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轉熱,又到了市民大愛的「龍蝦季」。近年來,在本土小龍蝦持續火熱的同時,不少「外來小龍蝦」也開始在市場走俏。日前,記者在位於崇明港沿鎮的上海穗昌農產品合作社內看到這樣一種小龍蝦:模樣雖與普通小龍蝦相似,但個頭略大,身上泛著藍色或者青色的光澤,兩個鉗子外側有鮮紅的條紋。合作社負責人陳東介紹,這是澳洲淡水龍蝦。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該合作社從引進、試養到規模養殖,目前已成功培育龍蝦種苗,最近投放的上萬尾蝦苗經過5個月生長,預計將於10月上市,這也是早熟清水蟹的上市時間。
能讓龍蝦過冬,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澳洲淡水龍蝦學名紅螯螯蝦,原產於澳大利亞,是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該蝦體色褐綠,螯的外側頂端有一膜質鮮紅帶,非常好看。由於其生長快、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歐洲、日本和中國都廣受歡迎。
陳東告訴記者,從摸索試驗到規模化養殖,他的創業之路並不平坦。
在養殖澳洲淡水龍蝦之前,陳東從未接觸過水產養殖,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陳東說,幾年前,他的堂弟曾在澳大利亞發回過有關澳洲淡水龍蝦的信息,「那裡的淡水龍蝦幾乎不用細心照料,就長得很好,且經濟價值較高。」這令陳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即委託弟弟對其所在地的水質進行檢測,並將各項數據發給自己。
隨後,陳東用此數據與崇明水質的各項數據進行比對。「基本一致!」陳東十分高興,這說明在崇明養殖澳洲淡水龍蝦存在可行性。2012年起,陳東開始各方收集養殖資料信息,從網絡、書籍等渠道學習澳洲淡水龍蝦的養殖技術,並著手在港沿鎮惠中村建起養殖基地。
陳東也明白,溫度是推進此項目的最大難點:澳洲淡水龍蝦在水溫低於12℃時極易死亡,因此,龍蝦很難在崇明度過冬天。但此時的陳東早已躊躇滿志:「不計成本,就靠電、煤,我一定要把溫度保持好。能讓澳洲淡水龍蝦在崇明過冬,就是成功的第一步!」2014年5月,陳東以每隻1.35元的價格從臺灣引進了約5萬尾蝦苗,投放於總面積為10畝的養殖塘內。「現在回想起當初的決定,其實是十分冒險的,稍有差池就會血本無歸。不過我並不後悔,不投入真金白銀試試看的話,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把釣魚的經驗運用於養蝦
陳東十分喜愛釣魚,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釣魚行家。「要學會釣魚,先得會『看水』。」陳東說,釣魚高手可以通過觀察水面大致判斷水中魚的成長情況,繼而判斷在哪下鉤、如何垂釣。在釣魚的過程中,陳東「看水」的本事也與日俱增。「沒想到,這技能還能用在養蝦上。」陳東說,水波呈現出「鮮、爽、嫩」的光澤,說明此處適宜垂釣。同理,把水質調節到這一程度,就十分適合水產養殖。「水中還有各種菌類,有害的、有益的,都要講究平衡,無論哪個多了,都不好。」至於如何調節,陳東笑著擺擺手:「都是在反覆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出來。」
陳東說,澳洲淡水龍蝦怕冷也怕熱,因此蝦苗在空運過程中,運輸水箱中還會被投入冰塊用於降溫,這也讓部分蝦苗的鰓部被凍傷,影響存活率。生長過程中,龍蝦還要褪八次殼,並且龍蝦之間喜相互殘殺,因此只有不到7成的成活率。為此,陳東在育苗過程中,用PPR管制作龍蝦「安樂窩」,用人工水草模擬自然環境,嚴格控制溫度……在陳東的悉心照料下,這第一批澳洲淡水龍蝦在經歷了5個多月的成長後,終於到了收穫的時節。「畝產龍蝦約275斤,平均價格約在每斤100元左右。」雖然畝產仍有上升空間,但對於第一次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陳東來說,這個成果已讓他十分滿足。
「希望能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收穫首批小龍蝦後,陳東精心挑選了種蝦,飼養在溫室大棚中的水泥池裡,時刻關注其中的溫度變化,準備讓龍蝦過冬。可是,第一次嘗試就讓陳東心涼了大半截。「失敗了,龍蝦幾乎全死了。」第二年改進控溫方式後,陳東繼續試驗。「第二次好了很多,活下來了3成,但蝦苗成活率太低,也算是失敗的。」雖如此,但陳東仍沒有氣餒,於去年繼續進行龍蝦過冬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澳洲小龍蝦終於在崇明度過了冬天,培育蝦苗也大獲成功。
前階段,氣溫回升到22度以上,陳東又將上萬尾蝦苗投放到養殖塘,預計到10月前可上市。據介紹,澳洲淡水龍蝦具有體大肥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出肉率高等特點,可食部分佔體重的40%左右,而一般龍蝦為20%到30%,因而是一個值得推廣養殖的優良淡水螯蝦新品種。陳東告訴記者,目前穗昌農產品合作社產出的種蝦、成品蝦基本供不應求,市場反響十分不錯。
下階段,陳東覺得有必要養殖一批自家合作社所產的蝦苗,以收集各項數據,為今後合作社種蝦的培育提供數據支撐。陳東說,這一行的圈子其實很小,他之前只聽說過金山區漕涇鎮特種水產養殖場裡成規模養殖過澳洲淡水龍蝦,他的合作社是崇明唯一一家成規模的澳洲淡水龍蝦繁殖基地。今年,陳東還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了30畝,並從馬來西亞、臺灣新引進了一批蝦苗用於配種繁殖。「通過雜交能避免近親繁殖,有利於合作社好中選優,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種蝦。」
同時,陳東還在反覆思考龍蝦的過冬問題,因為僅僅依靠「水泥池+大棚」的保溫模式成本較高,也不易於推廣。所以,他開始摸索土池(即普通池塘)+大棚的方式進行控溫。陳東說:「如果今年冬天能試驗成功,對將來的養殖推廣具有深遠影響。我希望可以把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打造成為一項特色農業項目,將來擴大養殖規模,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編輯郵箱:jfshquxian@163.com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