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追求「多實惠,多樂趣」的新電商拼多多平臺公布2019年新的招聘計劃,在不裁減現有員工的基礎上,預計擴招新崗位將達3500個。這在拼多多現有員工人數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初春乍暖還寒,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宣布裁員計劃,網際網路行業面臨周期調整的同時,一些新業態也不斷湧現,催生出新崗位,孕育行業發展新動能。
帶動就業的背後,是拼多多持續至今的高速發展。拼多多於2015年9月創立,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和有趣互動的購物體驗,2018年7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和上海陸家嘴兩地同時舉行上市敲鐘儀式。基於上海一流的人才、政策和制度等創業條件,拼多多創造了中國公司最快的上市紀錄。在全世界網際網路公司歷史上,無論用戶數、GMV還是市值的增長速度,都屬前列。這首先是因為拼多多誕生於中國人民開始全面從溫飽走向小康、中國中端製造業趨於成熟、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大時代。在這個大時代,拼多多努力做出的商業模式創新,恰好契合了中國的供給和需求結構的改革與升級。通過「品牌下鄉」「農產品上行」,著力解決2019年「一號文件」強調的「產銷對接」難題,拼多多在推動消費升級與城鄉消費公平、落地「精準扶貧」等方面,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和高效的模式。
從搜索走向移動社交:「拼模式」的爆發力
拼多多的商業創新,首先體現在需求端。同樣是電商,在如何更有效地匹配供需,把幾億消費者需求智能地對接上幾億分散農戶和大量中小製造工廠,會有不同模式。
拼多多的解決方案,是完全基於移動場景,通過獨特的社交與公益遊戲拼單,短時間集納消費端4.185億消費者的需求之「多」,來對接供給端的農戶與工廠之「多」。
拼多多目前沒有購物車,也不突出搜索功能,與傳統電商通過搜索式「人找貨」「物以類聚」不同,拼多多開拓了「貨找人」「人以群分」的新電商模式。具體來說,主要是通過分布式AI,研究個體可能存在的消費需求,再用社交裂變的方式,迅速聚量。消費者在上面發現一個好東西,跟人分享,之後大伙兒一起以更低價格購買。這是一種新的交互模式,讓時間和商品都歸集了起來,從而產生巨大的需求量。
在工業品領域,它契合中國相對較為分散的產業帶和大量中小製造工廠,不僅為主要做代工貼牌生產的大量中端產能對接上了巨大的國內市場,還利用大數據增強其產品研發、營銷和品牌能力,使其從「微笑曲線」的底端向高利潤的頭尾兩端移動,推動「平價高質」的國產品牌成群結隊產生。截至2019年1月中旬,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已進行到第二期,收到1300多家製造企業的加入申請。
為滿足需求,拼多多2019年預計新招聘500位由產業學者、數據科學家、品牌運營專家、製造業從業者、手工藝者等人員構成的拓展專家,深入中國各主要產業帶,充分挖掘優質工廠的潛力,進一步打通生產和需求之間的信息流,打造最精簡的供應鏈,以深入實踐C2M模式,依託消費大數據為每家工廠提供量體裁衣的方案。
在農產品領域,它與中國較分散的小規模耕作的農業現狀匹配,創造了一條「農產品上行」的高速路。中國農業人口較多,土地較分散,A園子水果這個月長好了,B園子下個月才好。小農戶如何對接大市場,一直是中國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根本挑戰。通過「拼」模式來對接,C小區就可以拼到A園子,D小區可以拼到B園子。
2018年12月9日,上海虹霞小區內的花園內,百名居民在雨中排成一條長龍,領取剛到貨的橙子。快遞小哥稱:「送貨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麼愛吃橙子的一群人,還都住在同一個小區。」其實,這是居民們看到拼多多在促銷產地直發的秭歸臍橙,價格只有超市的1/4,數百人參與拼團,這才出現了排隊領橙的盛況。
為推進農貨上行,「多多大學」「扶貧專項組」「拼農貨小組」組成的「農貨上行」團隊,2019年將擴招500—800人,他們將深入主要農產區,有效整合分揀、包裝、物流資源,進一步穩固直連全國城市和農產區的「產地直發」體系。
新消費:推動城鄉居民消費升級與消費公平
除了社交裂變,拼多多還通過極致性價比與分布式AI的智能人貨匹配,迅速觸達最廣大的消費群體,帶動消費升級。
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黃崢說:「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拼多多的目標是始終服務於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同步推動「品牌下鄉」和「農產品上行」,持續有效縮減消費發達地區和消費欠發達地區的消費不平衡。
改革開放40年,用戶的消費已越來越多元化。從非品牌到品牌,從品牌到奢侈品,又從奢侈品到追求高性價比。用戶在價格和品質間尋求平衡點,越來越理性、自信。這跟日本作家三浦展提出的「第四消費時代」相似,從重視奢侈品過渡到重視個性消費,再過渡到更注重內心的滿足感和社交式共享,不為品牌高溢價付費。
拼多多活躍用戶群體中,有大量「電商新增群體」,其中一類人是以前從不上網的50後、60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衍生出各種社交和支付工具,使他們能隨時上網社交和購物。大量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新用戶,接觸到拼多多後才首次電商購物,獲得比縣鎮超市與農村集市豐富得多的品類與選擇。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將中國的消費市場分為七線:北上廣深、省會、地級市、縣、鄉、鎮、村,每一線都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拼團買買買」已成小鎮青年的日常。拼多多正在彌合城鄉和地區的消費鴻溝,一個消費更趨公平的時代正在降臨。
2月13日,拼多多「春節不打烊」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居民最愛買廣西百香果、河南酸辣粉等農產品,低線城市與鄉村居民最愛買咖啡機、智慧型手機、中高端家電、掃地機器人等科技產品,中國城鄉消費重疊度越來越高。
為滿足消費者「高質平價」的硬需求,拼多多鼓勵郵政這樣的物流國企直接做電商。這大幅提升了農產品流通效率,形成讓利供需兩端的空間。拼多多的供應鏈做到了極致精簡,沒有中間消耗,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產品都能全網最低價的原因之一。
拼多多本質上是一家網際網路技術公司,主要通過分布式AI的系統,精準匹配用戶需求,引領消費的升級方向。正因技術是基礎,在2019年的招聘計劃裡,拼多多預計將新增2000名技術工程師,年底的數量將超過4000人,超過500人專注於算法設計和開發。
同時,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2018年8月開展「雙打行動」以來,拼多多抽調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員從事平臺治理。2019年「雙打突擊隊」將擴招500位巡檢專家,主要職責是在相關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深入全國產業帶,對平臺商家做突擊巡檢,協助執法機構及品牌方對假冒偽劣商品進行源頭打擊。
精準扶貧:訂單農業和「多多果園」直採
鄉村消費者平價買到「工廠直供」的品牌是消費升級,城市消費者吃到新鮮且實惠的「產地直發」農產品,也是消費升級,而對農村貧困農戶來說,能持續高價地把自家的農產品賣出去,則是脫貧。
雲南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上海市對口幫扶對象最集中的地區。拼多多目前已與雲南省商務廳、綠春縣、大姚縣、紅河縣阿扎河鄉俄比東村、紅河縣洛恩鄉洛恩村、保山市等建立扶貧戰略機制。
雲南漾濞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貧困縣之一,也是上海市的對口支援幫扶縣。2018年11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2018「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商扶貧活動走進雲南省漾濞縣。在直播過程中,拼多多平臺線上同步開展漾濞核桃愛心助銷,通過社交拼單,5小時內銷 售 10405 斤 , 銷 售 額 達146166元。
2018年10月17日暨國家扶貧日當天,拼多多積極參與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並與雲南,新疆喀什、日喀則,貴州遵義,青海果洛州等五地籤訂扶貧支援合作協議。同日,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2018全國電商扶貧精準論壇」活動中,拼多多扶貧案例入選《全國電商扶貧典型案例》。
為了更精準地扶貧助農,在極致精簡供應鏈的基礎上,拼多多通過「農產品上行」計劃,正在持續深入推進訂單農業模式,以消除農產品種植生產端的不確定性,幫助小規模、離散化種植生產的農民更平穩對接大市場。「企業在拼多多的銷量大致確定後,可以直接向農民下訂單,貧困戶就不愁銷路了。」雲南蒙自工信局劉毅局長正在推動當地農產品通過拼多多平臺賣向全國,他敏銳地將C2M模式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
2018年9月至12月,拼多多上雲南小黃姜總銷售訂單量達160萬單。極具特色的蒙自石榴,在8月至10月,銷售訂單日峰值達上萬單,蒙自在拼多多上經營水果農貨的商家有上千家。截至2018年底,從雲南賣出的農貨共計1.3億斤,且呈現加速趨勢,2018年一年即達1866萬單、9330萬斤。
為充分發揮新電商的優勢,2018年5月,拼多多上線了「多多果園」,用戶通過社交、互動的遊戲方式種植虛擬果樹,果樹一旦成熟,多多果園就會免費給用戶送出真實的水果。這些水果,很大部分來自貧困地區,尤其四川大涼山、新疆南疆等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如今,多多果園每天送出的水果已超過一百萬斤。「多多助農」則平均約兩天推給消費者一個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如上海對口支援貧困縣丘北的雪蓮果等。該活動已覆蓋25省份,為貧困地區農民帶來超過1600萬元收入。拼多多還把每月7、8、9日三天定為「多多扶貧日」,農貨小組和扶貧小組聯合調研,精選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投入營銷資源向平臺4.185億消費者推薦。
2018年10月11日,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宜昌市夷陵區政府、拼多多三方共同舉辦「奔跑吧柑橘」扶貧公益活動。在活動中拼多多協同多個平臺商家重點助銷夷陵區柑橘產品,已累計銷售夷陵柑橘超過1000萬元。此次活動獲評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恰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所說,扶貧要「主攻深度貧困地區」。拼多多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推動其農特產品通過平臺銷售。2018年,平臺註冊地址為農村的商戶數量為68.14萬,相關訂單總額達1333.89億元。其中,註冊地址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數量為14.10萬,相關訂單總額為161.61億元。註冊地區為「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的商戶數量為24555家,相關訂單總額為9.35億元。「三州」地區銷售額正快速增長。
3年來,在發動5萬名新農人返鄉建立起一個個分揀、包裝、物流的分布式中心的基礎上,拼多多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拼」中央處理器,往其中輸入各大產區的地理位置、特色產品、生長周期、物流條件等,經由智能算法處理後,再將各種農產品精準地匹配給消費者。通過這個模式,拼多多將幾百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田和全國的寫字樓、小區連在一起,成功建立了一套可持續扶貧助農機制,帶動了超一千萬個就業崗位。
2018年11月8日,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黃崢在烏鎮舉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披露,過去3年,拼多多平臺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產生超過21億筆扶貧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
展望未來,不斷提升消費者「多實惠,多樂趣」的購物體驗,繼續投身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所說的「『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為中國的就業、消費升級和精準扶貧貢獻一個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力量,是拼多多的本分與努力方向。(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