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因斯坦並列!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大價值?

2020-12-21 健康界

據新華社消息,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抗藥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簡而言之,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難題解決了,並且困擾人類多年的紅斑狼瘡有望能治癒!

昨天上午,「屠呦呦團隊」的新研究進展訊息一經公布,多方媒體競相報導,話題熱度如火箭般躥升。

不過根據最新消息,此次新研究進展非「重大突破」。

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進一步了解我們中國100%原創的青蒿素。青蒿素的新研究進展,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接著往下看,鵝娘帶你一一get今天的知識點。

青蒿素的來歷

1972年,屠呦呦成功分離出青蒿素,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發現,救了幾百萬瘧疾患者的命,讓屠呦呦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更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列入「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下圖左下角),與愛因斯坦齊名。

什麼是瘧疾?

瘧疾防控在我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艱辛奮鬥過程。從建國初每年3000萬病例,到2017年首次實現無本地感染病例報告,我國即將成為全面消除瘧疾的國家,並計劃於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消除瘧疾。

但是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仍在遭受瘧疾的肆虐。據數據報告顯示,全球共有91個國家和地區有瘧疾流行,其中15個國家的瘧疾患者(除印度外,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佔全世界瘧疾患者總量的80%。

而青蒿素對於世界瘧疾防控,意義重大。過去20餘年間,青蒿素聯合療法在全球瘧疾流行地區廣泛使用。每個療程僅需幾美元的青蒿素抗瘧藥價格,是疫區集中的非洲廣大貧困地區人群的福音。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上億人。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青蒿素與全球瘧疾防控和消除:歷史與未來」研討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表示,青蒿素的發現拯救了全世界瘧疾患者,中國在全球瘧疾防控中貢獻突出。

青蒿素或可治癒紅斑狼瘡

據新華社報導,在「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新進展的同時,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

這意味著,「紅斑狼瘡」這一曾經無法根治的疾病有望治癒。

01. 什麼是紅斑狼瘡?

它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它不僅僅是面部的皮膚,全身各個系統均有可能遭受損害。這個病反覆無常,容易復發,很難治癒,就跟狼一樣狡猾。

(紅斑狼瘡細胞圖)

對於紅斑狼瘡(SLE),不少患者都抱有一種十分畏懼的心理,總覺得這是個不治之症。雖然目前此病無法徹底根治,但是經合理治療後可以緩解,特別是早期患者。而青蒿素研究的新進展,給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帶來了更多希望。

02. 紅斑狼瘡有哪些早期症狀?

紅斑狼瘡的早期症狀可能有低燒、乏力或關節痛;典型的皮膚改變是面部雙頰蝶形紅斑,就像臉上長了一對紅色蝴蝶翅膀,有的也會出現盤狀紅斑。03. 哪些人群容易中招?

①紅斑狼瘡多見於15-40歲女性

②皮膚長時間接受日光直接照射

③有紅斑狼瘡或者免疫性疾病的家族史的人

04. 皮膚上出現紅斑就是患上了「狼瘡」?

皮膚型紅斑狼瘡從病程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急性紅斑狼瘡:較易診斷,臉上會有明顯的水腫性紅斑,而且消退的相對要快一些。

亞急性皮損:有的呈環形水腫性紅斑,有的皮損類似「牛皮癬」一樣的改變。

慢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最常見的是盤狀紅斑狼瘡,看名字就知道它分布於雙頰的盤狀皮損。出現症狀後,不要自己胡亂判斷和猜測病情,建議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

青蒿素另一項新發現

關於青蒿素,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研究人員也有一項新發現,青蒿素可能還有助於治療特定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並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了報告。

不過這項研究距離臨床為時尚遠,甚至在十年內能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青蒿素的成功應用,是中醫藥首次獲得國際醫藥界認可,也是中國科學家們共同創造的至高榮耀。如今,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也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

最後,祝願中國科研事業能再上一個臺階!向偉大科學家致敬!

部分資料來源:

新華社、百度百科

人民日報健康網

相關焦點

  • 屠呦呦 低調的「青蒿素之母」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傑出成就,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屠呦呦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屠呦呦獲得小行星命名證書和運行軌道銅牌。  屠呦呦說,當年經過了那麼多次的失敗之後,那時自己都懷疑路子是不是走對了,當發現青蒿素正是瘧疾剋星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也是難以表述的。屠呦呦一再稱,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並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為此感到自豪。  當年,因瘧原蟲對喹啉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瘧疾的防治重新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研究課題。
  • 青團含有青蒿素?別被騙了,讓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並非提取自青蒿
    清明時節雨紛紛,南方很多地區都有清明前吃青團的習俗。說到吃青團這個習俗,有很多不同的傳說。青蒿的誤會因為屠呦呦憑著青蒿素拿下諾貝爾獎之後,青蒿素就成了熱詞,誰都想來蹭一把熱度,而最為迷惑人的就是號稱含有青蒿素的青團了。且不說製作青團的材料是艾蒿,不是青蒿。就算是青蒿吧,也是沒有青蒿素,因為青蒿素來自於黃花蒿。
  • 屠呦呦團隊青蒿素研究獲新突破!這個青蒿到底是什麼仙草?
    6月17日,屠呦呦及其團隊宣布關於青蒿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
  • 「523任務」與青蒿素發現的歷史探究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准並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授予趙忠賢院士、屠呦呦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科院微信公眾號 @中科院之聲 9日轉載《自然辯證法通訊》文章《「523任務」與青蒿素發現的歷史探究》,介紹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來龍去脈。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又有一項物理學領域的重大成果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被認為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在過去十幾年裡9次出現空缺。此前,華羅庚、吳文俊和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今年的這一獎項頒給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領銜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
  • 央視網: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堅守到底的中國「勁草」
    86歲的屠呦呦創造性地發現、提取了抗瘧藥物青蒿素,問世40年來,已經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也是有史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位女性科學家。    深冬的早晨,我們來到了屠呦呦的家。屠呦呦的家面積不大、陳設也十分簡單。而最吸引人們注意力的,要數客廳一角的柜子,裡面擺滿了屠呦呦獲得的各種國內外獎項。
  • 屠呦呦:此生但為青蒿故
    「當年,全世界都面臨著這樣一個重大課題,必須要有新的抗瘧藥來解決老藥的抗藥性問題,國內外做了大量工作都沒有滿意成果。」回憶起與青蒿素的第一次接觸,屠呦呦眼神清亮,語氣中不乏興奮和自豪,「當時科研攻關的難度相當高,我是北醫藥學系(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又到中醫研究院學習,但是做來做去很難,後來通過系統查閱古代文獻,發現了重新提取青蒿素的辦法。」
  • 青蒿素提純 與中醫五行論無關
    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84歲高齡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屠呦呦繼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後,再次榮獲醫學領域頂級獎項。屠呦呦的貢獻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挽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這一重大成果,被認為與中國古代醫學的發現有關。這到底是不是中醫和中藥的勝利?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與哪些因素有關?
  • 屠呦呦事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2011年度拉斯克獎頒獎典禮正在舉行,80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捧起獎盃,面帶微笑地讓記者拍照,之後發表獲獎感言:「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中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拉斯克獎為此獎勵屠呦呦從1600多年前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得到啟發,發現青蒿素,並讓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 屠呦呦團隊又有突破性發現 2018年還將「憋大招」
    屠呦呦團隊又有突破性發現 2018年還將「憋大招」 2018-01-0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屠呦呦獲得諾獎級別靈感的是哪本中醫名著
    從那時起,「青蒿素」這個專業名詞開始走進國人的視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任院長饒毅就高度評價過屠呦呦的研究工作: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她的研究組第一個用乙醚提取青蒿,並證實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瘧作用。
  • 85歲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麼說?
    他說:屠呦呦確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但青蒿素的研究過程複雜,「幾乎從頭到尾經常出現矛盾」。如果哪天屠呦呦獲得了普遍認可,「我希望,中國大眾不能簡單地英雄崇拜,認為他們是完人。他們不是,也沒有人是。」
  • 屠呦呦當選院士再次「落選」,成為中科院院士為何這麼難?
    屠呦呦已經80多歲了,她的年齡是院士評審過程中的短板。根據最新的院士增選規則,院士候選人僅由院士和學術組織推薦,本人申請無效,年齡不得超過65歲。這一次,屠呦呦不再排隊,但大門並沒有關閉,65歲以上的研究人員仍有機會當選。
  • 屠呦呦2018憋大招,花青素研究更進一步
    在整個朋友圈和熱門社交網站都在刷PGone、李小璐和賈乃亮三人恩怨情仇的時候,你知道時隔2年之後,屠呦呦科研團隊又有了什麼突破性的發現嗎?| 視覺中國88歲的屠呦呦,2018的新年期望是「把論文做成藥」和「發現青蒿素更多的『秘密』」。屠呦呦科研團隊更是在2018年初,經臨床試驗證實,青蒿素對於盤狀紅斑狼瘡的治療效率超過90%、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有效率則超過80%。雙氫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屠呦呦:隱身在集體中的諾獎得主—新聞—科學網
    饒有意味的是,屠呦呦參加的研發抗瘧疾藥物的「523項目」,正是在戰爭背景下開展的。1964年,美國出兵越南後,越美雙方都因瘧疾造成 嚴重減員。「這個事比打仗死傷還要高」,屠呦呦回憶,雙方都開始尋求治療瘧疾的全新藥物。越方向中國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項目。 「交給你任務,對我們來說,就努力工作,把國家任務完成。只要有任務,孩子一扔,就走了。」
  • 屠呦呦:不在意是不是三無教授 是否得獎無所謂(圖)
    從早上開始,遍地都停滿了車,保安知道小區裡有個科學家得了個獎,是「什麼第一」,但對這個叫屠呦呦的老人沒有什麼印象。屠呦呦的老伴兒李廷釗打開門時,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世界矚目的老太太正躺在沙發上打電話。老人卷著褲腿、穿一件松松垮垮的綠色對襟汗衫,在老伴兒提醒下,才想起扣上上面的幾粒扣子。
  • 科學網—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然而,在諾貝爾獎設立的一百多年裡,雖然有多位華人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但他們都不屬中國大陸。正因為此,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科學獎評選,高度吸引了國人的目光,成為一種難以釋懷的情結。這種情結終於隨著2015年諾貝爾獎的揭曉而得以釋放。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很多的沉思和感悟,至少有以下三點啟示。
  • 【EEO財經午餐】屠呦呦再發重大科研突破,青蒿素概念股跟漲;北京...
    屠呦呦再發重大科研突破!青蒿素概念股跟漲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團隊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有多少人一直在發問,中國每年 1 萬億人民幣的科研經費,為什麼就生產不出諾貝爾獎?更有人說中國有一千多名中科院院院士,為什麼就沒有人能夠得到諾貝爾獎?這些問題,隨著一位偉大的中國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而得到了答案。對普通學者和科學家來說,屠呦呦給無數中國學者,帶來了希望,更帶來了信心。不過,諾貝爾獎為什麼會獎給屠呦呦,卻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 人民日報不吐不快:屠呦呦獲獎是一針醒腦劑
    惟有彼此欣賞、互相啟發、融合發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舉國振奮。然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中西醫之間的辯論。有人認為,青蒿素是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是國際社會對中醫的認可;也有人認為,青蒿素雖然源於中醫的啟示,但與中醫無關,中醫不必用諾獎為自己「貼金」。   青蒿與青蒿素,一字之差,相去甚遠。青蒿是中藥,青蒿素是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