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化的發展進程之下,許多國家都遭到了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我們生活中就有許多最為常見的外來物種,例如水葫蘆、巴西龜、福壽螺等,通常情況下,這些生物都是通過人為因素來到陌生的環境當中,並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嚴重影響。依稀記得以前的澳大利亞就曾對兔子展開了長達100年歷史的戰鬥,的確外來物種總會給環境帶來很大麻煩,但是有少部分的生物卻成了我們的盤中餐。
德國曾遭小龍蝦入侵,如今大閘蟹接踵而來
不論是在中國還是那些強大的歐洲、北美國家,都能看到多多少少的外來物種們。德國時常遭到物種入侵,前些年,當地的小龍蝦泛濫成災,席捲了當地江河湖塘,不僅破壞農田,還會對當地的水壩等設備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清除這些小龍蝦們,德國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最終依靠中國廚師的手藝,大量食用,才勉強得以控制。
然而好景不長,大閘蟹倒是在德國開始泛濫成災,這些螃蟹在沒有汙染的環境之下飛速繁衍,並霸佔了德國大量的水域。據悉,有些公園螃蟹多到爬到河岸上,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活。在德國,大閘蟹作為外來入侵物種,最初始的處理方式就是捕撈上來「銷毀」,製作成肥料等。這種做法,在我們眼裡十分浪費,畢竟大閘蟹在中國市場供不應求,每年能吃上大閘蟹的次數屈指可數。
大閘蟹每年造成8億元損失,德國漁民愁哭了
大閘蟹對於我們而言,無疑是一種鮮美的食材,可是在德國的這些大閘蟹們,卻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漁民對此一籌莫展,他們無法處理大閘蟹們,只能眼睜睜看到自家魚塘裡的收成慢慢變少。這些大閘蟹數量眾多,吃掉水域中的小魚小蝦,破壞當地生態平衡,還會大肆毀滅農田、水利工程。德國也花費了大量金治理大閘蟹們,然而前期的效果微乎其微,據悉治理費用以及螃蟹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八千萬歐元,換算下來,也就是8億人民幣。
看到如此龐大的數字,可想而知大閘蟹對德國的影響有多大。大閘蟹與小龍蝦有些不同,小龍蝦在烹飪之後,味道能夠被德國人接受,可是大閘蟹卻不一樣。大閘蟹的出肉率比小龍蝦還要少,德國人完全不喜歡吃這種殼多肉又少的螃蟹,相比之下,他們更加喜歡體型巨大的帝王蟹。正因為如此,大閘蟹在德國沒有市場,他們十分頭疼,只能將其製作成肥料,當然也在研究其他的方案,例如售賣給中餐館,加工蟹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