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新眼光做大芒果文章

2020-12-2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鄧鈺 通訊員 舒琳

  入夏時節,高溫炙烤著大地。

  5月9日,三亞市海棠區南田居,海南農墾神泉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現場,工人們頂著毒辣的日頭,忙碌地操作挖掘機械,在新開挖平整的梯田上定標開墾,挖出芒果定植的樹洞,為下一步的施肥和芒果種植作準備。

  據了解,今年4月18日起,神泉集團通過開展「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作貢獻」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復工復產千名黨員職工大會戰行動,以超常規舉措推進項目建設,經過4月第一階段的奮戰,已完成550餘畝土地的作業任務,力爭在5月底前全數完成第二階段的芒果苗定植。

  該項目的建設,將助推芒果種植標準化、智慧化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A

  超常規舉措推進項目建設  黨支部建在工地上

  在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現場,機器聲轟鳴不斷,工人們頂著烈日緊張施工,大滴汗水浸透衣襟流入土地。從空中俯瞰,剛開挖的梯田層層疊疊高低錯落,顯出動人的曲線美。然而在短短半個多月前,這裡還是一片無規劃種植的雜亂土地。

  「別看現在這是黃土坡,到了月底可就都種上了成片的芒果,速度快得很!」在項目現場,神泉集團東風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蘇英妹滿懷信心地說,自項目開工以來,職工們攢著一股勁,分秒必爭搶農時,力爭在雨季來臨前完成880畝芒果樹的標準化定植任務。隨著建設進度的推進,不久後,這片田地上將種上多個品種的芒果樹,如同條條綠色長龍盤踞在山坡。

  共計880畝施工戰線,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面臨項目地塊多、施工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等多方面難題。如何讓建設隊伍時刻保持戰鬥力,以超常規舉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打硬戰,黨員幹部要先上!」神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彭隆榮表示,只有依靠黨組織把施工現場廣大黨員組織起來,才能形成更強大的戰鬥力。

  為此,千人大會戰行動開展以來,神泉集團便在項目現場的總指揮部和旗下東風、愛泉、響水和長田4個分公司所負責的施工片區共設立5個臨時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並成立黨員突擊隊、管理人員突擊隊、巾幗突擊隊、青年突擊隊等推進項目建設,還通過每日評比流動紅旗的舉措激發職工幹事熱情,實現黨建與項目建設同頻共振。

  「每天上午7點,開工號聲一響,所有人員就聚集在項目現場。每天上午,臨時黨支部都要舉行簡短的盤點會議,總結前一天的施工難點,制定當天的施工目標。考勤組、後勤組、施工組等緊密配合,不完成進度不收工。」愛泉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興淵說,涼棚一搭,爐灶、桌椅一擺,便是一個臨時黨支部的辦公場所,條件雖然簡陋,職工們的幹事熱情卻很飽滿,工作時間,吃睡都在工地上。而他本人,在短短半個月多內,已經在項目現場走壞了兩雙鞋。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每個工地臨時黨支部,都設立了倒排工期表,詳細標明推進節點,並設置了打分和排名制度,激勵職工緊盯目標任務,對照時間節點,加快建設進度。此外,在項目推進中,神泉公司還創新舉措,實行「一名領導常抓、一個臨時黨支部負責、一套激勵制度」的「三個一」工作制度:集團主要領導堅持工作在項目第一線,遇到問題當場協調解決;一個臨時黨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全面推進工作落實;建設進度和個人工作評分以及績效相掛鈎,每天評比流動紅旗和表現優異的先進個人,並為先進個人發放獎金。彭隆榮說:「職工群眾的幸福感就是黨支部的成就感、黨員的榮譽感。」

  為了保障高溫下安全作業,神泉集團靈活調整工人作業時間,還提供了完備的後勤保障。在每個臨時黨支部的辦公場所,都準備了綠豆湯、清涼茶等防暑降溫飲品。

  值得一提的是,神泉集團還創新舉措,充分發揮警保聯控大隊效用,依託大隊力量,確保項目推進過程中無搶種搶栽現象發生,維護施工穩定。

  B

  超前謀劃發展智慧農業  芒果種出科技味

  種了20多年芒果,但在長田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禮政眼中,這片芒果示範基地有些不一般。

  不一般在哪?「種植基地建設的規矩多,要求高,環山行距得是5米,梯田坡度得是15度,芒果樹株距保持3.5米……每畝種多少樹,怎麼種,都有明確的規定。」彭禮政說,「就是將標準化執行到底。」他說,過去,神泉集團的職工們多是分散種植、銷售芒果,通常是你家5畝、我家10畝,各幹各的,種植密度和培育標準不盡相同。

  在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建設之初,職工們既滿懷熱情,又有些許不解。「種個芒果需要這麼麻煩嗎?難道20多年的種植經驗還種不好這批芒果了?」但同時,深耕芒果產業的多年經驗告訴他們,市場需要些不一般的東西。

  「我們發現,高端化、品牌化的產品更受市場歡迎,也更有效益和話語權。」彭禮政說,近年來,雖然芒果種植規模和產量大幅度增長,但由於沒有有意識地塑造品牌,職工各自種植的芒果,多以低廉價格賣給收購商。「尤其在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職工的芒果銷路曾一度受阻,但這也激發職工們求變謀產業的意識。」

  同時,對於整個神泉集團而言,芒果產業的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還待進一步完善,在芒果品種及產品研發、種植技術、加工水平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在彭隆榮看來,只有通過超前謀劃,通過改革創新領先一步,才能促進產業不斷升級發展,駛入創業創新快車道。

  在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的規劃中,神泉集團計劃將其建成集生產種植、科技示範、科普和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芒果專業示範園,引入種植多品種芒果樹苗,並配備完善的芒果園物聯網應用生產體系和產品追溯系統,推廣水肥一體化以及標準化、信息化、智慧能種植技術,構建智慧農業發展的神泉案例。

  同時,神泉集團將以該項目建設為契機,採用科技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技術發展芒果產業,進一步調整優化當地的芒果產業發展模式和發展結構,並通過種植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整合墾區芒果種植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

  產業升級離不開科學技術,神泉集團積極引入科研力量,組織多個科研機構成立專家團隊,全程參與項目規劃建設並指導生產,把芒果種出「科技味」。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詹儒林是專家團隊的重要一員。他表示,目前我省在芒果產業發展方面的「智慧農業」探索,仍待進一步加強。而神泉集團的芒果日照充足,旱澇適中,芒果商品果率高,而且比內地早上市兩三個月,產業基礎極佳。科研機構和神泉集團在當地合力建設芒果示範基地項目,不僅能促進科研成果落地,還能推進芒果產業的智慧化發展,產生示範效應,推動墾區乃至全省芒果產業轉型升級。

  C

  新思路延伸產業鏈條  構建「一城五地」發展格局

  銷售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環節。2月份,海墾神泉集團、海墾果業集團芒果批發物流中心開市,並與天貓、京東、深圳中農網有限公司、永輝超市、東莞下橋標記水果公司、陝西省果業集團、海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廣東農墾佳鮮農莊等平臺,以及各省市農產品批發中心和全國農墾系統企業對接合作,進一步拓寬產品銷售渠道,並逐步形成統一規劃、統一投資、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統一品牌、統一購銷的「六統一」芒果產業建設格局。

  此外,神泉集團還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將依託溫泉等旅遊資源,打造「果業+旅遊」特色產品,不僅在國家芒果示範基地項目建設觀光採摘旅遊板塊,還將與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南田鴻洲共享農莊項目(一期)聯動,打造宜遊、宜居、宜業的特色區域。

  未來,神泉集團將利用溫泉、生態等天然資源稟賦,進一步發展起芒果、旅遊、高效農業三大產業,並同步構建「一城五地」發展格局,一城即國際溫泉旅遊城;五地即世界級熱帶農業產業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經濟文化交流基地、後勤保障及特供基地、康療養生基地和三亞特色旅遊度假區。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建設,標誌著業態多樣性,將為遊客和職工們提供全新的南田生活方式。以產業為基礎,以項目為抓手,神泉人用勤懇與實幹,正在神泉大地上描繪著一幅農旅融合的美麗畫卷。

  (本報三亞5月1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 赤誠心 芒果甜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高土村的芒果生產示範基地。800多畝果園果香瀰漫,一顆顆蔥蘢的果樹上掛滿沉甸甸的芒果。趁著天氣晴好,數十名工人採摘、理果、裝箱,忙得不亦樂乎。  不遠處,還有一群果農正圍著一位「農藝師」模樣的男士傾聽講解。「這是『紅金龍』,俗稱彩虹貴妃芒,是芒果中的早熟類單胚種,4年能掛果,一株樹產量可達50斤以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事實上,消費者每一個「剁手」數據的背後,都是對海南農產品近年來實現產業鏈延伸、品牌化營銷、數位化升級「三級跳」的認可與埋單。而大數據的背後,海南農產品仍存在哪些短板和市場新藍海,成為許多企業在「雙11」落幕後的重要考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果「嘗新記」
    海南被譽為全國人民的「果盤子」。尤其在冬春季節,當省外水果還未大規模上市,海南的菠蘿、蓮霧、芒果、百香果、木瓜等水果已在各地的超市、市場上展露身影。然而,近幾年,隨著氣候變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熱帶地區更多農產品供應國內,海南水果的這種「先發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有什麼食材,都要放進玻璃櫃裡,做一個展示。新不新鮮,一眼看過去就明了。  麵館的燜面很有名。燜面和伊麵湯的外形很像,都是選用伊面,但加工出來後,燜面的湯汁更少,也更濃稠。「燜」這一字在此就十分形象,用火將湯汁收進了面裡,更入味。  而湯汁,是一碗燜面美味的核心元素。燜面用的湯,都是選用大骨熬製的高湯。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島芒果本季優雅開吃
    要切成一朵盛開的花來吃  成熟的海南芒果散發著誘人幽香,此時方顯吃貨定力。原始吃法即立刻撕了皮,啃芒果肉,吮吸芒果核,吃得滿嘴滿手滿臉都是黃黃的纖維和肉汁。雖然吃得痛快,卻吃相不佳,且吃完還得大面積清潔手和臉。  優雅的芒果吃法,得準備工具———水果刀,把芒果切成兩片「盛開的花朵」。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種出「科技果」金煌賣高價
    「芒果品質不好,果形果皮難看,1斤賣1塊多錢。」符雲生介紹,2017年,他與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籤約合作,在村裡最早引進芒果標準化種植技術,2018年芒果總產量就增加到2萬斤。而今年芒果總產量增加到2.7萬斤,收入超10萬元。「管理金煌芒果樹要靠科技,產量高,果品好,賣價高。」  符雲生金煌芒果園的變化,是東方市江邊鄉新明村金煌芒產業發展變化的縮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怎麼書寫「海絲」旅遊文章?
    作為國內系統地推出數條南海絲路主題線路的第一個省份,我省旅遊委在今年2月便啟動2015絲綢之路旅遊年海南活動,並同時發布了南海絲路7條主題旅遊線路,目前已在旅遊業界、旅遊市場上都獲得了非常好的反響。  「絲綢之路」主題延續下,海南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將以何種新路線、新產品與新方式來續寫南海絲路的歷史和魅力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字號試水新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當清香的班蘭葉,遇上中秋月餅,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然大溫室 瓜菜四季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通訊員 宋祥達  如果從空中俯瞰瓊州大地,會發現從東部沿海到內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天間那一道虹影
    海南日報微信朋友圈爆發的懷念情愫,久久揪住人的心,悲傷瀰漫,一圈又一圈。  海南日報編委、經濟部主任羅建力發文說,還以為你會繼續柔柔一笑,可是你卻真的化作了一道彩虹……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吳清雄寫下的詩云:海天已杳杳,最是人間悲天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粽子 大產業
    經過多年努力,儋州粽子已經發展成為富民的重要產業,成為海南一個農業特色品牌。  儋州粽子越來越搶手  「中午12點之前下訂單,無論在海南哪個市縣,保證當天就能吃到我們儋州『滿缽香』粽子。」今天,儋州美樂美食品公司負責人陳有章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公司剛剛與海汽集團籤定合作協議,海汽物流保證6小時之內把粽子送到全省任何地方。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坡海南》在海口惠民演出
    本報海口5月11日訊 (記者尤夢瑜)5月11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出品,海南省歌舞團和北京舞蹈學院教學實踐中心聯合創排的原創民族舞劇《東坡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海洋風音樂傳遞海南開放新姿態
    本報海口2月24日訊 (記者尤夢瑜 實習生鍾南)2月24日上午,「感悟大海、守護南海、走向海洋」海洋風主題歌曲創作研討會在海口舉行,近20位國內知名詞曲作家、評論家以及10餘位來自省內的音樂家共聚一堂,分享各自對海洋風主題歌曲創作的理解與感受,為海南做好下一步創作工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自今年3月17日,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啟動以來,海南日報派出多名精幹記者,奔赴全省各地,發掘、講述三尺講臺上點亮一生精彩的人和事,呈現躬耕在教育一線的教師群體的奮鬥與堅持。截至7月21日,60名由大眾推薦產生的「最美教師」候選人的感人事跡呈現在海南日報教育周刊的版面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客人的桌子上,通常還配有一杯糯米酒或地瓜酒。當地人說,這早上的一杯酒,是跟朋友慢聊生活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為什麼早餐就要吃乳豬?好多人都跟我說早上吃肉,會覺得滿身都是勁,幹活有力。」臨高縣原文體局退休幹部全德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餐吃乳豬的生活習慣源自臨高民間養乳豬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