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早餐前空腹血糖7.5,餐後2小時血糖5.5,這正常嗎?
如果測量準確的話,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正常的,因為已經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兩者是或者關係,也就是只要其中一個達到診斷標準即可診斷。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位網友的疑問可能是:為什麼吃了飯的血糖比沒吃飯還低,這正常嗎?的確,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但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卻是可以發生的事,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糖尿病之所以會發生,是由於胰島細胞不能分泌足量的胰島素,導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導致血糖升高的一種疾病。胰島細胞在空腹狀態下,只會分泌少量的胰島素而將血糖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此時分泌的胰島素稱為基礎胰島素。
當進餐後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進血液,就會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出大量的胰島素來促進血糖的利用,此時分泌的胰島素稱為餐時胰島素。
在糖尿病的早期,胰島細胞的功能受到抑制,在空腹狀態下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下降,基礎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導致了空腹血糖升高,當進食後血糖的突然升高,對胰島細胞來說仿佛受到的強刺激一樣,原本受抑制的分泌功能猛然間受到激發而分泌出過量的胰島素,其結果便會導致血糖的快速下降,出現餐後血糖較低的情況。
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存在,胰島細胞在反覆的這種強刺激下,分泌功能將進一步受損,基礎胰島素與餐時胰島素的分泌功能都將下降,結果就是無論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將居高不下,糖尿病的病情將進一步加重。
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特別是出現空腹血糖升高,而餐後2小時正常或是低於空腹血糖時,應特別注重對胰島細胞的保護,在避免葡萄糖吸收過多的同時,特別要避免血糖急速升高而對胰島細胞帶來強刺激,常用的方法有:
嚴格控制全天攝入的總熱量 科學飲食控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主食攝入量,堅決杜絕飢一頓飽一頓,避免反覆刺激胰島細胞。學會吃喝的技巧 儘可能減少血糖波動 比如精細糧搭配、先吃菜後吃主食、少吃湯粥類食物、吃飯的速度慢一點等,儘可能減慢血糖吸收的速度。減輕體重合理運動 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及對血糖的利用,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
【希望此文能幫到大家,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