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春秋時期越國故都,越王臺就在府山上,鳥瞰著田間水道裡辛勤勞碌的紹興人。除了護佑風調雨順,還為六畜興旺綿綿助力。除了越王,還有項羽楚霸王起兵會稽城,最終百萬秦軍終屬楚。這上下千年時間裡,所謂浙江,所謂臨安,所謂江南勝景還遠遠沒有出現。
因此,要論浙菜的起源,還是紹興菜為首,而在諸多紹興菜中當之無愧可以被叫做頭盤而言,非清湯越雞莫屬。其實是浙菜的搖籃、發祥地,而紹興菜中被當之無愧地稱為第一名菜的恰恰是這道清湯越雞。
越雞或許是受了越王臺的召喚,從當年專供帝王后妃賞玩的花雞,流落民間,日飲兩泉水(龍山泉、蒙泉),捕食山蟻蟲蟬。從這飲食規律來看,越鄉先民自然也知道這是行走的美味,所以開始將它它清燉而食。
清湯越雞的出名,還是依靠十全老人的功勞。相傳當年乾隆皇帝數次下江南,每次都要駐蹕紹興府。有一回,他和眾臣來到紹興偏門外,哼著「這裡的山,這裡的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小調,忽然聞到一陣香味。時至中午,這一聞就聞出了餓來。於是帶著親信大臣進了農家,原來是一鄉間婦人,正在煮雞。
看到遠方來客,農婦也是客氣,大碗裝湯,端放桌前,一疊醬油蘸雞,吃的乾隆爺津津有味,甚至咬骨吸髓,喝盡湯汁,還讚不絕口。回京後,吃貨乾隆對這越雞湯一直念念不忘,於是,農家雞湯就成了朝廷貢品——清湯越雞。
現如今,這道清湯越雞已經成了紹興各酒家餐館的基本配置,任何一家賣著清湯越雞的老闆,也都不敢說自己是正宗的清湯越雞。因為傳承已久,做法是越來越多,可以加火腿,可以加香菇,或者加筍片,無論什麼做配料都能提出無上美味,世間難有匹敵之物。
1933年10月柳亞子夫婦南下來到紹興,品嘗後對「清湯越雞」的特點概括為八個字:「皮薄、肉嫩、骨松、湯鮮」。這樣的總結很深刻,食客的反應很一般,都想搞清楚單單一個清湯雞就為啥就這麼美!標準答案是:關鍵要看選雞是否合宜,一般都是嫩母雞為主,老酒吊湯作輔,清鍋慢燉,仿若天成。這麼一隻品種,如此這般美味,這世上究竟還有沒有?
紹興人吃雞一般都比別人嘴刁,更何況是我這個專業吃貨。在我品嘗過的雞裡如:清遠麻雞、海南文昌雞、江西崇仁麻雞、山東蘆花雞、南通狼山雞、岑溪走地雞,還有我們浙江的仙居雞、蕭山燒公雞等這些「名雞宴」滋味獨特,各領風騷,但真要比只有紹興的清湯越雞堪稱奇品。
八大菜系中如今各個風光無限,可浙菜的清淡鮮美到今天已經不受食客的追捧,試想三個月就能宰殺的雞鴨或肉豬,再快速的宰殺烹飪,再巧妙的廚藝高手,他也未必能夠調味出一代名餚"清湯越雞"和聞名寰宇的"東坡肉"。
紹興人都知道,祖先們做菜的調料只有"黃酒、醬油",再加上必不可少鹽,再也沒有其它的了。做越雞,要的就是農家自己散養的花雞,真要開個雞場,肯定失了原本的靈性。逢年過節,過個嘴癮已然不易,要是天天上酒樓茶館點來吃,真就如快餐那般毫無誠意可言。
換個角度想,連鎖店何嘗是對美食的一種蹂躪,一次褻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