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締造冬宮博物館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在銀幣上的身影

2020-12-16 十味生

在觀看聖彼得堡那個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紀錄片時,不斷地被博物館裡的美輪美奐所震撼,感覺跟隨鏡頭的每一步都閃閃發光。

冬宮博物館的締造者——葉卡捷琳娜大帝,這位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當時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強國,可以說,她的影響力與彼得大帝齊名。

看完所能找到的關於她的故事與傳說,你無法不被她在政治軍事、藝術文化上的突出成就所傾倒。然而作為一名普通的錢幣愛好者,目前只能期望在錢幣上尋找一下女王的尊容。

因為外國錢幣上普遍都有國王或女王的頭像,直接搜索女王的名字+銀幣,得到了各種各樣的圖片。

雖然並沒有接觸過外國早期銀幣,但是下面這枚錢幣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很不舒服,圖案線條生硬,包漿浮躁,隔著屏幕都感覺質感較差。

疑似偽幣

如此功名赫赫的女皇,當然要目睹其真容啊。於是繼續搜索葉卡捷琳娜二世銀幣,找到了某網站錄入的嘉德2005年的拍賣條目。

此幣與上圖一比較,頓時豁然開朗,真假立分高下。嘉德拍賣的這枚雖然品相欠佳,但是其包漿自然,線條流暢,圖案栩栩如生。

只是……1733年……好像葉卡捷琳娜二世還沒有登基,再次查閱女皇的生平,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於1729年,1762年奪位登基,1733年的話,葉卡捷琳娜此時才14歲,還沒有進入俄羅斯皇宮的大門呢。

那麼,1733年銀幣上的女皇是誰?

嘉德拍賣會不會把葉卡捷琳娜一世誤寫成二世了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葉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 Екатерина I Алексеевна)

按說只差一個羅馬數字「Ⅱ」,但這名字卻和銀幣頭像外圈的俄語文字怎麼也對不上。

且葉卡捷琳娜一世生於1684年4月15日卒於1727年5月17日。1733年葉卡捷琳娜一世已過世6年。所以,這枚銀幣上的女王也不是葉卡捷琳娜一世。

查閱沙皇俄國歷代皇帝在位時間,1733年原來是安娜一世(俄語:АннаИвановна)在位執政(1730年1月30日—1740年10月28日)。

其實,如果會俄語,或者手頭有克勞斯目錄,查閱起來會方便得多……然而並沒有。

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銀幣的真容到底是怎樣呢?

順著已理清的思路,在一番查找之後,終於找到了葉卡捷琳娜大帝1762即位那年的錢幣,看吶,銀幣把這位沙俄第一女皇大帝的莊重與華貴表現的淋漓盡致。

還有重量級的珍品金幣:

沙俄藏品大珍—葉卡捷琳娜大帝大金幣

△沙俄藏品大珍—葉卡捷琳娜大帝10盧布大金幣,12.99克,1777年聖彼得堡鑄造,品相極好。

△沙俄葉卡捷琳娜1791年1盧布大銀幣

錢幣上的身影也許不足以記載這個偉大的沙俄女皇,不足以記載她帶領俄羅斯帝國走在鼎盛時期的豐功偉績,但歷史會銘記,冬宮藝術殿堂會承載,她的傳奇人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華絕代。

相關焦點

  • 海倫·米倫再次挑戰女王角色,《葉卡捷琳娜大帝》HBO首映
    當地時間10月17日,HBO4集劇集《葉卡捷琳娜大帝》在洛杉磯罕默博物館舉辦首映式,海倫·米倫在飾演過英國伊莉莎白一世、二世女王后,再度挑戰女性君主角色,飾演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 世界上唯一的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絢麗人生
    世界上唯一的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絢麗人生1、從彼得大帝講起1672年,彼得大帝出生。1682年,因堂兄伊凡五世病弱低能,10歲的彼得大帝被選為俄羅斯共治沙皇。四年後,伊凡五世去世,彼得大帝成為唯一的沙皇。
  • HBO《葉卡捷琳娜大帝》英國上線,「女王專業戶」主演
    新京報訊(記者 楊蓮潔)10月3日,HBO和Sky聯合製作的4集限定劇《葉卡捷琳娜大帝》在英國上線。憑藉《女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海倫·米倫在劇中出演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大帝》劇照。《葉卡捷琳娜大帝》以俄羅斯帝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主角,展現她在宮廷裡的政治鬥爭和情感生活,包括她與將軍格裡高利·波將金的感情糾葛等。這也是海倫·米倫繼在電影《瘋狂的喬治王》裡的夏洛特王后、《女王》裡的伊莉莎白二世,和劇集《伊莉莎白一世》的伊莉莎白一世之後,再次在影視劇中出演女性君主的角色。
  • HBO《葉卡捷琳娜大帝》首發預告,海倫·米倫演女皇
    新京報訊 7月22日,HBO古裝劇《葉卡捷琳娜大帝》發布首支預告,老戲骨海倫·米倫將出演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羅斯帝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唯一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該劇講述她如何戰勝無數對手,將俄國塑造成18世紀強大帝國的故事。
  •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與彼得大帝,可見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俄羅斯做的貢獻有多大。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了解這位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大帝吧。
  • 從女人到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徵途
    在俄羅斯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帶領俄羅斯從蠻荒中崛起的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出生於1729年,同一時期,中國正處於雍正年間。
  • 芭芭拉史翠珊再執導筒 聚焦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
    芭芭拉史翠珊再執導筒 聚焦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 時間:2015.1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離心力
  • 歐洲版武則天,改名的德國公主,葉卡捷琳娜何以承擔"大帝"稱號
    歐洲國家的女王雖多,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能廣受人民的愛戴以及承擔的起"大帝"的稱號。在這少數人中,只有一個人做到了,那便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時也是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本來是德國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公國的公主索菲亞·奧古斯特,好在上天垂憐,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公主擁有了成為俄羅斯帝國皇儲妻子的機會。
  • 葉卡捷琳娜二世藝術口味和收藏手筆類似乾隆(圖)
    「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展覽開幕 實習生 畢聖 現場圖片  今起至12月12日,上海博物館迎來同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聯辦的 「北方之星: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大展。
  • 世界展覽路線最長的博物館,鎮館之寶卻是曾為中國人製作的鐘表
    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它是18世紀中葉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最早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其別稱「冬宮」只是博物館的一部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皇宮,同年十月革命後,整個冬宮撥給博物館,目前共有文物270萬餘件。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6月28日清晨,一輛馬車上坐著一位由近衛軍護衛的德國女人,馬車匆匆駛入彼得堡軍營。
  • 帶你逛博物館|不得不看,世界上最美麗的博物館!
    這裡的藏品比其他博物館的收藏都要更為人所熟知。你應該花上一到兩天完全沉浸在這些藏品中,如果你時間緊迫(這才是巴黎!),那麼自導自遊90分鐘傑作之旅吧,近距離接觸這些聲名遠播的藏品。Petersburg, Russia冬宮——俄羅斯聖彼得堡(譯註:Hermitage是俄文的Эрмитаж的音譯"艾爾米塔什",專業稱法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上五大博物館之一,下面翻譯簡稱冬宮 )冬宮坐落於俄羅斯聖彼得堡
  • 優雅野心家的輝煌統治——葉卡捷琳娜大帝:從沒落貴族到一代女皇
    除了自身對政治的極大興趣,婚後家庭的不幸也是促成葉卡捷琳娜下定決心篡位的關鍵因素。葉卡捷琳娜在與彼得三世成親之後,他的丈夫不僅沒能收斂婚前暴戾花心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對這場政治婚姻表現出了深惡痛絕的態度。歷史上彼得三世的長相是稱不上英俊的,而且脾氣暴躁,婚後多次對葉卡捷琳娜實施家暴,出軌也是家常便飯。
  • 英劇《凱薩琳大帝》:篡改歷史的女頻爽文
    《凱薩琳大帝》海報前幾年,俄羅斯也拍過一部有關葉卡捷琳娜二世(即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俄版《葉卡捷琳娜大帝》相當於《如懿傳》,而英版《凱薩琳大帝》則是《延禧攻略》。
  • 「推薦」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版史達林還是綠帽之王?
    感謝你的閱讀和支持,喜歡可以關注公眾號「三叔看世界」,並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哦最近沉迷各種人物傳記,前兩天一口氣看完了講述俄國史上最有名的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雖然過去也有很多名人推薦過這本書,不過我還是從自己的角度談談本書的看點吧。
  • 葉卡捷琳娜二世御賜油畫殺人之謎,經過物理學家研究,應是這回事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幅名叫《冬天的山谷》的油畫,一開始被收藏在聖彼得堡博物館,這幅畫色彩絢麗,畫面感、渲染力很強,算得上是名畫珍品。 自1953年展出以來,這幅油畫引來大批遊客的觀看,很多館員就需要經常在油畫面前打掃衛生,維護秩序。可惜在不久後,博物館先後有6名館員去世,那段時間博物館人心惶惶。
  • 是葉卡捷琳娜的禮物,也是南俄羅斯的時髦都市
    天色倒還明亮,陽光反射在結凍的河面上。無論如何,這不是一個出來閒逛的好地方,至少不是在冬天。克拉斯諾達爾的市中心便在庫班河邊 本文圖均由克拉斯諾達爾旅遊局 提供近十年來,我一直頻繁訪問俄羅斯,也去過許多偏遠地區,不過,來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還是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