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21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油魚冒充鱈魚的傳聞再起波瀾。昨日,央視報導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所謂龍鱈魚、水鱈魚、銀鱈魚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鱈魚。
水產專家表示,之所以引起混亂,是俗名用做商品名不夠規範,可以借鑑香港的做法,在標註中文名的同時,也寫清魚的英文名。
很便宜的基本是油魚
據央視報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鱈魚大致分為三種:水鱈魚、龍鱈魚、銀鱈魚,其價格差別很大,從幾元錢一斤到一百多元錢一斤。按照銷售商的說法,這三種鱈魚都是鱈魚的分支,只是口感有差別。
但據河南省農科院化驗室對市場上部分龍鱈魚的檢測發現,送檢的龍鱈魚脂肪含量高達18.16%。而真正的鱈魚脂肪含量應該在5%以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副所長金顯仕表示,按照現在市場上賣的龍鱈魚基本上可以判定就是油魚,十幾元錢一斤的基本是油魚。水鱈魚應該也不是鱈魚,而是油魚的俗名,銀鱈魚也不是鱈魚。
家樂福已下架送檢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鱈魚?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表示,魚類有鱈形目,鱈形目裡有鱈科,鱈科裡有鱈屬,而鱈屬裡有三種魚,分別是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只有這三種,才是純正的鱈魚,但被限制捕撈。便宜的油魚和高價的銀鱈魚,都並非真正的鱈魚。
其中,銀鱈魚學名叫裸頭魚,屬於鮋形目。其肉質較鱈魚更細膩,是日本料理店的常備品。
問題最多的集中在油魚。其中文名應為棘鱗蛇鯖,它富含蛇鯖素(蠟酯),雖無毒但容易引起腹瀉。所以部分國家和地區禁售此魚。
國內未禁止油魚銷售,市面上卻不見油魚出售。業內人士透露,是油魚價格較低,幾元至十幾元一斤。商家為了牟利,往往給其換個俗名,比如叫油肝魚,甚至硬造出「油鱈魚」的稱呼。再不然,以油魚冒充鱈魚出售。
另一方面,市面上出售的「龍鱈魚」「水鱈魚」,究竟是不是油魚?
記者了解到,龍鱈魚屬於鱸形目,學名是叫異鱗蛇鯖,脂肪含量達到了18%~21%。這是油魚的一種,但「水鱈魚」是不是油魚存在分歧,但應該也不是鱈魚。肯德基的深海鱈魚堡是不是使用油魚做原料,則有待進一步鑑定。
早報記者發現,上海家樂福超市「水鱈魚」和「扁鱈切片」等產品已全部下架。家樂福稱,下架只是為消除顧客疑慮。待權威機構檢測結果出來後將恢復銷售。
上海水產市場秘書長範守霖表示,之所以有各種「鱈魚」,是因為流通領域覺得「鱈魚」好聽好記,都往這上面靠。久而久之,市場便更加混亂。上海海洋大學漁業資源系主任戴小傑認為,可借鑑香港做法,要求商家標註中文名的同時,寫清楚魚的英文名,這樣分類比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