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2945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有些人,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會被人記恨,註定沒有朋友,哈哈,比如說這些人:
他們隨意吃甜食、吃大碗寬面、喝各種含糖飲料等,但是,身材卻一直很苗條,從來不害怕發胖。
而有些人,不管吃什麼都會胖,甚至連斷食都不瘦,喝口水都會發胖。
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裡,一位妻子問她的丈夫:你為什麼這麼容易胖呢?連喝水都會胖,而丈夫的回答是:因為年輕人吸收好,老了就不容易胖。
有些人吸收好,有些人吸收不好,這是瘦子和胖子的本質區別嗎?不全是,有些人還真的是天生就不會胖。
別著急,我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些真相。
人比人氣死人,有些人真吃不胖
在英國,有超過6成的成年人超重,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過於肥胖,甚至從五歲開始,四分之一的小孩會超重或者過度肥胖。
劍橋大學的Sadaf Farooqi教授領導團隊成立了一個研究項目STILTS (the Study Into Lean and Thin Subjects),來研究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保持苗條的身材。①
他們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基因決定了體重的差異,體重的變化有40%到70%都是遺傳的。
迄今為止,已經發現了上百個肥胖基因,而且對某些有基因缺陷的人來說,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可能有過度肥胖問題。
Farooqi教授團隊比較了14000人左右的基因組:1,622名偏瘦、1,985名嚴重肥胖者,10,433名體重正常。
這個自然偏瘦者的體重指數(BMI)低於18,雖然體重不達標,但是他們很健康,沒有任何疾病或飲食失調的症狀。
他們發現了幾種常見的、會對肥胖產生影響的變異基因,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了新的基因區域,這些基因區域有的會讓人更胖,有的會讓人變瘦。
為了研究這些基因對個體的體重有什麼影響,研究人員將不同變異基因的作用相加,計算出遺傳風險值。
他們發現,胖子比體重正常的人,有更高的遺傳風險值,這些遺傳基因導致他們變胖,對他們很不利。
更重要的是,團隊還發現,瘦人具有更低的遺傳風險值,他們含有更少的會增加肥胖的變異基因。
Barroso 博士說:「研究發現,那些健康的瘦子之所以瘦,是因為他們的基因負擔更低,而這些基因負擔會增加肥胖率。」
Farooqi教授說:「我們知道身材苗條的原因有很多,一些人對吃不感興趣, 有些人可以吃他們喜歡的任何東西,也不會長胖。」
其實並不是這些人吃不胖,也可能是因為這些基因,決定了人的食慾、食量、是否更容易焦慮、是否會因為焦慮而選擇暴食、選擇健康的食材。
這些沒有肥胖基因的人,就算平時吃高碳水,也不會吃過量,他們甚至有覺得不吃肚子更舒服,習慣空腹的感覺。
就算她們吃糖也不會導致暴食,很自然的會控制食量,不會暴食。
這就是基因的魅力,這些人真的吃多了就不舒服,吃糖也不會暴食,當然,還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
吃碳水也不胖,可能和消化有關係
《自然遺傳學》 (Nature Genetics)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了體重與一種名為AMY1的基因之間的關係,該基因負責我們唾液中的一種叫做唾液澱粉酶的酶。②
我們吃的食物,進入腸道,需要某些特定的酶來消化。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每個人都擁有不同數量的AMY1基因,擁有越多,你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就越好,更可能變瘦,反之,你攜帶的AMY1基因拷貝越少,你就越有可能發胖。
we don't all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copies of the AMY1 gene. The more you have, the better you'll digest carbohydrates and the knock-on effect is that you are skinnier.
AMY1基因少於4份的人,肥胖機率比基因拷貝9份以上的人高8倍。
研究人員認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吃的碳水化合物越來越多, 所以,出現的這種唾液澱粉酶基因的數量也可能越來越多。
對於基因肥胖,一般根據它的病因分為單基因型肥胖(身體沒有發育遲緩的情況卻極度肥胖)、症候群型肥胖(智力低下、畸形和器官發育不全的臨床肥胖者)和多基因或者普通肥胖。③
在1997年,發現了導致單基因肥胖的第一個單基因缺陷,迄今為止,大約有20個單基因突變導致了常染色體形式的肥胖,症候群型肥胖由個別基因的遺傳缺陷或染色體異常導致。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因的作用真的還是挺強大,它可能決定你的食慾、你的消化能力,還可能決定你面對美食的反應。
有些人一輩子吃吃吃,根本停不下來,有些人從不吃零食,從不迷戀食物,從不喝含糖飲料,就喜歡喝白開水。
基因並沒有決定一切
遺傳學上有一句話:基因是給槍上了子彈,環境扣下了扳機,Genes load the gun, but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其實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就算你沒有肥胖基因,你也有可能變胖
基因讓你對食物沒有太多興趣,你自控力很強,吃飽了就能放下。
但是,把你放在一個到處都是美食,每天讓你在高壓下工作,你也有可能吃胖、變胖。
這也是現在人越來越胖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上學時候怎麼吃都不胖,一結婚,工作就開始發福。
美食太多,壓力太大,物資豐富,各種社交場景都在吃吃吃,生日、結婚、生子、同事增進感情、老朋友敘舊、談生意、家人團聚,都離不開吃東西。
第二,就算你有肥胖基因,你還可能成功減肥
再能吃的人,在合理的飲食結構下,都會瘦下來,如果有人監督,有人指導,就能一直堅持下去。
在BBC的記錄片中,講了一個故事,25歲的內森休伊特,他有雙份肥胖基因變異副本,這會提高他50%的肥胖概率。
拜他的基因所賜,他曾經是英國最胖的學童,15歲時,300斤,最後成功減肥,通過健身(主要是力量訓練),他從300斤,減到140斤,非常健康,苗條。
所以說,攜帶肥胖基因:
只會提高你肥胖的概率,不會直接導致你肥胖。
只會降低你減肥成功的概率,不會導致你無法減肥。
攜帶肥胖基因的胖二代,固然是不幸運的,但是吃不胖的瘦子,可能也不健康,不建議胡吃海喝。
關鍵的瘦龍說
我覺得,愛吃碳水,還不胖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瘦子基因的人,主要原因是他們能控制量,吃多一點就難受,真的可能一輩子都胖不起來。
但是,這些人也不一定健康,首先,可能會營養不良,因為他們吸收不好,而且碳水營養不夠豐富啊,主要營養還是來源於蔬菜、肉類。
還有,他們可能只是看著不胖,實際上儲存內臟脂肪。
所以,這些人一定要小心,關注自己的身體反饋,是否有營養不良的表現,時刻檢測自己的內臟脂肪含量。(相關閱讀→吃不胖的瘦子,更容易得糖尿病,心臟病,脂肪肝....)
所以,我個人覺得,吃碳水不發胖,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他們可能有很多問題,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如果上天沒有給你好的基因,沒有讓你有吃碳水也不胖的基因,好的消化系統。
你可能需要學會改變飲食結構,學會聰明、科學的進食,就可以做一個能掌控身材的人。
還有,那些生來就瘦子基因的人,這不意味你會一直瘦下去,假如後期你每天攝入10,000大卡的卡路裡,但是你基本不運動,那你還是會變胖的。
總之,不管是誰,吃下去任何多餘的食物,身體代謝不了,就會傷害身體,導致各種疾病。
現在很多疾病(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因為吃多了,吃錯了,所以瘦子也會得糖尿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