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拳怕少壯,棍怕老郎」。在高手過招對決過程中,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事情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而在政治鬥爭和利益鬥爭中,這種情況同樣存在。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兩大名臣——李鴻章和曾國藩在安徽剿捻時的鬥爭。
眾所周知,李鴻章的發跡少不了老領導、老師傅曾國藩的栽培和提拔,李鴻章也一直對曾國藩尊敬有加。但在朝廷叫曾國藩到李鴻章的老家安徽剿滅捻軍時,李鴻章卻一反常態,連續幾記重拳將老師傅曾國藩打得鼻青臉腫,灰溜溜下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運動走向滅亡。天下似乎已經太平了,太平軍殘部和北方的捻軍翻不起什麼大浪了。
但時間還未到一年,1865年5月,清軍統帥僧格林沁被捻軍殺死,所部清軍精銳也全數被殲。朝廷驚恐,立刻任命兩江總督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北上剿捻。
天京陷落之後,長江以北的太平軍餘部遵王賴文光與捻軍聯合一起對抗清軍,賴文光被推為首領。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大軍與賴文光血戰,僧格林沁勇力有餘而智謀不足,採取「蠻牛戰術」與捻軍死磕到底,最終被誘騙至包圍圈全殲。
清王朝最後一個能徵善戰的王爺死了,朝中無人可用,曾國藩再次掛帥出徵。
此時的曾國藩已經不是一年前的那個手握6、7萬精銳湘軍,手下猛將如雲的曾大帥了。弟弟曾國荃又因為被朝廷逼問太平天國金銀的下落,革職回了老家。
曾國藩深知清廷的擔憂,於是將湘軍裁撤遣返回原籍。曾國藩此時毫不誇張地說,已經是光杆司令一個了。
此時能與捻軍一戰的隊伍在李鴻章手下,就是當年那一支最不起眼的叫花子軍——淮軍。淮軍此時已經有6、7萬人馬,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隊伍。
曾國藩要剿捻,只得藉助李鴻章的淮軍。
安徽是李鴻章的老家,捻軍主要活動在安徽北部亳州、宿州一帶。按理說李鴻章才是剿滅捻軍的最佳人選,但朝廷就是不讓李鴻章帶兵剿捻,讓李鴻章去搞後勤、負責曾國藩打仗的各種糧餉、兵器和馬匹。
這讓李鴻章心中很是不爽,一來湘軍、淮軍雖本出一脈,但各為其主,作為淮軍統帥不能指揮淮軍戰鬥,這讓老李臉面上掛不住,無論打勝打敗,以後自己怎麼在部下面前挺胸脯做人?
二來李鴻章與曾國藩相交多年,深知這位老師傅、老領導手段的狠毒。曾國藩所到之處,如瘟疫一樣,燒殺劫掠令人髮指。李鴻章還曾指責過曾國荃在天京陷落後大肆屠殺和劫掠,這讓曾國藩與李鴻章二人產生了言語上的不愉快。
總之,李鴻章是看不慣曾國藩的殘忍的。淮北再怎麼說也是安徽的地盤,捻軍再怎麼鬧那也還是老鄉。如果讓一個外鄉人來殺掠一番,以後安徽老鄉的口水要將李鴻章淹死,直到萬劫不復。
思來想去,想來思去。老李還是覺得這件事情像吃了蒼蠅一般,覺得實在噁心。於是決定給老師傅幾記重拳,讓他老人家回去養老。
第一記重拳就是發動嘴炮攻勢。在曾國藩接連吃敗仗時,李鴻章就大發議論一番,對曾國藩的戰略戰術進行深入淺出的批評。這種批評還別有用心地、以關心和安慰老領導的口吻向朝廷匯報,向淮軍將領傳達。李鴻章還糾集幾個鐵桿手下一起合演,這些群眾演員的賣力吹捧讓李鴻章成為戰神一般。到最後,慈禧太后終於發現了,還是李鴻章高明一些,曾國藩的確是老了,不行了。
第二記重拳是挖老師傅牆角、拖老師傅後腿。作為後勤總負責人的李鴻章對採辦軍需物資表現出一副很積極但又無能為力的樣子,曾國藩多次問李鴻章為啥還不發槍枝彈藥,李鴻章說沒錢。曾國藩在前線吃緊,手下人馬死傷大半時,問李鴻章要人。李鴻章說人到是有,只是這些人叫不動,因為沒錢。反正無論曾國藩要什麼,李鴻章要麼就說沒有,要麼就死拖爛拖,拖到戰鬥都結束了還沒送來。
第三記重拳是實行不抵抗政策,消極抗捻。淮軍是老李的人,自然都聽老李的。於是李鴻章告誡部下實行不抵抗政策、消極抗捻。最突出的例子是曾國藩讓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去前線,李鴻章一聽,趕緊親自跑去前線給六弟李昭慶求情。李鴻章告訴曾國藩李昭慶不會打仗,完全草包一個,不要去送人頭。不如讓太平天國叛將潘鼎新去,潘鼎新厲害,一定行的。曾國藩對李鴻章這樣的態度表示憤怒,直接給李鴻章說:「吾二人奉旨剿捻,須如李家、曾家之私事一般,若六月(戰爭)還未有起色,國藩將奏請閣下北徵討捻。」曾國藩措辭嚴厲,顯然是動怒了。按照曾國藩的說法,這是打仗,不是處理私家事,如果六月還打不過,你自己去打吧,我不幹了,你愛讓誰去打就讓誰去打。
曾國藩的發怒並沒有打消李鴻章不抵抗政策的實施,反而變本加厲地推進他的消極抗捻政策。1864年,李鴻章曾下令讓淮軍大將劉銘傳放假幾個月,回合肥老家休息休息。而此時,劉銘傳剛到前線還沒到一年時間,在前線戰事慘烈、淮軍和曾國藩被打得灰頭土臉的時候,劉大將軍竟然回家過暑假去了!
第四記重拳是直接幹預曾國藩的戰事。按理說前三記重拳已經夠過分的了,但老李還是嫌不夠,沒把老師傅整走就不能消停。李鴻章直接出手幹預曾國藩的作戰,在沙河、賈魯河和大運河戰役時,李鴻章曾讓手下劉秉璋給曾國藩上了一個計策,讓曾國藩在河邊樹立柵欄、形成一排排長牆阻擋捻軍的馬隊。曾國藩採信了,不料這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長牆非但沒能阻擋捻軍,反而將曾國藩堵得死死的。李鴻章還寫詩一首,諷刺曾國藩這種長城戰術。
一番折騰下來,曾國藩在安徽一籌莫展,處處受制。最後無奈地宣布:剿捻失敗了,讓李鴻章來接手吧。
李鴻章不免傷感地安慰老師傅一番,然後抹下兩滴同情的淚水,裝作極不情願地接下了這個爛攤子。
曾國藩在李鴻章的四記重拳打擊下,只得灰溜溜離開安徽,結束了其徵戰沙場的歷史生涯。李鴻章接手後,立刻以雷厲風行之勢很快將捻軍剿滅,李鴻章從此開始超越老師曾國藩、進入人生最輝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