,還有一些民族同樣也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最特殊的一個民族,到今天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的時間,而且還會用一種特殊的東西製作衣服。
  • 用魚皮做的「衣服」,中國人創造的藝術奇蹟
    Hi,大家好,遠古時期人們用獸皮做衣服,比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曾經用老虎皮當上衣,但是你聽說說用魚皮做成的衣服嗎?我國東北的赫哲族的祖先就是用魚皮做衣服的,赫哲族的祖先以捕魚為生,魚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自己民族的圖騰,他們十分了解魚的習性,在不斷的嘗試中,他們學會了用魚皮做衣服,他們製作的魚皮衣輕便、保暖、耐磨、防水要想做成一件魚皮衣需要經歷剝皮、陰乾、去脂鱗、鞣製、制線、拼縫等多個流程,魚皮衣是赫哲族特有的服飾,象徵著這個民族頑強拼搏、改造自然的頑強意志,
  • 非遺傳人張琳:「魚皮藝術」守望者
    魚皮畫的藝術價值以及市場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目前,赫哲族魚皮藝術經過張琳的努力已走進校園,成為校園內一門熱門藝術。「魚皮藝術走進校園,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傳播。」張琳說。2010年,張琳帶著黑龍江非遺瀕危項目走進學校,目前,魚皮藝術已在黑龍江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從中職、高職到專科、本科再到招收研究生的高校,都有開設魚皮藝術校本課程,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 張琳帶領100多名弟子完成魚皮畫黑龍江風光系列作品
    魚皮畫魚皮畫剛剛從2013年創行世界盃中國站創新公益大賽全國總決賽上載譽歸來,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皮畫傳承人張琳又帶領其哈工程大學的100多名弟子開始了「迷人的哈爾濱之夏」的創作之旅。一聽說要參加「迷人哈夏」活動,張琳在哈工程大學的100多名徒弟踴躍報名,並分成了赫哲族文化宣傳組、魚皮畫現場製作組、營銷組、講解組、組織協調組等,現已完成魚皮畫黑龍江風光系列作品、冰城夏都系列作品、赫哲族民間圖案藝術系列及大量作為旅遊紀念品的魚皮畫作品。
  • 涼拌爽魚皮,化腐朽為神奇
    順德的美食太多了,花上三天三夜估計也說不完,你還得自己去找。不過,既然你愛吃魚,那麼有一道涼拌爽魚皮值得一試,那種味道,絕對讓你滿意。」聽朋友這麼說,我的心裡有些疑惑,魚皮?這個在尋常人眼裡毫無美食價值的東西居然也能做成一道菜?我很好奇,決定和朋友去嘗嘗這個會讓我滿意的吃食。
  • 同江市有種千年歷史的「神」衣,能保暖防水,堪稱珍貴寶貝
    自從當年亞當在伊甸園偷吃了禁果,把一片樹葉圍在腰間後,衣服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說到一些神奇的衣服,您會想到什麼呢?是古代的綾羅綢緞,還是現代的國際品牌。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有趣的衣服,當屬同江市一種傳承了上千年的「神」衣。這個神衣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 大學生搞創業做魚皮畫 一年收入100多萬元
    2010年9月,郭九強和幾名同學在學校裡聽了一場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琳老師關於魚皮文化的講座,了解到現在專門從事這種古老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如果再不加入現代的創新理念很可能在不久後導致失傳。經過幾個人的深入討論研究和專業諮詢,同學們一致認為魚皮畫這個項目很適合創業。
  • 當魚皮遇上針織!來自設計師的針織奇幻生物幻想
    赫哲族世居黑龍江,他們長期以漁獵為生,捕魚、食魚、穿魚皮,在歷史上以「魚皮部落」聞名於世。魚皮文化是北緯45度以上區域內存在的特色文化。雖然歷史上眾多民族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至今只有赫哲族將之傳承沿襲下來。
  • 見過羊皮大衣,你穿過三文魚皮靴子嗎?走進魚皮革的歷史
    魚皮革製品古來有之魚皮皮革過去在許多文化中很常見。如今,它正在「捲土重來」或許魚皮皮革也正在成為時尚界的一種商品。近年來,這種材料引起了設計師的注意,他們想把它融入到奢侈品中。魚皮製作的工藝品在人造織物興起之前,世界各地沿海和河流地區的土著人民將魚皮鞣製或曬乾,然後縫製成衣服。這種材料堅固防水,對生存至關重要。在日本阿伊努人將鮭魚皮製成靴子,用繩子綁在腳上。
  • 酥香魚皮和涼拌魚皮
    當魚皮不是特別多的時候店家會自己做成涼菜來賣,價格還不便宜。一旦太多了店家消化不完時就會直接拿來賣,價格非常便宜,才賣二塊多錢一斤。偶遇魚皮很新鮮,是那種大胖頭魚的皮,便買了一塊五毛錢的。看看我用一塊五毛錢的魚皮做了什麼菜?一盤香酥魚皮。
  • 「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
    (中國減貧故事)「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中新社黑龍江佳木斯7月3日電 題:「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作者 姜輝「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這首《烏蘇里船歌》描述的是赫哲族人捕魚場景。如今的赫哲族人已「洗腳上岸」,過上了新生活。
  • 香港特色小吃「炸魚皮」,簡單的魚皮到底能有多好吃?
    香港是是一個美食聖地,很多人去香港旅遊就是為了去感受香港的美食文化,香港有很多當地獨特的美食,小時候看香港電影,看著電影裡的奶茶、蛋撻、菠蘿油、豬扒包……直流口水然而香港還有一種小吃「炸魚皮」,吃炸魚皮是香港人一直以來的習慣,無論是車仔面、魚蛋粉還是火鍋,都要配上一碟炸魚皮。
  • 味BACK魚皮養成記:30年,讓全民愛上魚皮味道
    魚皮,一個廣東地方風味小吃,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年輕人的潮流零食,引發市民狂熱追捧並進一步攻佔整個餐飲市場的?今日,記者就帶大家一探究竟。據記者走訪統計,市面上魚皮品類分為國產和進口兩類,進口的以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為主,國產品牌網絡熱度較高的是味BACK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