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愛美的市民熊女士一直對自己顯粗的手臂感到不滿,去年年底,她在撫河路莎蔓莉莎美容會所花了3萬元,用店內一款新型減肥儀器slim溶脂刀來縮減手臂圍度。熊女士稱,減肥前商家聲稱減肥效果非常好,然而幾個月過去,她卻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近日,熊女士向本報投訴,稱質疑莎蔓莉莎涉嫌虛假宣傳減肥效果,並提出退款要求,卻遭到商家拒絕。
市民投訴:花3萬元用溶脂刀瘦手臂毫無效果
熊女士告訴記者,去年11月,她在撫河北路莎蔓莉莎美容會所辦了美容卡。因自己手臂較粗壯,後來美容會所的技師推薦了一臺據稱從沙特引進的「溶脂刀」,說只需在手臂上按摩就可以輕鬆瘦手臂。「技師告訴我,一個療程需要做六次,每做一次手臂都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對此,熊女士十分心動,便在美容院刷卡3萬元辦理了一個療程瘦手臂的美容消費卡。
不過,做了四次按摩後,熊女士並沒有看到手臂有消瘦的跡象。「做完所有療程後,手臂完全沒有技師宣傳的效果,我找到美容會所要說法,並要求退款。」熊女士說,美容會所拒絕退款,隨後,她向當地市監部門以虛假宣傳的名義進行投訴。
美容會所:
顧客臂圍減了1釐米
6月27日11點30分,記者以顧客身份前往撫河北路莎蔓莉莎美容會所進行調查,一進入二樓的接待大廳中,就看到了一張溶脂刀的大海報。工作人員稱該儀器是店內的鎮店法寶,價格非常貴,全市只有一臺,配有專業操作技師。記者表示想看一眼並體驗一下,工作人員說:「我們在南昌市的四家店共用這一臺儀器,平時儀器和技師是常駐在孺子路店,如果你需要,我們就幫你約過來。」
隨後,記者提出想進一步了解溶脂刀減肥原理和效果,店內技教部的錢部長告訴記者,該儀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音波共振,每秒2058萬赫茲震動,在皮膚上摩擦可以使身體內的脂肪爆破變成油,然後通過淋巴變成汗液、尿液排出體外。錢部長說,這是唯一一臺能夠媲美抽脂術的儀器。「抽脂術非常危險,很容易引發副作用,而我們店內的slim溶脂刀不用開刀就可以輕鬆減肥,每做一刀就有一刀的效果。並且我們這都是籤約減肥,如果達不到效果將全額退款。」隨後錢部長還拿出一本相冊,上面有顧客使用溶脂刀的前後對比效果圖。
6月28日,記者再次前往莎蔓莉莎美容會所,自稱莎蔓莉莎美容會所行政部負責人的熊某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熊某表示,溶脂刀儀器和操作人員均有資質,均屬正規引進,有許可證書。記者提出看一下相關證書,熊某稱已經全部交給「工商部門」,因此無法出示。
面對投訴人熊女士的質疑,自稱負責業務的工作人員口氣堅定地表示,熊女士的臂圍至少減少了一釐米,並有減肥前後照片對比為證,「可能是因為熊女士減少的幅度不明顯,所以她認為沒有效果,但是我們這個絕對是有效的。」對此,熊女士認為,她完全不覺得瘦了,量的時候貼近皮膚一點,這1釐米就「瘦」出來了,而且,如果花了3萬元,臂圍才減少1釐米,減肥效果還不足以明顯到肉眼能夠看出來,那這就是欺騙消費者。
市監部門:
接到投訴兩個月,仍在調查
熊女士告訴記者,早在4月22日,她就向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投訴了此事,但是現在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仍然沒有得到商家的任何正面回復,也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最終處理結果,更不用提索賠事宜了。
6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西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廣潤門分局,該局章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熊女士的投訴仍然在調查之中,在沒有最終結果以及法律文書出來之前,調查工作內容不便透露。
記者提出查看求證商家上交的儀器許可憑證,工作人員稱,詳細材料內容需要區裡上級主管領導允許方可接受採訪。而針對莎蔓莉莎美容會所溶脂刀以及操作人員的使用資質問題,章姓負責人表示:「這塊的違法、違規不歸我們調查。」
衛監部門:
店內美容項目清單裡
並無溶脂刀
「溶脂刀有很多種,關鍵要看其設備是不是取得了醫療器械設備許可號;其次看是不是涉及到破壞人體組織,比如說侵入性、刺入性的;然後結合設備是否取得醫療器械許可,再來界定是否屬於醫療美容。」6月28日下午,西湖區衛監所醫療衛生監管科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南昌的美容會所都是以「生活美容」申請衛生許可營業的,如果美容會所中的儀器涉及醫療美容,則超出經營範圍,屬於非法經營醫療美容項目。而且,如果界定是醫療美容,操作人員則一定要是獲得醫生或者護士資格資質的人員。
6月28日下午4點左右,負責生活美容的西湖區衛監所公共場所科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當天下午已經前往莎蔓莉莎孺子路店進行了監督檢查,「我們把他們做美容的項目清單全部拿來了,上面沒有溶脂刀項目。」 不過,記者在孺子路店看到,除了店內大廳隨處可見的宣傳海報之外,該店門口的LED屏幕上赫然顯示著「SLIM溶脂刀……媲美抽脂術」。
律師說法:
若美容機構沒有相關
資質,顧客可要求退款
針對消費者熊女士的情況,江西朗秋律師事務所歐陽律師認為,若該美容機構具有相關資質,消費者繳納了3萬元的費用,最後沒有達到美容機構書面承諾的效果,或者是口頭許諾的效果的話,且消費者有證據證明美容機構的承諾的話,就可要求解除與美容機構的合同,要求退還3萬元美容費用。若是美容機構沒有相關資質,溶脂刀操作人員也沒有取得相關資質的話,則是違法的。「此情況可能導致消費者與美容機構之間籤訂的合同無效,按法律規定,美容機構要退還消費者3萬元的美容費用。」歐陽律師說。
新聞即時評
美容行業,誰來把關?
為了讓手臂瘦一些,豪擲3萬元塑形,這再次證明了市場經濟一個「鐵律」:女人與孩子的錢最好賺。這3萬元投進去如果換來纖纖玉臂倒也罷了,但投訴熊女士的手臂在一個「瘦身」療程後卻幾乎看不出來效果。
美容沒啥效果,這也罷了,但是近年來,全國各地屢屢發生「美容變毀容」事件:一針打下去鼻子變歪了,割個雙眼皮晚上睡覺變張飛,光子嫩膚變成光子燒膚……正因為愛美女人的錢好賺,才會有不少美容機構鋌而走險:不知道從哪兒弄來的瓶瓶罐罐,取個洋名就敢說是進口高端產品,沒有任何資質的人穿上白大褂,就敢說自己是國際知名整容大佬。愛美女士們拿著錢湧進這些美容店,卻不知道自己正冒著健康受損的危險在「提升顏值」。行業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讓我們更加期待相關部門的強勢介入,瓶瓶罐罐到底是什麼,穿白大褂的人有沒有職業資質,各項收費是否明白合理,把這件件樁樁釐清,美容行業才會更靠譜。(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