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被官方認證過的這26家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武漢被官方認證過的這26家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話說端午是個傳統佳節

傳統節日裡當然要說說傳統

首先,就從咱大武漢的老字號說起

比如福慶和、比如曹樣泰、比如裕大華...

你都認得嗎?還不趕緊來看看——

咱老武漢的老字號們!

葉開泰

始創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

距今:370年

招牌:中藥

原址:漢口

漢口葉開泰中藥店始創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有385年的歷史,應該是武漢老字號中的「老中之老」。曾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廣州的陳李濟同為中國四大藥店之一。

1912—1927年15年間,積累資金達白銀l04萬兩。1931漢口大水後,葉開泰呈衰落趨勢。1938年,日軍侵佔武漢,部分人員遷入法租界,在車站路開一分店,就是現在掛著葉開泰牌號的中藥店。

1956年公私合營,製藥作坊並人「健民製藥廠」。藥店延至1963年改為國營江岸區中藥店。改革開放後,又恢復原牌名,永葆青春。

汪玉霞

始創於:1739年(清乾隆4年)

距今:228年

招牌:酥餅

原址:漢正街燈籠巷

「汪玉霞」的鼎盛時期是1989年到1991年。那時僅中秋節的一個月時間,銷售額就高達800多萬元,純利潤300多萬元。

每年中秋節人手不夠用,還要臨時聘請200多個臨時工,臨時工的工資都能拿到2000多元一個月。

老大興園

始創於:1838年(清道光18年)

距今:179年

招牌:鮰魚

原址:漢陽

以經營武漢風味菜為特色,老大興園的紅火,美國原國務卿基辛格品嘗後讚不絕口,殷秀梅、楊在葆等北京的26位藝術家來武漢時,乾脆把工作餐定在了老大興園。1985年經營額達71.95萬元。

蘇恆泰

始創於:1864年(清同治3年)

距今:153年

招牌:紙傘

原址:漢正街旁西關帝廟魁鬥巷

「蘇恆泰」是老漢口著名商業品牌之一,由湖南長沙東鄉人蘇文受先生於1864年在漢口鎮創立,其產品選材精良,堅固耐用,在當時的江漢平原一帶深受民眾喜愛,盛銷不衰,最遠曾銷及東南亞地區。

謙樣益

始創於: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

距今:132年

招牌:布匹

原址:今漢口人和街

漢正街百年興旺的謙祥益衡記布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譽滿三鎮。清末明初,謙祥益把白布予以染整加工,使之成為色澤鮮光而又經磨的三寶藍布——寶藍官布、寶藍竹布、寶藍洋布。且價廉物美,決不以次充優,備受大眾歡迎。

1885年,謙祥益第二代老闆孟繼富、趙春山來到漢口,在戲子街(今人和街)初創謙祥益布店,著重批發。至1895年再在漢正街開設一家規模較大的「謙祥益衡記」綢布店。

遠自郊縣、荊、襄、豫、湘、陝的商販紛至沓來,最好時期,年營銷額130-140萬銀元。解放後1956年公私合營,1958年改為國營,定名為「國營謙祥益商場」,經營布匹、百貨萬餘種。

老會賓樓

始創於:1898年(清光緒24年)

距今:119年

招牌:「一品燕窩」等

原址:沙家巷三民路

老會賓酒樓位於漢口最繁華的鬧市中心三民路,主要經營湖北風味、楚鄉名菜。其著名產品有湖北三蒸、東坡肉、明珠桂魚、掌上明珠、全家福、蟠龍切卷、清燉甲魚、燜甲魚、紅燒滑魚、葵花豆腐等。

這座酒樓原名「會賓」樓,武漢淪陷後,日本商人在會賓樓附近也開設了一座日籍「會賓樓」,同會賓樓搶生意。頗有膽量的朱榮成找到日本領事館控告,敗訴後怒火中燒,即將會賓樓招牌上加一「老」字,成為「老會賓樓」。

嘗過這裡大廚手藝的名人有:毛主席、周總理、葉劍英等。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影壇明星蝴蝶等都曾在此舉行過宴會。據老員工回憶,最鼎盛時,老會賓每天營業額高達法幣六七千元。

曹樣泰

始創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

距今:133年

招牌:糕點

原址:武昌

武昌曹祥泰是1884年開業的,歷經三世,由小攤販發展成為武漢數一數二的大雜貨店,還是兼有機米廠、槽坊、肥皂廠和錢莊等相當規模的企業。

曹祥泰創始人曹南山,13歲時喪父,幼年就提籃子賣蠶豆。他總會給人家抓一大把,比別的小販多,久而久之「曹大把」出了名。後來又做水果生意,漸漸有了積累。後在武昌長街新街口(今解放路)開起了「曹祥泰」,賣水果,兼賣雜貨。

曹南山的長子曹雲階接辦雜貨店後,辦起了糕餅坊,自製糕點、醃製鹽蛋,每逢節日,商店門口總是排起長龍。次子曹琴萱,有科學知識,自辦祥泰肥皂廠(今中華路)。1956年曹祥泰雜貨店進人公私合營,旋改國營,更名為「工農兵副食品商店」。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曹祥泰」牌名重新露面,煥發青春。

老萬城

始創於:1910年

距今:107年

招牌:酸梅湯

原址:漢口六渡橋

1956年公私合營後到1970年,老萬成的酸梅湯生意每月營業額達5-10萬元,在1980年代更是達到一個高峰期,每月可以賣出20-50萬元。

精益眼鏡

始創於:1912年

距今:105年

招牌:眼鏡

原址:漢口江漢路

精益眼鏡起源於上海,一九一一年創始,一九一二年便在武漢和北京開設分店。武漢精益收歸武漢市二輕局管轄,早已經與上海精益脫離關係,成為獨立經營。

由於業務和聲譽狀況良好,後又向其它城市發展,甚至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有精益眼鏡店,可謂國內最早的眼鏡連鎖行業。

老謙記

始創於:1918年

距今:99年

招牌:豆絲

原址:武昌青龍巷

老謙記始創於1918年,店址設於武昌青龍巷(現在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與中華路之間巷名相沿未改),當時供應品種僅有牛腩、牛肉炒豆絲、牛肉煨湯原湯豆絲、清湯豆絲等五種。

雖然花樣少,但由於馮謙伯精於烹調,樣樣都有特殊滋味,因而膾炙人口,享盛名幾十年,至今還有少數健在的老人津津樂道。

裕大華

始創於:1919年

距今:98年

招牌:紡布

原址:武昌

「裕大華」是武漢舊時的一個以紡織業為主,並囊括了礦業、商業、金融業的民族資本集團,可算作一個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典型。

1956年,武昌裕華紗廠接受公私合營改造,組建為全民所有制的武漢第四棉紡織廠。1994年,經市體改委批准,武漢第四棉紡織廠正式改組為武漢裕大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裕大華」公司是國家命名的出口生產基地,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管理水平先進,享有盛譽。

談炎記

始創於:1920年

距今:97年

招牌:水餃

原址:漢口

談炎記成立於1920年,至今直逼百年的歷史,經歷了武漢飲食界數度起伏,屬於武漢飲食界的奠基輩招牌。

皮薄、湯鮮、餡大,吃到嘴裡滑香鮮嫩,風味獨特享譽武漢三鎮,被人稱為「水餃大王」。

福慶和

始創於: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粉面

原址:漢口

1911年,湖南湘潭兄弟沈福和、沈求真,因家鄉年景不好,來到武漢謀生。看到黃陂街有賣米粉的小販生意很好,而在湖南家家戶戶都會做米粉,這對沈氏兄弟一合計,用20塊大洋買了個米粉擔子,走街串巷地賣,沒兩年就在黃陂街買下了一家店面。

店面不大,僅能放3張半桌子,但他們從湖南請來了專業做粉、面的大師傅,不斷的翻新花樣,生意做得風生水起。1922年,生意越來越紅火的兄弟倆決定分家,各立門戶。弟弟沈求真在六渡橋817號開店,正式掛出了「福慶和」的招牌,並把店裡的大師傅全部拉來入股。而哥哥沈福和在民權路的店名已無從考據,後總被人叫做「老福慶和」。

四季美

始創於: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湯包

原址:漢口後花樓交通路

1922年漢陽人田玉山,在後花樓交通路對過一個側巷內,開了個熟食店,經營小籠湯包和豬油蔥餅。開始叫「美美園」,後掛出早已著名的「四季美」的招牌,不料他的侄子田澤春竟在隔壁開店,打起「四季美」的牌號,激怒了他,索性掛出了「老四季美」的招牌。

田玉山從南京請來了烹飪好手徐大寬師傅,待如家人。先做蔥油餅,每天工作十一二小時,由徐師傅建議,做起小籠湯包來。製作程序嚴格,第一步熬皮湯,做皮凍,第二步做肉餡,第三步制包,最後「一口氣」 火候,都要一絲不差。

用料選上等,肉皮要絕對新鮮的,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蟹黃湯包要用陽澄湖大鮮蟹等,不得以次充優。倍受江城人民的寵愛。解放初期,生意進一步興隆,遂至江漢路與中山大道交會之處建築起四層大廈,由小吃店發展成為大餐館,四季美小籠湯包因而馳譽遐邇。

亨達利

始創於: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鐘錶

原址:漢口江漢路

最早的亨達利,是一個法國人於1864年在上海開辦的,至今快150年了。武漢亨達利鐘錶店開業於1922年。1924年,亨達利鐘錶店王亨亮師傅帶人安裝了武漢海關大樓——江漢關的報時鐘。一時間,江漢關連同那口大鐘成為武漢市地標性建築。

德華樓

始創於:1924年

距今:93年

招牌:年糕、包子

原址:漢口三民路

天津人李煥庭在漢口創建「得華樓」,也就是德華樓的前身。「德華水磨年糕」是德華樓的傳統產品之一。每到寒冬臘月,武漢人在德華樓門前排隊買年糕,是江城一道街景。

冠生園

始創於:1928年

距今:89年

招牌:糖果、月餅

原址:漢口

冠生園是由來自廣東南海的冼冠生先生,於二十世紀初創立於中國上海的百年老字號品牌。

其生產的各種糕點等傳統食品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經營範圍遍及全國,在此基礎上,武漢市江北冠生園於1928年應運而生。

大中華酒店

始創於: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武昌魚

原址:武昌芝麻嶺

1930年大中華酒樓在芝麻嶺(今武昌郵局對面)開業,1932年修建馬路,遷至現址,酒樓一樓一底,底層賣經濟客飯,一菜一湯,三五角錢飯管飽。二樓經營名菜,以魚為主,併兼及其他菜餚,後又擴建了三樓,宴會頻開,嘉賓接踵而至。

解放後,大中華酒樓更加發展。1966年改名 「新中華酒樓」,1968再改「武昌飲食部」,1971年新建四層大樓落成,面積1600平方米,比原大中華擴大了4倍,煥然一新。

在此期間,重點研究「武昌魚」的烹任,做到色、香、味三佳。備受顧客稱讚。三四十年代開始在武昌馳譽一時,至今不衰。「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的武昌魚就是在這裡吃的。

蔡林記

始創於: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熱乾麵

原址:漢口滿春路

1928年,家住漢口滿春路的蔡明偉夫婦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鬱的大樹,雙木成林,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

「蔡林記」熱乾麵的品種的變化: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計劃經濟年代,「蔡林記」步入發展高峰期,1天賣出1200公斤左右熱乾麵已不是「稀奇事」。1983年前為三個品種,即叉燒熱乾麵、全料熱乾麵、蝦米熱乾麵。1996年6月18日重張後的擴大為8個品種。

邦可

始創於: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西點

原址:漢口

1930年,兩個俄國人,邦可和揚格諾夫,合資在原屬俄租界開了一間西餐店,名叫「邦可食品店」。店主之一揚格諾夫是個麵包師,自製俄式糕點,大列巴、油炸牛肉麵包、開面點心等,還會做很地道的西餐,牛排和羅宋湯,地道的俄式口味。

餐廳隔街對面的今健康幼兒園內的一塊地,先前叫「邦可花園」,是邦可西餐廳老闆邦可的私人產業,生意做起來之後,俄式糕點吸引的不僅是俄國僑民和其他國家的僑民,還有華埠的居民,大家爭相前來購買,「邦可」的牌子從此打響。

老通城

始創於:1931年

距今:86年

招牌:豆皮

原址: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

「老通城」,原名「通城」飲食店,是1929年漢陽人曾厚誠在大智路口開辦的。老通成的招牌是當時的名人楊樹謀所寫!

開張之初,只供應早、中、晚點。1947年,抗戰勝利,曾厚城回到武漢,在原址復業。增加經營品種,改招牌為「老通城」食品店。曾厚誠重金聘用製作豆皮手藝出眾的名廚高金安,以高師傅的拿手「三鮮豆皮」為突破口,作為本店產品的特色招徠顧客,果然大奏奇效。

1953年,曾厚誠逝世,他的子女都是革命幹部,不願繼承,請求國家接管。1955年元旦,成為武漢第一家私營改國營的商店。同年,奉市委指示,在惠濟路口分設了一個支店。

1958年4月3日和9月12日,毛澤東主席先後來支店品嘗了三鮮豆皮,留下了「國營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的教導,成為老通城店史上最光輝的篇章。曾光臨過「老通城」的名人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國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榮寶齋

始創於:1934年

距今:83年

招牌:文房四寶

原址:漢口

榮寶齋是馳名中外的老字號,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七十年前,北京榮寶齋繼在南京、上海等地設立分店後、在武漢也開設了分店。

中心百貨大樓

始創於:1937年

距今:80年

招牌:百貨

原址:漢口

中心百貨大樓是武漢商業的發祥地,其前身為中國國貨公司武漢分公司,由愛國實業界人士發起創立,是武漢市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店,被國內貿易部授於「中華老字號」。

野味香

始創於:1942年

距今:75年

招牌:野味

原址:漢陽三裡坡

「野味香」1962年從三裡坡遷入漢陽城區鍾家村後,更名為漢陽野味香酒樓,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烹製技藝曾吸引過眾多中外食客。

中曾根康弘、基辛格、李光耀等日本、美國、德國、丹麥、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貴賓品嘗野味香名菜後,讚不絕口。

小桃園

始創於:1946年

距今:71年

招牌:瓦罐雞湯

原址: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

武漢著名的"煨湯專家」。毛主席視察老通城酒樓時,曾特別要求嘗一嘗小桃園的湯。創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原來都是漢口天主堂醫院廚房廚工,陶是西餐廚工,袁是中餐廚工。1944年12月9日美國飛機轟炸淪陷了的漢口,陶、袁兩人同時失業,各謀生路。

抗戰勝利後,陶坤甫在勝利街蘭陵路口(今蘭陵路64號)一片廢墟上清了一塊空地,搭了個10平方米的小棚子,賣豆槳、糯米包油條等小吃,袁得照也到這裡炸面窩。但生意清淡,很難維持生計。

後陶坤甫建議開一個專門煨湯的館子,袁得照贊成。於是,兩人合夥賣起了牛肉湯和八卦(烏龜)湯。由於物美價廉,生意逐漸興隆,於是小棚子擴建為20多平方米的店堂,又先後增加了母雞湯、甲魚湯、排骨湯、鴨子湯、鴿子湯、豬蹄湯等十多個品種,各有特色。

1979年,年近古稀的彼陶袁煨湯館副經理陶坤甫建議將店名改為「小桃園」。由「筱陶袁」到「小桃園」,店新、人新、品種新,70年的老店歷史增添了嶄新的一頁。

五芳齋

始創於:1946年

距今:71年

招牌:湯圓

原址:漢口

五芳齋於鹹豐八年在上海始創,1946年由倪錦才引入武漢,建立了商號為「上海五芳齋」的飲食店,經營江浙風味菜餚和小吃。

武漢五芳齋經營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寧波風味湯圓。有「湯圓大王」之美稱。

來源:武漢本地寶

責編:田鵬

(原標題:武漢被官方認證過的這26家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本文來源:漢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武漢的中華老字號,你知道幾個?
    咱大武漢的老字號你知道幾個?,殷秀梅、楊在葆等北京的26位藝術家來武漢時,乾脆把工作餐定在了老大興園。這座酒樓原名「會賓」樓,武漢淪陷後,日本商人在會賓樓附近也開設了一座日籍「會賓樓」,同會賓樓搶生意。頗有膽量的朱榮成找到日本領事館控告,敗訴後怒火中燒,繼將會賓樓招牌上加一「老」字,成為「老會賓樓」。嘗過這裡大廚手藝的名人有:毛主席、周總理、葉劍英等。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影壇明星蝴蝶等都曾在此舉行過宴會。
  • 武漢4大老字號熱乾麵品牌你知道幾個?
    武漢熱乾麵的發展歷史悠久,也就留下了不少老字號企業,如今發展壯大之後,也做起了熱乾麵加盟的事業,他們包括蔡林記、三鎮民生甜食館、陳記熱乾麵及常青麥香園。這四家企業的管理方式分兩種,陳記選擇了親戚擔任管理層,其他三家則聘請職業經理人。
  • 武漢新增4家老字號 數量增至61家!
    武漢老字號公共宣傳平臺上線儀式上公布,第三批獲得官方名分的武漢老字號出爐,三鎮民生甜食館、品芳照相館、武漢市棉花公司、陳太乙4家企業上榜。「老字號」們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中餐飲、食品「老字號」佔半數,如老通城、小桃園、東來順、汪玉霞等。「老武漢人過早都愛到『三鎮民生』來。這次獲評老字號,能讓更多外地人知曉,也利於品牌文化的傳承。」
  • 武漢牛肉麵排行榜前15,你吃過你幾家?
    武漢人偏愛牛肉麵,不分早晚。清晨,起個早床,走上街口的麵館,一天的精氣神都從這裡開始。深夜,街角那家冒著騰騰熱氣不打烊的麵館,最能撫慰人心。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我們將網友大眾平臺投票進行了篩選整理,羅列出上榜的15家牛肉麵!
  • 武漢20家老字號盤點 -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吃飯要拍照,旅行要打卡健身要曬圈,節日當然要準備禮物還在抓破腦袋想著該送啥收好這篇武漢本土老字號盤點給親朋好友一份不一樣的春節禮物老字號歷史悠久,世代傳承,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從而造就了武漢這座城市今天的面貌。
  • 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
    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保定美食界 十佳中餐老字號 你吃過那幾家?
  • 武漢八大名菜,你知道幾個?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你知道武漢有哪些特色菜呢?1 清蒸武昌魚清蒸武昌魚,是武漢的一道傳統名菜。
  • 廣州這幾家老字號你吃過嘛?
    廣州是一個美食名城,流傳著食在廣州的說法,作為廣州的老字號,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是構成歷史文脈不可或缺的元素,體現出廣州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今次小編為你介紹一下其中幾家廣州的老字號吧:得心酒家店齡:始創於1863年
  • 長春這幾家「老字號」,你沒吃過就不配叫吃貨!
    長春這幾家「老字號」,你沒吃過就不配叫吃貨!政務 長春是吉菜發源地,如果您到長春旅遊,這幾家老字號絕對不可錯過
  • 中秋節送月餅,天津人只認這幾家老字號,過節送禮倍有面子
    眼看就要中秋節了,在這傳統的節日裡,親戚朋友還保持著互贈月餅的習俗,平時大家各忙各的,趁著放假走動一下,聯絡一下感情,天津人中秋節送月餅,只認這幾家老字號,感覺這幾家老字號裡賣的月餅才是拿得出手的禮品,送這樣的禮品特別有面子。
  • 洪山菜薹、汪集雞湯、大漢口熱乾麵……武漢十大特色伴手禮公布!
    武漢特色伴手禮,你知道幾個?17日上午,在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上,十大武漢特色伴手禮評選結果出爐。洪山菜薹、汪集雞湯、大漢口熱乾麵等產品脫穎而出,獲得官方認證。武漢十大特色伴手禮推介發布活動現場。 記者 苗劍 攝「洪山菜薹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更是名副其實的武漢特色產品。」宣講人介紹,洪山菜薹從武漢銷往北京、上海等十多個城市,年銷售額3800多萬元。「臘肉炒菜薹已經不僅僅是一道美味菜餚,更傳遞著家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 這幾個名不副實的「老字號」,被戲稱一吃就後悔,你吃過幾個?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再提起老字號,我們的反應卻變成了「難吃」「貴」「坑人」等負面詞彙,歸根結底,不過是因為一代代的傳承使這些老字號的管理者們變得傲慢,不推陳革新,不研究新花樣,不緊跟時代的步伐,不重視消費者,導致那些從前備受推崇的老字號招牌砸的一個比一個響亮。
  • 武漢這50家老牌美食,據說地道的武漢人都知道
    武漢越來越冷,在這樣的天氣裡,美食能帶來無窮的溫暖,好吃的太多,有時候還要反覆糾結一下「今天吃什麼呢?」儘管武漢的美食店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但是老牌餐廳的地位還是不能小覷,這些當地品牌店,最老的比你年齡還大!今天就讓十分君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那些武漢老牌美食。
  • 老字號近九成經營面危機 湖北中華老字號發展現狀喜憂參半
    但是沒過多久,點評視頻卻在發出不久後引來了「王府井狗不理餐廳」的警告聲明。該店通過微博發聲稱:「視頻所有惡語中傷言論均為不實信息,侵犯餐廳的名譽權造成相關經濟損失。餐廳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和網絡媒體法律責任。餐廳已報警並註冊官方微博,發布官方聲明,以正視聽。」
  • 武漢綠豆糕老字號大盤點,你的記憶中有幾個?
    曹祥泰價格:35元/斤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8:30-20:30曹祥泰位於武昌司門口解放路長江大橋下,是武漢點心界的老字號,尤其是曹祥泰的綠豆糕,在武漢算是相當有名的,幾乎每年端午節前後每天都是排著長長的隊。
  • 你的年貨清單請查收,武漢老牌「寶藏」點心讓你過個甜蜜蜜的年
    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訪糕點鋪聚集的吉慶街、糧道街等了解到,本地人已經開始備起了過年糕點,不少在漢工作的外地人也開始利用周末時間為家人挑選武漢特產。「每到過年,我都會提前考慮給老家人備禮物,而糖果點心是每年都要帶的,家裡老人都好這口」,在武昌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她特意從武昌趕到漢口吉慶街,買點老字號汪玉霞、冠生園糕點帶給家裡老人品嘗。
  • 這10家燒麥店,只有老天津人知道,你吃過幾家?
    天津人超愛吃麵食,從面到餃子、包子、鍋貼,當然還離不開燒麥,所謂包子能包萬物,在天津人心目中燒麥也可以包萬物,下面這幾家燒麥,口味各不同,你都吃過幾家呢?四,天瑞祥燒麥據說這是百年老字號,所以他們家的燒麥和一般的燒麥不一樣,像一朵鮮花正在盛開,光是看到燒麥就感到胃口大開,素三鮮燒麥是他們家的特色,和素三鮮的餃子還不一樣,蝦仁和西葫蘆雞蛋在嘴裡爆炸,你會感到不同的口感衝擊味蕾,讓人吃了還想吃。
  • 合肥這13家名企上榜「安徽老字號」,你熟悉幾個?
    仿佛就有老味道從舊時光裡穿梭而來 這個又厚重又尊貴又榮耀的名詞 承載了合肥這座城市的舌尖記憶 也見證著百年企業的成長興衰 據安徽省商務廳最新消息 擬認定81家企業為安徽老字號
  • 老武漢私藏的吉慶街美食攻略,帶你尋味武漢老字號,一個月不重樣
    如果你時間有限,來不及一條街一條巷的去尋找美食,那麼就去吉慶街吧,這裡是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重要的是這裡有很多的武漢老字號,在這裡你可以一次性吃遍所有武漢美食,是不是很爽啊。現在武漢的熱乾麵已經做成了品牌,大家可以在網上購買到半成品,然後在家裡做出美味的熱乾麵,真的是太給力了。滷味海帶海帶的營養成分比較高,滷味海帶是一種素菜滷味,在武漢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如果你找一家正宗的滷味店,就能看到這道美食。
  • 哈爾濱有名的6家「老字號」,你吃過幾家?最後一個都去過
    提起哈爾濱我的口水都流挺老長,什麼紅腸幹腸大包子的,什麼鍋包肉溜肉段和馬迭爾的,真是一個比一個好吃,而哈爾濱的老字號不少,這6家大家肯定都有去過的!尤其是最後一家,肯定都去過!哈爾濱人都知道的一個美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