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應該是我們平時吃到最多的肉食了,價格並不能算貴,口感卻是相當的優秀,營養也是特別的好,所以很多的家庭都原因購買食用。豬肉做法很多,可以自己單獨烹飪,也可以搭配其他的菜品來炒,常見有青椒炒肉、蒜薹炒肉等,說是百搭也並不過分,只要炒作得當,口味一般都還算不錯,但是很多人炒的時候發現肉都會變柴,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其實,這往往都是烹飪時,一些小細節大家沒有做到位,例如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這一點,炒豬肉時,先放醬油還是先放鹽?很多人都做錯,難怪肉很柴。很多人以為豬肉的口味之和火候、調料有關,但其實添加順序也會對它造成影響哦!
大多數的人,煮菜時其實都不太注意這些東西,大多時候油鹽醬醋都是隨手亂放的,絕對這對菜品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實際上這些順序還是有著講究的,如果放錯了的話,就會影響到肉質的口感與味道,導致肉柴而且不入味,只有正確的添加,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將肉質色香味都給保留住。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醬油,這玩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上色與提鮮,我們炒肉的時候,肯定少不了是要用到它的,但是具體應該什麼時候放下鍋呢?其實醬油也是不耐高溫的,煮久了營養成分就會被破壞,鮮味也會有所流失,如果放太早的話,肉吃著就會不鮮且柴。
然後再說食鹽,這玩意其實有著很強的脫水作用,所以如果我們放的太早,食材中的水分就會出現流失,蛋白質發生凝固,這樣菜品自然也就不好吃了。
所以總結就是,醬油與食鹽都並不適合早放,醬油可以先醃製食材,然後快熟了再加入食鹽,鮮味不夠的話,咱們還可以最後再補點醬油,這才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