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常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很少見了?聽聽內行人怎麼說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一種糖?這種湯因為外形長得像寶塔,因此還有個名字叫做寶塔糖,吃起來甜絲絲的,其實這是一種「打蛔蟲」的藥,為了預防和排出小孩子肚子裡的蟲,家長會把這些糖給孩子吃。
雖然這是藥,但是在那個糖是奢侈物品的年代,這甜絲絲的打蟲藥,自然就很受孩子們歡迎了。如果沒到要吃的季節,孩子們還會找媽媽要著吃呢。在八九十年代,這是孩子們為數不多的「小零食」了,不過話說回來,寶塔糖還真是挺好吃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寶塔糖,為何會逐漸退出了我們的生活,給現在的小孩子說寶塔糖,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恐怕只有90後印象深刻了。為什麼寶塔糖會突然銷聲匿跡了?來聽聽內行人是怎麼說的吧。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原材料缺少,寶塔糖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名叫做蛔蒿的植物。
一開始我國並沒有蛔蒿,是從蘇聯引進之後才種植成功的,不過成活率一直不怎麼高,也就剛好能滿足每年的寶塔糖原料需求。後來市場上出現了更加先進的藥,寶塔糖市場需求自然就小了,其實蛔蒿移植過來之後成活率太低,所以大家索性就不再種植了,自然寶塔糖就沒法製作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種各樣的糖果開始出現,小孩子們不再只有寶塔糖一種解饞的零食,一些「老式糖」自然也就要被淘汰了。小孩子們都是喜歡顏色鮮豔、造型奇特的糖果,而寶塔糖造型簡單,當有了更多的選擇之時,肯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了。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上文提到過的,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更加先進的「打蟲藥」被研發了出來,在市場優勝劣汰的情況下,寶塔糖自然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了。
不過現在若是想找寶塔糖的話,也不是說就真的找不到了,在一些藥店中還有賣的,某寶上說不定也有。不過現在的寶塔糖,和以前的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不僅成分變了,和小時候吃的口感也不太一樣。看來童年的回憶也不是那麼好找的,就讓它們留在我們的回憶中吧。
本文由小奇講歷史原創,內容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