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機巡洋艦的巔峰之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為何註定以悲劇收場

2020-12-19 騰訊網

時至今日全球公布艦名的8萬噸以上的非美國核動力航母,有且只有一艘,那就是前蘇聯最後的載機巡洋艦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一旦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問世,美國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將不再獨美於前!

二十世紀唯一有潛力超越美國航母的烏裡揚諾夫斯克

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

長324.6米、寬75.3米、吃水深度11米

機庫尺寸長175,寬32,高7.9 m

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最大排水量約85000噸。

4座KN-3-43核反應堆、4座蒸汽輪機。4軸推進

最大航速30節。

烏裡揚諾夫斯克作為蘇聯最為強大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高達八萬噸,林立的飛彈與航空作戰能力不再是此消彼長而是齊頭共進,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的制空能力已經於美國航母屬於同一級別!

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搭載方案有兩套分別是27架MIG-29K中型艦載戰鬥機與27架SU-27K重型艦載戰鬥機,10架SU-25攻擊機,數量不詳的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4架yake-44艦載固定翼預警機15-20架各型直升機。或者是36架SU-27K,8架雅克44艦載固定翼預警機,17架直升機

要注意上述僅僅是預搭載的艦載機方案,根據要執行任務的不同可以更改艦載機隊列。而且即便是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要比1143.5(庫茲涅佐夫)更為注重製空能力。但是蘇式載機巡洋艦的對艦輸出擔當終究是它所搭載的反艦飛彈。因此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不需要像美國航母一樣專門增加用於執行反艦作戰的A-18戰鬥機。

在雅克44或者安72艦載預警機的引導之下,載機巡洋艦的艦載機聯隊能夠第一時間的撲向疑似目標。因此有30架負責制空的海側衛就足以撐起蘇聯載機巡洋艦的防空傘。

作為一艘典型的蘇式載機巡洋艦,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的艦載武裝包括:

12枚P700花崗巖反艦飛彈

24組8單元SA-N-9防空飛彈

8門喀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每門喀什坦就意味著兩門6管30毫米近防炮,8發SA-N-11防空飛彈

兩座RBU一6000或者RBU一12000反潛深彈

如此強大的完善的防護體系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能夠非常從容的面對低空飛行的反艦飛彈。

就算是有低空飛行的反艦飛彈從蘇聯預警機的盲區中撲了過來,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也搭載了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而且航空母艦的相控陣雷達安裝位置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下視能力相當的不錯,航母自身的雷達發現反艦飛彈來襲之後,也能夠調動護航艦艇進行攔截,而且航母自身也有著多達4組6套8單元共192發SA-N-9垂直發射近距防空飛彈,想要突破這一群防空飛彈,難度有多大?

就算是美國的反艦飛彈突破了SA-N-9組成的近距防禦體系之後,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在艦體四角的武器平臺上各搭載了兩套喀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360度無死角,而且每座喀什坦就意味著8發SA-N-11防空飛彈,兩門6管30毫米近防炮!此外,烏裡揚諾夫斯克還見縫插針安裝了8套ak630近防炮!就算是一群飛彈同時來襲,烏裡揚諾夫斯克也可以非常從容的應對。

毫不誇張的說,蘇聯載機巡洋艦的制空能力會弱於同噸位的美國航母,但是蘇聯航母的自衛以及反艦能力能把美國航母吊起來捶!

尼米茲與烏裡揚諾夫斯克級同比例對比

需要執行對陸打擊任務時,所搭載的整整20架的蘇25艦載攻擊機也能夠將地面化為一片火海,兩個105米的滑躍起飛點,兩個彈射形成90米的蒸汽彈射起飛點共計4個起飛點,能夠讓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最短的時間內放出全部艦載機,並且彈射與滑躍或為備份,當其中一套起飛系統受到損傷時,另外一套還可以繼續放飛艦載機。

艦運即國運,蘇聯解體,烏裡揚諾夫斯克無緣一展神威

但是蘇聯解體了,米格29K戰鬥機停止研發,雅克41停止研發,雅克41M停止研發,安-71停止研發,雅克44停止研發。原計劃考慮在後續型號上用來替代P700花崗巖的P800研發暫停。即便是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能夠建造完畢,性能也不會有蘇聯時期預想的那麼強。

更何況作為吞金巨獸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早在解體前,它的建造工作就逐漸停滯。蘇聯解體給烏裡揚諾夫斯克敲響了喪鐘。對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來說,別說是將完成度只有30%左右的烏裡揚諾夫斯克建造完畢了,就是完成度已經有70%的1143.6瓦良格號,它的建造工作都難以為繼,甚至於連完成度已經高達95%的烏克蘭號都無緣入列烏克蘭海軍!至於來自挪威的6艘商船訂單,以及來自美國的廢舊鋼鐵訂單僅僅是為烏裡揚諾夫斯克釘上棺材板的最後兩個釘子而已。

小結

作為一艘8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剋死於非命是非常令人唏噓的,就算你性能再強又如何?蘇聯解體之後,能夠續建8萬噸級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就算美國國會出於研究,蘇聯設計的思路可能將這艘廢船買下來拖到美國去,但是美國海軍會同意嗎?美國海軍為了研究蘇式航母設計與美式航母設計有何不同進而將烏裡揚諾夫斯克拉到了美國,但是美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會同意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續建一艘和他們所建造的原有的合同裡航母完全不同體系的核動力航母嗎?就算美國願意買烏克蘭敢賣?俄羅斯能讓烏克蘭賣?

因此早在蘇聯解體的時候,烏裡揚諾夫斯克核動力航母的結局就已經被註定了,那就是淪為被拆卸的廢銅爛鐵。

悄咪咪的給自己做個宣傳,為了彌補蘇聯時期的一系列遺憾,盤子專門寫了一個1143.7位面的架空系列文,第1篇寫的是基輔與明斯克,第2篇寫的是:蘇聯第一級裝備全通甲板的載機巡洋艦一一新羅西斯克號

相關焦點

  • 生不逢時的典範——淺談蘇聯「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前期建造工作也算順利,到1991年11月份時,船體建造率已完成30%,並且船廠已經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加工出了29000噸的鋼材,原子蒸汽發生器等重要設備也已經在車間進行組裝。
  • 蘇聯下馬的核動力航母計劃: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只是「小妹」
    12月11日一艘退役的潛艇在被運往拆解廠的路上沉沒;12月11日晚間一架米-28N直升機在進行訓練時墜毀;12月12日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發生火災,12月14日PD-16浮船塢進水沉沒,浮船塢內搭載的B-380號柴電潛艇也隨之側翻。可以說,這樣的接二連三的打擊,或許連小說都寫不出來。
  • 永遠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圖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美蘇爭霸的產物。1987年,為了在能夠與美國海軍相抗衡,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的蘇聯高層終於通過了建設新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方案,該航母不同於以往的蘇聯航母,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案,參照能夠對抗美軍航母的要求,提出很多新的觀點和設計,1988年,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船便在黑海之濱開始鋪設龍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蘇聯紅海軍也勢必進入一個新的爭霸時代,但是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整個航母的建造進度實際完工了45%,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的模塊化部件已經建造完畢了
  • 超級巨艦的悲慘結局: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的唏噓艦生
    因此,前蘇聯發展的大多都是「載機巡洋艦」,直到冷戰的後半段才開始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名義上是還是「重型載機巡洋艦」,項目代號1147.7型,首艦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而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前蘇聯航母發展的「攔路虎」烏斯季諾夫在1984年逝世。
  • 中國購買了兩艘蘇聯載機巡洋艦,為什麼不改造成航母?
    圖為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自從前蘇聯解體後,當年紅海軍手中的9艘航空母艦,時遷事移歷經輾轉,拆的拆賣的賣,如今還在俄羅斯海軍手中的,僅剩一艘庫茲涅佐夫號,如今這艘航母還在船廠中維修,要等到圖為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由於航母是大國重器,機密性相當高,一些國家想要擁有卻學不來技術,興許是韓國有發展航母的考量,因此當年一口氣買進2艘俄羅斯淘汰下來的航母,但是卻發現這2艘航母年代過於久遠
  • 兩艘航母落入我國之手,為何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無緣入列我國海軍
    我國先後獲得四艘航空母艦,分別是從澳大利亞購買的墨爾本號,從韓國購買的明斯克號,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從俄羅斯購買的基輔號,為何同為1143系列載機巡洋艦,1143.6瓦良格號得以成為遼寧號,1143.1基輔號與1143.2明斯克號卻只能淪為景點,以門票為生?
  • 外媒稱俄下代航母將基於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發展
    據美國海軍識別網站1月30日報導,俄羅斯下一代航空母艦可能從蘇聯未完成的11437項目,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發展而來。 現有數據顯示,這艘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將在65000至70000噸之間。項目11437軍艦的標準排水量適合該範圍。如果新型航母需要的改造仍然接近項目11437,並且由於緊湊的現代設備而無需增加尺寸,則原有的理論藍圖和耐久性計算以及其他研究將保持不變。
  • 遼寧號為何拆除反艦飛彈發射井?無從獲取花崗巖,航母定位不同
    中國海軍遼寧艦是我國的第1艘航空母艦,而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是庫茲涅佐夫級載機巡洋艦二號艦,庫茲涅佐夫級載機巡洋艦的艦首裝備了整整12發花崗巖反艦飛彈,一發花崗巖反艦飛彈,就能擊沉一艘萬噸級別的大型水面艦艇!或者讓美國的那些動輒八萬噸以上的航空母艦失去戰鬥力!
  • 壓箱底武器全白送,敗家之王有多任性?曾為賣廢鐵拆核動力航母
    現實的無奈迫使烏克蘭走上了「敗家之王」的道路。最負盛名的莫過於「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其排水量達8萬噸,可搭載70餘架各型艦載機。一旦下水,可與美軍航母一較高下。但建造僅30%後烏克蘭卻陷入困境。此時西方各國沆瀣一氣,用民船訂單誘使烏克蘭中止航母建造,並以150美元/噸的價格誘使烏克蘭將「烏裡揚諾夫斯克」拆成廢鐵出售。
  • 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1144型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讓美國都忌憚
    它源於前蘇聯時期,是一艘以核能源驅動航行的軍艦,被稱作世界上唯一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巡洋艦。它就是1144型巡洋艦。其也被稱作基洛夫級巡洋艦,該巡洋艦的主要作用也是為航母提供保護作用,但在進行研製期間,蘇聯逐漸開始想要研製出一款體型極大的巡洋艦,而且為了配合核反應堆,蘇聯也進一步擴大了這款巡洋艦的體量,最終研製出一款足足有2.5萬噸的巡洋艦。而這艘巡洋艦也被譽為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
  • 航母歷史研究:制約核動力航母發展的要素究竟是什麼
    核動力航母是以核反應堆為動力,驅動航母在大海上快速航行,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是無限巡航和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從而達到全球部署的戰略目標。世界上以核反應堆為動力的武器平臺目前主要有:核潛艇和核動力航母(核動力飛機研發驗證失敗)。還有一艘蘇聯遺產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
  • 俄羅斯設計9萬噸暴風級核動力航母,能否重溫大國航母夢?
    1989年服役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已顯老邁加上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假設40架固定翼艦載戰鬥機,造價當在60億美元以上,若干架固定翼預警機和預警直升機需要20億美元以上,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最起碼也在20億美元以上,這樣算來,艦載機還未滿編,就需要70億美元以上。
  • 架空:悲痛欲絕的俄羅斯,獨一無二的海上軍校,成功號航母訓練艦
    飛入尋常百姓家,本應淪為航母公園的新羅西斯克蘇聯解體之後的1993年,俄羅斯實在是無力負擔其數量巨大的載機巡洋艦艦隊了,因此俄羅斯選擇出售太平洋艦隊的基輔號與明斯克號,以換取流動資金,但是1994年服役時間只有短短12年的新羅西斯克號載機巡洋艦就出現了鍋爐爆炸事故,僅隔一年之後的1995年戈爾什科夫號同樣發生了鍋爐事故,因此俄羅斯海軍在戈爾什科夫號載機巡洋艦出現鍋爐事故之後於
  • 老照片還原蘇聯核航母雄姿,結局令人扼腕
    不過,對於一些國家而言,某些豐厚的遺產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像大名鼎鼎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就是十分典型的一個例子。一般認為,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沒有能力將這艘核航母的建造工程繼續下去,外加美國人處心積慮的想要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 製造航母有多難?蘇聯共有9項航母計劃,真正實現的只有2項!
    碎片一:「伊茲梅爾」級航母20世紀20年代起,鑑於當時航母熱正在興起,蘇聯也想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計劃將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內戰而未能完工「伊茲梅爾」號戰列巡洋艦改裝成航母。1號艦「基輔」號,1970年開工,1975年1月3日服役。2號艦「明斯克」號,1972年12月29日開工,1978年9月28日服役。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1975年9月30日開工,1982年9月12日服役。4號艦「巴庫」號,1978年2月17日開工,1987年12月11日服役。
  • 28000噸巡洋艦重新服役,發射9倍音速反艦飛彈,中國055迎來對手
    按照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的最初設想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三艘基輔級直升機航母、三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和兩艘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將會成為蘇聯海軍的絕對核心力量,屆時蘇聯海軍擁有同美國海軍在全球五大洋針鋒相對的能力。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這個計劃也最終宣告失敗。
  • 庫艦的先輩,超日王的原型,終極基輔1143.42型載機巡洋艦
    如果對世界航母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那就是庫茲涅佐夫號與戈爾什科夫號載機巡洋艦的割裂感非常明顯,雖說兩者均擁有大量的防空反艦反潛飛彈,但是庫茲涅佐夫號還可以叫成重火力航母,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就只能叫做擁有斜角甲板的光榮了。
  • 航母山東艦,中國第一艘「成熟航母」,開啟藍水海軍未來
    先是美國,第二艘福特級航母,甘迺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並下水海試,與此對應的,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在國際上依舊佔據著獨一無二的地位,有極大的領先優勢。而至於俄羅斯,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經歷大火後一直處在維修狀態,遲遲沒有復航的消息,俄羅斯繼承自蘇聯的遺產也在這一次次的資金和事故中開始逐漸瓦解,但俄羅斯畢竟底蘊深厚,已經展出了很多新一代未來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方案模型,因此,現在就說俄羅斯在衰落,有些狂妄自大了。
  • 中國航母發展之路,如果沒有這個歐洲國家支持:要多走20年的路
    ,其中就包括「墨爾本號」航母、明斯克號以及基輔號航母,不過這些航母多數不具備使用的價值,只是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要麼被拆解,要麼被改成海上主題公園,明斯克號則又被轉手賣掉,對我國航母的發展,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 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