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百姓們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增長,但始終都對肉價敏感,豬肉價格老說下降,可依然居高不下,雞肉價廉,但天天吃總少了內味。
而像牛肉這種動輒四五十塊的高價肉類,不少家庭一個月也很難吃上兩三頓,卻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菜市場的滷肉店銷賣的滷牛肉、滷牛腱,價格卻大多維持在50~60之間,能與新鮮牛肉價持平,這是什麼情況?
小鹿當地價格就是如此,滷牛肉一般賣50塊一斤,與新鮮牛肉價持平了。
權衡利弊之後,買滷牛肉反而更划算,畢竟已經做熟調味,切片小炒或蒸熟即可品嘗,當作待客宴菜,下酒小菜,方便省事。
但回過頭想,心裡卻不禁泛起嘀咕,為何滷熟後的牛肉50塊,新鮮牛肉也賣50塊,為何價格能持平,甚至還感覺更便宜實惠?製作滷牛肉的原材料,到底有沒有問題?
在家做過滷牛肉的朋友就知道,2斤牛肉的出肉率其實非常低,基本維持在60~70之間,不夠純熟的廚房新手,出肉率甚至會低到50%。
按50塊一斤的生牛肉換算,經過滷熟後的損耗、人工、水電等各項製作成本,滷牛肉的成本價已經達到70~80塊,售賣100塊一斤,屬於薄利多銷了。
帶著這個心存的疑問,小鹿在經常購買滷牛肉的小店中閒聊時,就詢問到了這個問題,滷牛肉賣50塊,價格為何能與「生牛肉」持平?店家道出貓膩。
店家也不敢說太多,但也說出了一些端倪貓膩,其實還是要從原材料上著手。
有些人覺得滷牛肉賣這麼便宜,用的都是質量差勁的牛肉,比如「注水牛肉」。
其實並不然,注水牛肉更適合新鮮賣,因為注水牛肉本身已經含水量重,製作滷牛肉時,經過浸泡濾血、焯水除羶,牛肉經過脫水回縮很厲害,而且注水牛肉的肉質綿軟,質量奇差,製作的滷牛肉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而這些滷肉店所用的牛肉,真正原材料其實大多都是「進口凍牛肉」。
製作滷牛肉一般選用牛腱肉,選用的食材都是「進口凍牛腱肉」,進口產地一般為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
所以近段時間因疫情原因,這家滷肉店也沒有在賣滷牛肉了,因為最近各個國家的進口凍牛肉都被檢測出有問題,為了健康同時不給國家添麻煩,寧願不賣。
而這些進口凍牛肉的批發價格普遍很低,價格能下壓到20~25塊左右,而且牛肉質量佳,無水不鬆散,牛肉原材料下壓得比豬肉還便宜,所以才有了熟食滷牛肉與新鮮牛肉價格基本持平的情況出現,使得我們看著價格差距不大,不如直接買現成熟食更省事方便。
——小鹿說——
滷牛肉賣50塊,價格為何能與「生牛肉」持平?店家道出貓膩,近期各地都被查出進口凍牛肉攜帶病毒問題,滷肉店老闆也停掉了滷牛肉這個高銷量高利潤熟食,畢竟飲食安全更重要,經營也要誠信為本,病毒看不著,摸不到,只能靠我們自行自覺。
同時提醒各位吃貨們,注重飲食安全,別一味貪圖便宜,而把健康置於腦後。
)關注@鹿小美食,歡迎您分享、收藏、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