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北有一道名菜叫鯰魚燉茄子,老話講: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由此可見這道菜的魅力所在,在我國南方還專門有好多連鎖店做鯰魚的美食,那就是黃記煌。以前的人們還是非常喜歡吃鯰魚的,但隨著近幾年環境的變化和一種外來鯰魚的入侵,人們開始厭惡這種魚類,如今在農村農村河裡到處都是,汙水溝都能生存。
鯰魚在我國分布極為廣泛,北面到黑龍江,南面到海南島,都有鯰魚的身影,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或汙泥中越冬。除鯰魚的魚子有雜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寶,鯰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為魚中珍品,它的食療作用和藥用價值是其他魚類所不具備的。
我國原生的鯰魚還是非常美味的,但隨著一種革鬍子鯰魚的入侵,導致我國本土鯰魚銳減,現在幾乎看不見蹤跡,都讓這種革鬍子鯰魚佔領了生存空間,革鬍子鯰性貪食,常飽食後潛伏於池底的陰暗處不動。因此其生長快、產量高、生產周期短。同時革鬍子鯰魚的卵有毒,誤食會導致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情況嚴重的會造成癱瘓。這就使它們可以肆意繁殖,沒有天敵的侵略。
胡革子鯰魚原產於印度,在印度的各個河流都有存在,因為印度的殯葬風俗會把屍體扔到河裡,這種鯰魚開始喜歡上了這種人類的味道,導致經常有人洗澡時被革鬍子鯰魚襲擊,在印度的媒體報導中經常能有出現。我國引進這種魚開始是用於經濟型魚類養殖,在我國南方每年可養2~3季,在池塘條件下養殖,經4~5個月飼養,當年魚苗一般可長到1公斤,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畝產可達5000公斤,效益可觀。
後來這種魚流竄到了野外,因為沒有天敵,愛看似乎肆意繁殖,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鯽魚、鯉魚等,同時鬍子鯰的遷徙能力很強,利用強壯的硬棘,在陸上支撐身體爬行,越過許多障礙物,從一個水體遷移到另一個水體去尋找新的生活環境。因為卵還有毒,革鬍子鯰魚的幼崽成活率很高,這也是它的數量成幾何形增長,沒多久本地鯰魚就被這種外來物種代替了。
這種魚在缺氧、缺少食物的環境下也能生存,早在2007年廣西的一個居民樓的化糞池就發現兩條10多斤的革鬍子鯰魚,它們還繁殖了好多的小魚,個體都在5、6斤左右,現在在農村的汙水溝都能看見這種魚,也至於人們現在都不敢再吃它了,嫌棄革鬍子鯰魚太髒了。
好多人會把革鬍子鯰魚和我國南方特有的塘角魚混淆,兩種魚的外觀確實很像,但塘角魚不會長得像革鬍子鯰魚那麼大個,一般都在1斤以下的重量,而且我國的塘角魚味道鮮美,生活在水質清澈乾淨的水塘中,水質不好的環境塘角魚是存活不了的。
你見過革鬍子鯰魚嗎?你敢吃嗎?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點讚評論下,2021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