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個段子
90年代,韓國經濟已經騰飛,國內經濟還在追趕。韓國人相當的高傲。看待中國人像大城市人看待鄉下人一樣。但韓國人還算熱情。招待中國客人,拿出他們最引以為傲和最珍貴的「世界最美味」的泡菜。中國人想:
韓國人真是摳,讓我吃大白菜。
韓國人想:給你們中國人吃頓好的。
中國人哪知道,這就是韓國人最豐盛的大餐。
這不,由於天氣影響,韓國國內大白菜減產。又到了韓國醃泡菜的季節。大白菜價格一路飆升到58元一顆。甚至出現了犯罪團夥,專偷大白菜發財。韓國首爾市民說:沒有泡菜,這日子可怎麼過?
每當白菜價格有大幅起伏,韓國國內就引起恐慌。韓國的白菜主要還是依賴於進口,進口中國壽光的大白菜。記得有一年壽光受到自然災害,白菜減產。韓國就鬧了一次泡菜荒。這不得不說,能讓大白菜影響國情的,恐怕只有韓國了。
但對於中國人來說,白菜雖然還算家常菜,但也不至於到非吃不可的地步。因為有太多的家常菜可以選擇。
但有些奇怪的是,韓國怎麼就成了泡菜國了呢?這還得從唐朝說起。
唐朝初年,薛仁貴徵東,10年時間平定高句麗。薛仁貴因功封為右威衛大將軍,兼任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留守平壤。
薛仁貴不但能徵善戰,而且治理有方。受到當地民眾愛戴。而且薛仁貴還把大唐先進的生產方法帶進當地。尤其是辣白菜技術。
薛仁貴帶的兩萬唐兵,大多是四川兵。四川兵就在當地製作家鄉的泡菜。但最初的泡菜並不是白菜,而是有黃瓜、竹筍、茄子、蘿蔔、白菜醃製在一起。當地民眾也跟著學,經過上千年的演變,也就成了如今的韓國泡菜。
泡菜的精華不是配方,而是醃製方法。想把新鮮蔬菜醃製起來,且不腐爛,除了多放鹽之外,另一種方法就是隔離空氣。先看下圖
這種罐子和大水缸有些不同,口的周圍有容水槽,封口的還有一個大碗。需要封口的時候,先在水槽倒水,在用大碗扣住,這樣就把碗與罐子之間的縫隙完全用水封住。
這就是四川辣白菜的水封法。很「巧合」的是,所謂的韓國泡菜,就是用的水封法。
再說口味,不管是辣白菜還是泡菜,辣椒是不可缺少的。但辣椒是在明朝才傳入中國,也就傳入了朝鮮半島。但有些奇怪的是,不管是中國北方的土地,還是更北方得俄羅斯,都不是喜吃辣椒得地區。而在中國南方的湖北、湖南、四川卻形成了一個喜食辣椒圈。因為這裡地域潮溼,當地人總辣椒來祛除溼氣。而奇怪的是,韓國和中國山東隔海相望。山東人並不是特別喜歡吃辣椒,韓國卻出現了與中國南方的一樣的嗜好。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其實,泡菜,在中國的傳統文獻裡叫作俎(zu)。這在春秋時期的《詩經》裡就有記載,而且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裡就明確記載了泡菜的製作方法。
但韓國也不是對泡菜發展沒有貢獻,比如,把泡菜裡加上小魚、小蝦、海帶,就是韓國獨有的發明。因為畢竟韓國三面環海,除了吃產量高,能耐嚴寒的白菜,就只有吃海貨了。
說到這裡,大家也能猜到我要說什麼了,對了,韓國說,泡菜是韓國的。就像說孔子是韓國的,朱元璋是韓國,中醫是韓國的一樣可笑。他們不但說,還做。
在2013年,韓國真的把泡菜申遺成功了。也就是說,在國際官方上,泡菜都是韓國的。沒有錯,你媽醃的泡菜,在韓國看來,也是他韓國的。這的確符合韓國人的個性。
結語:最後再說說韓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泡菜,尤其是泡白菜?
朝鮮半島地處北方,和中國同一個緯度。但韓國地區更多的山地,更不是個種植,所以也就別提豐富的泡菜原料了。但白菜由於耐嚴寒,容易生長,產量高的特點成為韓國祖上泡菜的第一選擇,也是唯一選擇
(最後要提的是,前面提到的高句麗與現在的朝鮮半島沒有半點關係。如今的韓國人是朝鮮半島新羅人後裔,而如今朝鮮的名字也是明朝朱元璋冊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