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將艾草基因植入菊花提取青蒿素

2020-12-07 中國日報網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所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獲取青蒿素的新方法。他們通過將艾草基因移植到菊花中,再從中提取對治療瘧疾起重要作用的天然抗生素——青蒿素,成功研製出俄羅斯首個國產抗瘧疾藥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日的《植物》上。

由於人口遷移,莫斯科州和高加索地區近期持續記錄到瘧疾疫源地。科學家表示,氣候變暖將增加蚊蟲傳染病,這將加速俄羅斯瘧疾的傳播。但俄羅斯從未生產過青蒿素和任何其他抗瘧疾的藥物,治療只能使用外國藥物,而且只是從野生植物中提取,沒有大規模生產。

該研究所植物基因組表達系統和改造實驗室負責人、生物學博士謝爾蓋·多爾戈夫表示,大多數現代藥物都含有活性介質,要麼本身就是,要麼是從植物中分離出來的。艾草提取物確實有效,但一年生的艾草通常生長在巖石或草原地區,而在其他氣候條件下產量很少。為了滿足大規模生產藥物所需的原料,必須關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人員的核心思想是,將艾草的青蒿素代謝途徑基因轉移到另一種寄主植物上。

研究發現,從菊花中提取青蒿素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菊花中含有很高的天然萜類化合物和一種具有廣泛藥用價值的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將艾草基因移植到菊花,藉助基因移植,青蒿素在葉綠體中產生,隨後覆蓋整個葉片。通常,青蒿素僅在艾草的毛狀體中產生,也就是艾草表皮毛細胞,因此產量很低。

研究證明,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青蒿素產量。艾草中可藥用的青蒿素含量平均不超過葉子乾重的1%,這無法滿足大規模臨床生產。

合作研究方、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亞歷山大·溫斯坦教授的實驗室已鑑定出4個基因:ADS、CYP71AV1、DBR2和CPR。這些基因全都編碼為青蒿素合成代謝途徑的酶。把它們移植到新環境並添加其他基因後,預計青蒿素產量將達到商業可行的水平。

據悉,目前首個成功培育的轉基因菊花已種植在溫室中,用於下一步科學研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薄層色譜法證實存在青蒿素。(記者董映璧)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俄科學家將艾草基因轉移到菊花,成功研製抗瘧疾藥物
    科技日報記者 董映璧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所研究人員通過將艾草因移植到菊花,再從中提取對治療瘧疾起重要作用的天然抗生素—青蒿素,成功研製出俄羅斯首個國產抗瘧疾藥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上。青蒿素是一種從艾草中提取的天然抗生素,是治療感染熱帶瘧疾的必需藥物。由於人口遷移,莫斯科州和高加索地區近期持續記錄到瘧疾疫源地。科學家表示,氣候變暖將增加蚊蟲傳染疾病的時期,這將加速俄羅斯瘧疾的傳播。但俄羅斯從未生產過青蒿素和任何其他抗瘧疾的藥物,治療只能使用外國藥物。即使在國外也只是使用從野生植物中提取藥物,沒有進行大規模生產。
  • 艾草抗癌是真的嗎?別再被騙了,艾草就3個養生作用
    對於奶奶說的「艾草能防癌」,苗苗覺得並不可信,可是又不太懂如何跟奶奶解釋,只好硬著頭皮吃掉2顆雞蛋。 相關研究的確在艾草水提物中發現能夠抑制肝癌細胞的物質,其中,艾葉多糖不僅有直接的抗腫瘤細胞作用,還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協同抗癌作用,艾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細胞的作用。 但是,上述研究多停留在艾草的粗提物上,而且對具體藥效物質的研究較少。
  • 青團含有青蒿素?別被騙了,讓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並非提取自青蒿
    到了清代,傳教士湯若望將「寒食節」定在了清明前一天,現在的二十四節氣也沿用了下來。因為不能生火只能準備冷食,青團就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也成了清明傳統文化之一。青蒿的誤會因為屠呦呦憑著青蒿素拿下諾貝爾獎之後,青蒿素就成了熱詞,誰都想來蹭一把熱度,而最為迷惑人的就是號稱含有青蒿素的青團了。且不說製作青團的材料是艾蒿,不是青蒿。就算是青蒿吧,也是沒有青蒿素,因為青蒿素來自於黃花蒿。
  • 科學網—青蒿素產業的「雞下蛋」和「蛋孵雞」困局
    這也是全球第一例用常規化學方法實現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半合成。 早在2012年1月,德國一個研究小組宣布推出一種從「廢料」中取材合成抗瘧藥物青蒿素的方法。從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時,通常會產生大量含有青蒿酸的廢料,而青蒿酸與青蒿素在分子結構上較為接近。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利用光反應器能由青蒿酸快速合成青蒿素。
  •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唐克軒教授團隊發表青蒿素和黃酮類...
    青蒿素是從我國傳統中草藥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含有過氧橋結構的倍半萜內酯化合物。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僅為其葉片乾重的0.1-1%,且隨著部分地區瘧原蟲對青蒿素抗性的出現,因此需要創新的調控方式。植物各類特異的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往往通過單個或多個轉錄因子的協同作用。
  • 艾草?
    島城植物專家于濤從2016年起就將青蒿栽種到陽臺上,成為一種室內「盆景」,日前他又在泰州路一處閒置大院發現了一棵高1.6米多的扁莖青蒿。半島記者了解到,這種青蒿就是屠呦呦團隊提取青蒿素的植物,不過,其植物學名字卻是叫做「黃花蒿」,植物學上的「青蒿」不含青蒿素。那麼,到底啥是青蒿?啥是黃花蒿?平時人們常說的艾蒿、艾草,又是怎樣的關係?
  • 「523任務」與青蒿素發現的歷史探究
    因此,北京中藥所發現好苗頭之後,就已經在做大量提取的準備,但是實驗室提取藥物供給臨床應用的困難比較大。他們為提取到符合臨床驗證的藥品,將中藥所原來的試驗藥廠合併到中藥系的藥廠去。由於當時藥廠不願意承擔提取藥品任務,他們只好把實驗室當提取車間。結果,就在屠呦呦在南京報告的當天,北京中藥所實驗室發生乙醚爆炸事故引起了大火。
  • 心酸:青蒿素早已遭國外搶註
    沈家祥院士的學生、天津大學青年教師郭翔海依然記得,2004年初,泰國以國王蒲美蓬·阿杜德的名義,為研製抗瘧藥物青蒿素的中國醫藥科技工作者頒發了泰國最高醫學獎——瑪希頓親王獎。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獎項原本的獲獎人是沈家祥。是在沈先生的婉拒和執意推薦下,該獎項最後授予了「中國青蒿素團體」。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蘇州吉瑪基因藥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張佩琢是沈家祥的學生。
  • 青蒿素提純 與中醫五行論無關
    例如,他們認為,雖然部分中醫藥方裡有青蒿治瘧疾的方子,但是基本上都是按傳統的中藥用法加熱煎服,這將破壞青蒿素的化學結構,從而失去治療作用,因此在中醫藥的實踐歷史上,可以說青蒿沒有起到治瘧疾的作用。按諾貝爾官方網站說法,據估計,全球每年有接近2億人感染瘧疾,而採用青蒿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複方療法,可以將瘧疾的總體致死率減少20%,兒童致死率減少30%。這意味著僅在非洲,每年就有10萬人獲救。這一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確實與中國古代傳統醫學有相當的關係。
  • 科學家將人類基因植入猴腦,它竟變聰明了,這些猴子後來怎麼樣?
    將人類基因植入猴子胚胎 然而,比這一研究更令人吃驚的是,在一項將人類基因植入猴子胚胎的實驗,觀察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它們的奇怪變化。
  • 一棵樹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菊花,砧木用這種植物嫁接就行了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季的話,地上部分會枯死,地下來年又會再次萌發新芽,所以不像木本植物那樣,地上部分可以多年生長,因此很多花友沒接觸過菊花嫁接,一般在大的菊花展覽上,大家可以偶然見到菊花嫁接的樹狀菊花,也可以見到一些造型的嫁接菊花,甚至可以見到一棵砧木上嫁接幾百種菊花的嫁接苗。
  • 植物與民俗系列——端午節與艾草
    而這個季節隨處可見的艾草折斷後散發的強烈芳香氣味可以避蟲蟻殺菌。於是人們就地取材,或是紮成艾人,或是編成艾虎,或是泡製艾酒,或是做成艾糕,為了健康把艾草用到了極致。可見,艾草與端午節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利用節日開展的一次集中性衛生防疫活動。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艾葉提取液對多種病菌及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艾葉油具鎮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俄科學家「發預告」,欲造第二批基因...
    俄科學家欲造基因編輯嬰兒據《Nature》報導,日前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宣布,他將進行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如果獲得批准的話,年底之前就開始這項計劃。Rebrikov的編輯目標與賀建奎一樣,同為CCR5基因。不過,賀建奎修改的是父親攜帶愛滋病毒的胚胎中的CCR5基因,許多遺傳學家表示,這種基因編輯幾乎沒有臨床益處,因為父親將愛滋病毒傳給子女的風險很小。Rebrikov的計劃是將被刪除CCR5基因的胚胎植入HIV陽性的女性體內,以降低HIV病毒傳染給胎兒的風險。
  • 人類將「智慧基因」植入猴子大腦,接下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人類將"智慧基因"植入猴子大腦,接下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眾所周知,人類並不是地球上最強壯的生物,但是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人類自從誕生到現在,不過一萬多年。但是在這一萬年的時間裡,我們卻創造出地球47億年的歲月,所有生物都沒能創造出的文明。
  • 「人猿星球」或將成現實?人類基因植入猴腦後變得更強大!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實驗預示著真實版「人猿星球」或將成為現實!科學家將人類基因植入猴子胚胎,結果發現顯著增大了猴子大腦體積,並且猴子胚胎大腦功能正常。
  • 今日食普: 青蒿素的名稱是將錯就錯
    >,很多人以為是從中藥「青蒿」中提取得到的,就像是黃連素來自黃連,青黴素來自青黴菌,麻黃素來自麻黃。來自青蒿,卻是個誤會,實際是從植物黃花蒿中提取的。很可能是古人對植物的描繪不仔細,有時將黃花蒿混入青蒿中,發現有療效。而用真正的青蒿時,卻毫無作用。
  • 屠呦呦 低調的「青蒿素之母」
    這次,在重新考慮對一些基礎比較好的藥物進行復篩時,她又系統查閱有關文獻,特別注意在歷代用藥經驗中吸取藥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線索。東晉名醫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稱,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可治「久瘧」。屠呦呦根據這條線索,改進了提取方法,採用乙醇冷浸法將溫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對鼠瘧效價有了顯著提高;接著,用低沸點溶劑提取,使鼠瘧效價更高,而且趨於穩定。
  • 屠呦呦團隊青蒿素研究獲新突破!這個青蒿到底是什麼仙草?
    6月17日,屠呦呦及其團隊宣布關於青蒿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
  •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大價值?
    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進一步了解我們中國100%原創的青蒿素。青蒿素的新研究進展,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接著往下看,鵝娘帶你一一get今天的知識點。1972年,屠呦呦成功分離出青蒿素,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