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產品端上餐桌,拼多多拼上全力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 | 王長勝

編輯 | 杜志磊

農村電商,早在七八年前就有人預測將是未來電商的最大風口。事實上,當時的電商巨頭們也確實花了大力氣布局農村電商,種種原因,無疾而終,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

沒想到,這個時代賦予的機會,給拼多多提供了一個後來居上的絕佳路徑。

不負眾望,拼多多幹成了。

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有幾組數據讓整個行業和資本市場為之震驚。截至9月底,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13億,同比增長36%,一年強勁增長了1.95億活躍買家。截至9月底的12個月,拼多多平臺交易額達14576億元,同比增長73%。第三季度的營收超過142億元,同比增長8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拼多多淨利潤為4.664億元,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利好消息反應到資本市場,便是股價飛漲,從11月2日的91美元一路漲到11月13日的151美元,市值1811億美元。兩周時間,增長66%。

獲此成就,表面上看是活躍用戶的增長和首次季度盈利,實際上,這些漂亮數據的背後,正是農產品上行戰略的功不可沒。

今年7月剛剛上任的拼多多CEO陳磊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幾乎只講了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拼多多實現了農場直連餐桌,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他說,「我們致力於幫助農民賺得更多,讓消費者節省更多。我們意識到,在為中國農業供應鏈創造新價值的徵途上,我們才剛剛啟程。」

陳磊說「剛剛啟程」,其實是謙虛的說法,同時也顯示出拼多多押注農產品上行是一項長期而深遠的戰略布局。

一切都是有備而來。

在陳磊上任CEO之前,就先後主導了包括分布式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體系的研發。該體系正是瞄準了以個體種植戶和中小型製造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一二產業的中堅力量,有效解決其缺乏消費場景、缺乏流量的核心問題。在該體系中,每一款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產品,都能精準匹配天南海北的目標用戶;每一款定製化產品,都能精準反映不同群體的深層次需求,並幫助本土製造企業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大幅提升了農業、製造業的生產與流通效率。

拼多多CEO陳磊

陳磊出任CEO之後,更是進一步加大了對農產品價值鏈的戰略投入,推出了包括「多多買菜」在內的多項創新業務,以推動農業從種植、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鏈條革新。

正是受益於農產品需求擴大,三季度,拼多多的用戶訪問頻率、訪問品類數量、日均使用時長均獲得大幅提高,平日臺訂單量峰值突破1億單大關。

就在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發布之前的幾天,高盛將拼多多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由73.1美元上調至123美元。高盛援引數據機構Quest Mobile的報告稱,第三季度拼多多APP的用戶總時長達到5310億分鐘,較去年同比增長101%。在第三季度,拼多多用戶使用時長已經佔據中國所有電商服務平臺用戶總時長的41%,較二季度的34%大幅提升7個百分點,從而超越淘寶,成為用戶時長最長的電商平臺。從年度活躍用戶數維度看,由於拼多多一年淨增加1.95億,和阿里巴巴差距已經縮小到大約2600萬,照此增速,未來一兩個季度,拼多多將超越阿里巴巴成為年度活躍用戶數最多的電商平臺。

財報數據是冰冷的,而在業務線上的努力卻飽有溫度。

今年,拼多多被國務院授予「2020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理由是,在全面消費扶貧促經濟發展的時刻,拼多多創新發展,開啟雲拼農耕模式,直聯1200萬農戶,將產地直連市場,為農產品找到了新出路,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

是的,當其他平臺都在請網紅請明星進行直播時,拼多多卻在請農民直播、請市縣長直播;當其他平臺在賣高價商品時,拼多多卻把流量留給了賣紅薯、大米和水果。

截至9月15日,拼多多市縣長助農直播已超205場,超過375位市、縣、區各級主要負責人進入助農直播間推介本地農產品。這意味著,平均1.2天,拼多多平臺就會有一場官方的助農直播,平均每天都至少有一位地方市縣長進入拼多多的直播間,幫助本地農戶向平臺用戶推介農產品。

在武陵山區,拼多多啟動了「武陵山區優農館」,把當地農產品搬到網上賣。當天的一場直播,武陵山區的茶葉、藥材等特色農產品銷量同比上漲120%。並且,多家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商還達成16.6億元的採購意向。

在重慶開州區,當地也通過拼多多加速農貨上行。區長蔣牧宸還走進拼多多直播間帶貨,當天即售出萬單,店鋪成交額近30萬元。當地一位農民感慨,短短幾個小時的直播,竟然就賣出去了他們以前幾個月的量。

除此之外,拼多多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強化農產品上行產業鏈,建設長期生態。比如:去土地化,建設農業產業示範園、開發農貨智能系統促進分發等,促進供給端分配效率有效提升,以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進而刺激需求端提高復購頻次,從而形成了目前較為完善的農產品生態閉環。

事實證明,拼多多在農產品上行方面的持續努力獲得了用戶的認可。

長期以來,農產品雖然是用戶家庭日常消費的高頻必需品,但是由於農產品上行存在諸多難點,所以在電商中的佔一直偏低。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為用戶提供物美價廉的農產品的同時,也在農產品上建立起一條寬廣的護城河,從而在電商巨頭之外獲得了生存發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拼多多與用戶之間也正在通過農產品而形成更多的信任。

「正如我們在上一季度提到的,拼多多對農產品全價值鏈和基礎設施的合作以及投資機會保持高度關注。我們會在過去5年積累的經驗和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動農業價值鏈變得更加高效,最終實現『普惠』的目標。」陳磊在財報電話會議結束的時候說道。

相關焦點

  • 拼多多上線農貨節 重慶市商務委:重慶農產品正通過拼多多走向全國
    農貨上行是拼多多的業務基因,其創始團隊幾乎跑遍全國每個農產區,平臺連接著全國500多個產區的強大供應鏈。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活動將基於平臺創立近四年積累的供應鏈和消費端數據,挑選出最受歡迎的農特產品進行推薦。期間,「秒殺萬人團」每兩天都會推出節令時鮮爆品,以全網極致性價比回饋消費者。
  • 廣東惠來:市縣長拼多多開啟大聯播,把鮑魚端上尋常百姓餐桌
    6月12日下午,廣東省揭陽市副市長曾瑞如、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文、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委書記蔡淡群、縣長肖輝生、副縣長陳蓉霞等5位政府領導開啟了「市縣長大聯播」,還邀請了惠來本地名人、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許銀川到場助陣,向平臺消費者推薦惠來出產的平價、優質鮑魚  在惠來鮑魚本身實惠的基礎上,經拼多多「百億補貼」後,鮮活的「十頭鮑」僅售56元1斤。
  • 「拼」出新產業,貧困戶共享農產品全鏈路收益 拼多多探索中國農業...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仇煥廣教授表示:「雪蓮果的興起印證了農業增量市場的潛力,而『多多農園』的相關實踐,則為中國農業的探索提出了新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21日,「多多果園」首站已落戶雲南保山,助推當地咖啡產業發展。拼多多方面表示,未來5年內,將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裡」直連原產地「最初一公裡」。
  • 店寶寶:拼多多「拼」的秘訣
    拼多多能夠抓住市場趨勢帶來的機會,成為內循環的「陣地」。今年以來,抗疫是主旋律,拼多多做了一件事兒贏得了不少的掌聲,那就是抗疫助農,一直以來拼多多都非常關注所謂的「下沉市場」,拼多多願意做,也能做得好。
  • 雲拼大閘蟹 拼多多牽線長三角農業一體化
    活動當天,拼多多還宣布發起「長三角新蟹農計劃」,計劃在未來5年內,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並且創造200億元的線上增量市場。同時,為了規範大閘蟹電商市場,促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拼多多還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同制定「長三角雲拼大閘蟹產業標準」。
  • 直播做媒,拼多多「愛」上庫車小白杏
    由「學習強國」新疆學習平臺聯合新疆日報社(新疆新媒體中心)、庫車市融媒體中心開展的「滋味新疆·瓜果飄香」大型新媒體公益助農活動正在這裡進行直播,電商平臺拼多多也積極參與其中。  本場直播從6月13日12點一直持續到6月15日零點,超過170萬名網友參與觀看直播,數千份訂單直接從原產地庫車市發出,運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 拼多多一年賣出1364億農產品,網際網路對中國農業意義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71%,較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85%、90%。同時,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支持231萬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270萬臺(套)農機具。深松整地、免耕播種等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加快推廣,應用面積近29億畝次,較上年增長約3%。
  • 拼多多CEO陳磊:將在百億補貼、農產品上行等領域繼續投入
    10月8日下午,拼多多內部舉行成立5周年慶祝活動。在活動上,拼多多董事長黃崢發表了內部講話,拼多多CEO陳磊則向合作夥伴發布了一封公開信。「雖然經歷了飛速發展,當前拼多多依然處在多實惠的初級階段」,黃崢表示,「5歲的拼多多已經成為一家全社會的公司,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
  • 被母嬰品牌「盯上」的拼多多,史努比兩天「拼掉」一個月貨
    史努比童裝的員工都穿上了雙十一「戰甲」  「拼天拼地就在雙十一,多多業績勇攀第一」,「全力備戰雙十一,爭做拼多多母嬰第一」,類似的激勵標語在倉庫隨處可見。雙十一期間,員工都穿上了紅色的馬甲,一側印著「SNOOPY」,另一側是拼多多的標誌。  雖然在其他電商平臺也有店鋪,但從史努比童裝的準備來看,拼多多無疑是他們現階段最重視的平臺。  「老樹開新花」的史努比  史努比首度登場於1950年美國的《花生漫畫》,2020年正好70歲。
  • 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多多拼菜不是社區團購?
    12月3日,天眼查App顯示,拼多多主體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近日新增「多多拼菜」「多多雞」「多多果園」等商標信息。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拼多多近日新增的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社會服務、運輸貯藏、飼料種籽、食品等,目前狀態為「商標申請中」。  在「多多拼菜」之前,拼多多曾於今年8月底推出了「多多買菜」。
  • 拼多多上線「湖北優品館」 6億人為鄂「拼單」
    來源:《財經》雜誌茶葉、小龍蝦、藕帶……湖北各種優質農產品,重新回歸全國人民的餐桌。4月1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與拼多多合作共同籤署了《「鄉村振興及抗疫助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推出「湖北優品館」,這是拼多多平臺上開設的首個省域優品館,也是國內電商平臺中首個省級館。
  • 拼多多聯姻安溪鐵觀音 電商搶佔農產品灘頭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實習記者 何倩)在聯姻褚橙後,拼多多再次迎來農產品龍頭品牌安溪鐵觀音。近日,拼多多與福建省安溪縣雲嶺茶業有限公司等首批近10家當地龍頭茶企結成「安溪縣茶產業新品牌聯盟」。據了解,這也是拼多多首次在農業領域啟動的新品牌計劃項目。
  • 拼多多:新電商賦能精準扶貧,助力農產品走出大山
    通過做多多農園,王秀梅已經有了更宏大的目標,她還想培養一批鄉村網紅,為平利的脫貧事業做貢獻。受到王秀梅啟發,平利縣紛紛以合作社的形式開始了「脫貧加創業」,在拼多多上開設的店鋪接近1000家。 幫助農產品走出大山,拼多多成為助農扶貧新「農具」 在王秀梅直播的同時,距離平利縣1600公裡外的雲南,另一場直播也在進行中。
  • 拼多多(PDD.US):利用3+1個品類進行突破,「拼品牌」與多多買菜推動...
    落實到拼多多上,下階段增長重點在ASPB——依靠用戶粘性和商戶數提升合力推動。華創證券認為電商進入到對用戶「精耕細作」階段,此階段激活用戶購買力;現階段拼多多著力提高平臺規範性,推動小飛輪(B端與C端正循環)帶動大飛輪(平臺與C端正循環)。
  • 拼多多的另一面:用直播讓千萬農民走出困境
    2015年底,王秀梅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帶領51戶貧困戶成立"多多果園"電商合作社、利用新電商資源開網店,並把當地特產"絞股藍"搬進了直播間。如今,不但她的店鋪衝上了拼多多養生茶類目的好評榜第一位,而且帶動整個平利縣農戶,在拼多多上開設了近1000家店鋪,通過電商平臺走上致富路。王秀梅的經歷,是這個大時代的變革縮影。
  • 「拼多多模式」創新的經濟社會價值
    這首先是因為拼多多誕生於中國人民開始全面從溫飽走向小康、中國中端製造業趨於成熟、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大時代。在這個大時代,拼多多努力做出的商業模式創新,恰好契合了中國的供給和需求結構的改革與升級。通過「品牌下鄉」「農產品上行」,著力解決2019年「一號文件」強調的「產銷對接」難題,拼多多在推動消費升級與城鄉消費公平、落地「精準扶貧」等方面,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和高效的模式。
  • 拼多多,拼出來的1.27萬億泥土市場
    於是農產品最大的浪費,並不是出現在餐桌上,而是出現在收割採摘和運輸轉移的過程當中。這種損耗直接影響了終端售價,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度。用人話說,就是如果沒有損耗,陽澄湖大閘蟹的實際售價可能只有30塊錢左右,一般人一頓可以吃四個;但是因為有損耗的存在,一隻陽澄湖大閘蟹一百多快,一頓只能吃一隻。不是胃口受不了,是錢包受不了。
  • 爆米花格蘭仕,分明是被拼多多送上「烤箱」
    026月17日,格蘭仕發表公開聲明稱,自2019年5月28日格蘭仕拜訪拼多多以來,格蘭仕在天貓平臺的搜索端陸續出現異常,導致正常銷售遭遇嚴重影響。格蘭仕懷疑是天貓搞鬼了,隨即連續發布了多達七篇聲明。筆者發現,在格蘭仕發出第一次聲明後,天貓就予以了回應,稱相關搜索正常。
  • 以拼多多為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業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各行業紛紛超網際網路跨進,但農產品行業還沒完全跟上腳步;如今社區團購正處於風口,不少巨頭紛紛入行,就如拼多多的助農板塊,從源頭找到農產品,提供電商供應鏈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在農業上拼多多做過的努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拼多多被王海盯上了!商家們瑟瑟發抖
    羅永浩眼看在羅永浩這邊打假碰壁,不甘心的王海將矛頭對準了假貨泛濫地拼多多。根據王海今天上午發布的社交動態,王海目前沒有針對拼多多上眾多商家展開調查,而是轉發了一位網友的動態,該網友直呼自己在拼多多買到的羊肉與商家描述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