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與彼得大帝,可見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俄羅斯做的貢獻有多大。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了解這位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大帝吧。
葉卡捷琳娜,德國人,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1744年6月28日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別名凱薩琳,又稱凱薩琳大帝。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又被稱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特維爾大公的後裔。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將軍,後被封為安哈特-採爾勃斯特公國的公爵。(這只不過是當時德國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因此家裡並不富裕)
14歲時,葉卡捷琳娜隨母親約翰娜·伊莉莎白來到俄國,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的外甥,同時也是自己的遠房表哥——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在結婚前,彼得曾就向葉卡捷琳娜坦白說,由於他們是遠親關係,彼得對葉卡捷琳娜有信任感,但他對葉卡捷琳娜沒有感情,因為他已經對伊莉莎白女皇侍女情有獨鍾,迎娶索葉卡捷琳娜不過是執行伊莉莎白女皇的意願罷了。明白沒有回頭路的葉卡捷琳娜很快就明白了:她要在俄羅斯站住腳的最主要條件和前提就是要成為一個俄羅斯人。因此她請求伊莉莎白女皇為她找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這也為她登上皇位準備了條件。
1745年8月21日,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婚。婚後的她並不幸福,對她來說婚後生活是一段灰色的時光。除了葉麗薩維塔女皇的時冷時熱,讓她更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是個身體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寵愛自己的情婦,經常羞辱葉卡捷琳娜。兩人結婚五年,實際處於分居狀態,一直沒有生孩子。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好靠讀書排遣寂寞。在這期間,葉卡捷琳娜自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
由於丈夫的蠻橫無禮和時不時的冷嘲熱諷等等讓葉卡捷琳娜思考她的出路。葉卡捷琳娜在日記裡寫道,她當時反覆考慮,只看到了三條出路:一是繼續當彼得的妻子,最後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來順受,被彼得抓起來或者被廢黜,送進修道院;三是主動採取行動,自己的命運,自己作主。最後在掙扎和探索中她選擇了最後條出路。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後,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聯合同夥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丈夫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登上皇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於是開始了她近35年的統治。
取得皇位的葉卡捷琳娜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對危機四伏的俄羅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因為這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使俄羅斯走上了強國之路。
對內則推行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實行開明專制等改革措施,強化了國家政權,將農奴制推上了發展頂峰。對外則根據自己「如果俄羅斯想要獲得自身民眾和周圍鄰國的尊重,俄羅斯就必須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強權國家。」的觀點,在葉卡捷琳娜在位期間,俄羅斯將克裡木半島和黑海沿岸的土地併入版圖,並且參與瓜分了波蘭,兩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使其領土得到極大的擴張。望著大大擴張了的俄國版圖,葉卡捷琳娜豪情萬丈地說:「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因為這一系列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和戰爭的勝利,在葉卡捷琳娜執政時期,」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並因積極幹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