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蟲藥「寶塔糖」,為何忽然絕跡了?

2020-12-13 青琯評史人

時間在不停流逝,時代在不停進步,人也在一代代更迭成長。2020年的今天,最早的一批80後已經在漸漸的從而立之年步入不惑之年,90後也已經慢慢進入30歲的年齡段,千禧年之後出生的00後已經迫不及待的成為新的年輕人主力軍了。

每一個時代的人群都有自己特定的時代記憶,雖然一個人在歷史的洪流中看起來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當同時代的人相遇,一起回憶那個時代的記憶時一定是激動異常的。時間在不停的前進著,每走一步都會拋下諸多舊的事物,其中不乏一些曾經受眾很廣的。

故而,人們都喜歡找一些舊時才有的事物,不為別的,只因那些東西曾經承載著他們過往的青春和回憶。寶塔糖就是其中一個,很多人都曾經吃過。但是現在的它已經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之中,只能停留在吃過的人的記憶裡了。

一、打蟲"神藥"---寶塔糖

寶塔糖,又名六一寶塔糖,它的作用就是驅逐腸道中的寄生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麻痺蛔蟲,使它不能繼續附著在人體的腸道壁上,後經過腸道蠕動隨人體的排洩物一起被排出體外。

1、蟲從口入

我們日常說的:"肚子裡有蛔蟲",學名:腸蛔蟲症。這種病症經常在學齡兒童、孕晚期孕婦和不發達地區見到。腸蛔蟲症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感覺不疼不癢,有的人因為腸道壁上的蛔蟲運動過於活躍出現腹痛難耐等症狀,還有的人很不幸因為蛔蟲活躍到了膽道附近進而引發膽道蛔蟲症。

腸蛔蟲症在我國建國初期較為多見,那個時候的中國醫療、經濟、科技都很落後。人民的衛生意識和保健意識幾乎沒有。當時的人們生的孩子又多,整日為了全家能吃上頓飽飯操勞著。

於是就出現了大人忙著種地、幹活兒,年長的孩子照看年幼的孩子。至於飲食方面都遵從老祖宗的一句土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湊活著。

至於"飯前便後要洗手"的習慣在那個時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無論是吃水還是用水大都需要從水井裡打水。如果家裡有井還好一些,可若是家裡沒有水井就需要天天從村裡的水井一一擔往家挑水吃了。這樣艱難吃水條件,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水拿來洗手呢?

所以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患有腸蛔蟲症,沒有的人反而在少數。肚子裡有蛔蟲是極其影響人的生長發育的,尤其影響小孩子長身體。

2、"神藥"的原材料---蛔蒿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骨朵,是國家的未來。所以國家為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國民身體素質著想,急需打蟲藥面世打掉老百姓肚裡的蛔蟲。

蛔蒿

但是,製作打蟲藥需要一種叫做蛔蒿的植物。蛔蒿的頭狀花序中富含"α-山道年",該成分是製作打蟲藥的關鍵性藥理原料。只是這種植物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是北極圈內特有的一種植物。當時只有蘇聯境內有蛔蒿生長,所以我國打蟲藥的生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依賴著從鄰國進口的醫藥原料。

到了1952年,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蘇聯作為中國的"老大哥",終於同意幫助我國自主生產打蟲藥,於是有20克蛔蒿種子被帶到了我國境內。經過多次的試驗性種植,我國最終在濰坊成功種活了蛔蒿植株。

二、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打蟲神藥"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是「寶塔糖」盛行的時期。所以,吃「寶塔糖」成為二十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的專屬特殊記憶。

1、一代"神藥"的坎坷誕生路

蛔蒿在我國的安穩生長意味著我們擁有了打蟲藥的原材料,起碼在原料供應上我們終於不用再依靠別國了!經過大量的培育種植,再加上蘇聯方面提供的技術設備,我們終於可以生產打蟲藥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好不容易活穩的蛔蒿遇上了1960年到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為了緩解自然災害帶來的糧食緊缺,蛔蒿的種植面積被一縮再減。由於蛔蒿產量太低,而設備運行一次需求量太大,導致2000多公斤蛔蒿因為存儲不當被生生浪費掉了。

1964年,濰坊地區遇上了連續一個多月的陰雨天氣,導致大量即將長成的蛔蒿植株被水淹死。那一年,整片種植區顆粒無收。一位在種植區工作的老同志為了好不容易引進國內的蛔蒿不滅絕,運用傳統的低溫密閉儲存法在一口深井之中密封了3顆種子。

天氣轉好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蛔蒿種植工作。這一次新長成的蛔蒿沒遇上天災,卻碰上了"十年動亂"。動亂過後,一波三折的打蟲藥終於被大批量生產出來,面向世人。

為了便於兒童的服用,製藥廠專門在打蟲藥中添加大量的糖,並將藥品製成鮮亮的粉紅色和黃色。藥品的形狀因為製藥模具的原因呈現"寶塔狀",所以這款打蟲藥起名為:寶塔糖。寶塔糖一經面世就被國家衛生部大力推廣,運用各種宣傳手段鼓勵居民服用打蟲藥,以治療腸蛔蟲症。

2、忽然絕跡的"寶塔藥"和蛔蒿

全國人民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治療,腸蛔蟲症的患病率在我國被大大降低。這一情況直接導致昌濰地區"寶塔糖"庫存積壓,最終致使蛔蒿的種植工作被終止。

1982年9月,國家衛生部和藥監局對於"寶塔糖"在內的127種藥品試劑進行淘汰。藥品的淘汰和更迭並不意味著藥品的原材料就要被廢棄。但是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於中國醫藥的未來發展看得不夠長遠,以致於幾年之後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再也找不出一株活的蛔蒿和一顆有活性的蛔蒿種子了。

其實,當年藥材公司的老同志為了蛔蒿不在國內滅絕曾經用原來的方法保存過一些種子。但是由於方法太過原始,被保存的種子還是失活了。

就這樣,好不容易遠赴千裡來到中國的蛔蒿植株在這裡生長了一段時間,造福了中國人民之後還是不幸消失於這片土地之上了。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常吃的「打蟲藥」寶塔糖,為何現在買不到了?原因讓人意外
    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在小的時候,家長們也會經常地給我們吃打蟲藥,因為在那個年代,衛生健康並沒有現在講究,農村裡的很多孩子都是會患上蛔蟲病的,再加上寶塔糖的口感也挺好的,一說吃寶塔糖,孩子們都特別的高興,不過小時候常吃的「打蟲藥」寶塔糖,為何現在買不到了?
  • 90年代打蟲藥「寶塔糖」,為何後來消失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像是比巴卜泡泡糖、跳跳糖、辣條……都是我們非常喜歡吃的零食。但是有一種零食大家還記得嗎?這種零食叫作「打蟲藥」,這種「打蟲藥」一般是學校或者醫院給學生檢查的時候吃的,但是這種零食沒有味道,而且需要就著涼白開喝下去。今天我們講的這個故事和我們童年零食有關,它是90年代的「打蟲藥」寶塔糖,可是後來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並且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了解到蘇聯給予世界的教訓是不能被忘記的。
  • 曾經紅極一時的寶塔糖,是80、90後都吃過的打蟲藥,為啥消失不見
    曾經紅極一時的寶塔糖,是80、90後都吃過的打蟲藥,為啥消失不見對於8090後的人來說,他們肯定都吃過打蟲藥,而且在小的時候也經常會吃打蟲藥,特別是一些孩子抵抗力差,肚子裡面就容易有蟲子。出現蟲子之後,即使是吃再多的飯還是不長個兒,這樣就會影響發育,所以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在小的時候肯定都會定期吃打蟲藥,這樣才會讓身體正常的發育生長,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呢?
  • 小時候吃的寶塔糖,為什麼銷聲匿跡?孩子要不要吃打蟲藥?家長搞明白...
    編輯 80後的父母們,都會記得在小時候,媽媽給我們吃一種「寶塔糖」為我們打蟲,寶塔糖雖然叫「糖」,但實際是一種打蟲藥,為了讓孩子們願意吃下去
  • 80後的回憶:打蟲藥「寶塔山」為何退出舞臺?原來是這樣子
    一說起來寶塔糖,新時代的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很忙,但是對於80,90後的孩子們肯定是知道的,記憶肯定特別深刻,在當時那個年代,寶塔糖真的是風靡一時,它不僅僅是打蟲藥,最重要的是被小孩子當成了糖一樣吃,畢竟當時的條件有限沒有現在的條件好
  • 打蟲藥不能隨便給孩子吃
    「打蟲」對於很多80後、90後的寶爸寶媽來說,是兒時一種驚奇的體驗:每年都讓吃那一顆黃色的寶塔糖,吃起來甜甜的,吃完不久往往能排出白色蟲子,很是神奇。但吃了它就能清除肚子裡的蟲,口感也不差,每年還是很期待能吃上它的......
  • 兒時常吃的打蟲藥,曾經紅極一時的寶塔糖,為何現在慢慢消失了
    在很多八零後不大的情況下,一顆粉紅色的樣子很像寶塔面板的驅蟲藥可能是很多的人兒童時代的一份追憶,過去,大家因為生活標準比較落伍,也有一些生活習慣性沒有培養,造成腹部中擁有蛔蟲,經常肚子疼,因此 必須驅蟲藥來將蛔蟲驅打出去。
  • 曾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銷聲匿跡?網友:教訓不能忘!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寶塔糖」是伴隨著我們童年走過的,在當時生活條件並不好,中國的經濟條件很有限,糖果也是一個奢侈品,孩子把這種「寶塔糖」當作糖來吃,味道很甜。曾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銷聲匿跡?網友:教訓不能忘!不過這種「寶塔糖「慢慢就消失了,消失的時間大概是1985年,那麼寶塔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絕跡的呢?
  • 童年時期常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很少見了?聽聽內行人怎麼說
    童年時期常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很少見了?聽聽內行人怎麼說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一種糖?這種湯因為外形長得像寶塔,因此還有個名字叫做寶塔糖,吃起來甜絲絲的,其實這是一種「打蛔蟲」的藥,為了預防和排出小孩子肚子裡的蟲,家長會把這些糖給孩子吃。雖然這是藥,但是在那個糖是奢侈物品的年代,這甜絲絲的打蟲藥,自然就很受孩子們歡迎了。如果沒到要吃的季節,孩子們還會找媽媽要著吃呢。
  • 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原來是打蟲藥,雖遇挫折,還堅持生產到80年代
    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富有,連零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光是糖就有著軟糖、硬糖、棒棒糖等多種類型。但在物資貧瘠的父母那個年代,糖一直是很奢侈的物品,所以早一些出生的80後們,肯定對寶塔糖十分熟悉,畢竟這可是那時為數不多的又甜又好吃的小零食。寶塔糖還真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糖,它還是一種驅蟲藥,能幫助人們驅除肚子裡的寄生蟲。
  • 小時候常吃的打蟲藥,為何突然沒有了?內行人告訴你原因
    可在80、90年代那會兒,零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存在,手裡攥著兩毛錢,就可以歡天喜地的去小賣部,買幾顆糖,小心翼翼的當寶護著。寶塔糖就是其中之一,說是糖,其實就是一種打蟲藥,因為甜甜的,所以很受小孩歡迎,對身體沒有什麼副作用,所以拿著當糖吃。在當時很是常見,便宜又好用,只不過現在幾乎已經不見了,00後的小孩應該都沒聽說過。它為何消失的如此突然?
  • 曾經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突然消失了?專家:看蘇聯幹了啥
    據悉,寶塔糖的主要原料是蛔蒿,而蛔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根據《中華本草》中記載,在8月到9月花蕾含苞欲放時對其採收,以外觀由綠色變為黃綠色,具有極強的耐寒性,主要採用冬播和春播。 在許多人的記憶當中,「寶塔糖」是伴隨著童年走過的。
  • 60、70後都吃過,「寶塔糖」為何在中國絕種了?當年的教訓忘不了
    今天,我們主要說的就是伴隨著一代人成長的「童年回憶」——寶塔糖。如果提到「打蟲藥」的話,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這很苦吧?」,畢竟藥幾乎都是苦的。但是,在眾多的藥品中,打蟲藥應該是「最好吃」的了。對部分80、90後的人來說,他們記憶中的打蟲藥應該是小小一顆,像一個小糖果似得,非常甜非常好吃。
  • 小時候常吃的彩色「打蟲藥」,為何突然消失了?醫生說出實情
    在小時候我們都吃過一種打蟲藥,形狀像是三角形一樣的,像一座小山,吃起來像糖一樣是黃色的,這個叫寶塔糖,有沒有印象呢?寶塔糖並不是每次都可以吃到的,只有在我們經常感到肚子痛,或者一直很瘦的時候,父母才會買給我們吃。
  • 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突然之間蹤跡全無,你看看蘇聯幹了什麼?
    消除蛔蟲的寶塔糖,為何突然之間蹤跡全無,你看看蘇聯幹了什麼?曾經在中國有一款藥品風靡全國,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寶塔糖。實際上,寶塔糖一開始並不是甜甜的,畢竟是藥,肯定還是帶著一點苦味的,可大部分吃這種藥的都是小孩子,而孩子怕苦就不願意吃,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乖乖吃打蟲藥,於是便將打蟲藥融入了糖果中,這種寶塔糖也就這樣出現了。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種作用顯著的特殊「糖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銷聲匿跡了,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
  • 曾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卻消失了,專家:看蘇聯幹了啥
    寶塔糖的形狀是圓錐形,外加不同顏色的波浪紋,「寶塔糖」是80後成長時最為特殊的「糖果」。相信它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但是曾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卻消失了。寶塔糖其實說是「糖」,卻是一種驅蛔蟲的藥,在五十多年前的解放初期,因為公關衛生意識薄弱,再加上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差,蛔蟲病在我國是一種城市與農村都大面積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疾病。這些蛔蟲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 被制裁的「寶塔糖」中國從零開始獨立製造,為何85年後就絕跡了
    那就是「寶塔糖」。應該有不少人對於寶塔糖的印象都十分深刻吧。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糖果一直都是一種奢侈品,而寶塔糖就承擔了糖果的使命,讓許多小孩品嘗到了甜的味道,而這個寶塔糖,原本的名字是叫做祛蛔藥。製藥廠一開始將它定位為片型藥劑,但因為味道極差,因此很難普及,連大人都不願吃更何況是小孩。
  • 小時常吃的「寶塔糖」,為什麼消失了?不是沒用,而是不需要了!
    小時候吃的菜都是正宗的農家肥澆灌出來的蔬菜,而小孩子們又不怎麼講衛生,吃飯前不怎麼愛洗手,所以經常會病從口入,肚子裡面也經常不舒服,這時候家長就會拿出一些寶塔糖來,哄我們吃。小時常吃的「寶塔糖」,為什麼消失了?
  • 你吃過打蟲藥「寶塔糖」嗎?為什麼突然消失了?內行人給出答案
    寶塔糖,你還記得嗎? 寶塔糖因為什麼原因消失了?背後發生了什麼?今天小九就帶大家回看這段有趣的歷史。 寶塔糖:源於蘇聯,卻被慢慢淘汰 寶塔糖的主要成分是蛔蒿,而蛔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據《中華本草》記載,待到8-9月其花蕾含苞欲放時採收。其實寶塔糖主要是用來對付人類體內的寄生蟲。
  • 「寶塔糖」曾紅極一時,後來為啥不見蹤影,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風靡的「寶塔糖」在和蘇聯交涉的時候,蘇聯方面直接就表明,他們可以直接將已經提純完畢的打蟲藥賣給我們,並不需要我們親自去提純。蘇聯做法當時無異於雪中送炭,為我們國家茴蒿打蟲藥的研發加快了速度。最終,我們在山東濰坊建立起了茴蒿種植基地,開始系統地培養茴蒿。由於有蘇聯方面的幫助,我們國家很快就自主研發出了打蟲藥。當時打蟲藥面對的群體主要是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