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外吃飯,點一盤三文魚刺身,對吃貨們來說是十分享受的事。
可就在我國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各地漸漸恢復堂食,人們也開始外出「覓食」的時候,北京新發地出現爆發性新冠疫情,讓不少三文魚愛好者嚇得心慌,更讓許多海鮮商販「一夜入冬」。
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本土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
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貨源為京深海鮮市場。這讓許多市民擔憂病毒源自進口三文魚,進而拒食海鮮。
被「點名」的三文魚一時間成了毒瘤,大量三文魚被顧客大規模退訂。
據了解,北京主要商場、超市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除了北京,杭州、成都、南京……全國多個城市的商超、餐廳也緊急下架三文魚及三文魚相關產品。
不過,目前已有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表示「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是一種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以往幾乎沒有發生。」
並且,現在也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在魚的體內複製,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比較小。
但是,三文魚攜帶病毒的方式卻有多種可能性。
排除三文魚的被感染的可能,那麼就是因空氣、液體、手接觸等方式附著在表面上,通過冷鏈運輸延長了存活期,最終遺留在案板上。
在整個冷藏供應鏈中都有可能被病毒汙染。而我國的進口三文魚主要是從哪些產地輸入的呢?
據了解,中國三文魚的主要進口產地有:挪威、丹麥法羅群島、智利、蘇格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其中來自挪威、法羅群島、智利的三大產地的三文魚,品質比較高,十分受消費者青睞。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在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挫折,很多經濟指標和銷售數據結束了多年的增長開始萎縮的時候,挪威三文魚在中國市場的需求量不降反增。
2019年,中國從挪威進口2.3525萬噸三文魚,較2018年翻了一番。
在今年4月,中國從挪威進口三文魚的量又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翻倍,多達3141噸,同比增長97%。
此外,今年挪威三文魚也漲價了。
據中國水產頻道報導,挪威海產局統計,2020年第23周(6月初),冰鮮三文魚(整條魚),一周內出口單價從NOK 64.32/kg上漲至NOK 69.15/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12%;冰鮮三文魚片的出口單價從NOK 106.26/kg漲至NOK 107.8/kg。
新冠病毒疫情對世界三文魚市場的布局造成了衝擊,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由於封城等因素,對於挪威海鮮產品的需求下降。
這也導致更多的三文魚可以向中國市場提供,並且價格也更加優惠。
其實,中國曾經多次以病毒威脅為由禁止進口部分挪威三文魚。
國內媒體也頻繁報導進口三文魚食品安全問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報的2015年進口不合格食品中,從英國、挪威等地進口的冰鮮三文魚有500多噸都是不合格食品,甚至在其中一個批次中檢出了魚蝨子。
此前,檢疫部門已多次在挪威三文魚產品檢測出病毒。
在2014年的時候,挪威出口的三文魚中被檢測出具傳染性的三文魚貧血症病毒該病毒不會傳染給人,但極易傳染給魚群給養殖業造成危害。
所以,我國當時嚴肅禁止挪威南特倫德拉格郡等三個郡的整條三文魚進入中國市場,後來才取消禁令。
目前暫時不知道病毒的來源,不知道是「人感染了三文魚,還是三文魚先感染了病毒」,這些問題沒弄清楚前,建議大家不要生吃三文魚,等檢測結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