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物種在歐洲泛濫,體型胖得像頭「豬」?它們為啥不去中國?

2020-12-22 海琪看世界

說到物種入侵,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如果一個物種數量太多的話,會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例如澳洲之前的小龍蝦泛濫,美國的牛蛙泛濫等等,都讓當地人頭疼不已,可見物種入侵對一個國家影響有多麼大了。

歐洲物種泛濫的情況相對較少,但也並非沒有。如今又一物種在歐洲泛濫成災,體型胖得像頭「豬」,並且歐洲人還直言:它們為啥不去中國?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究竟是什麼動物,讓歐洲人如此頭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鯉魚給小夥伴們的印象,都是身形比較「嬌小」的動物,我國的鯉魚大多數都在5-6斤左右,就算身形較大的鯉魚,體重也很難超過10斤。但是在歐洲泛濫的鯉魚,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在歐洲的鯉魚都是「大型鯉魚」,體重基本上在五十到六十斤左右,甚至有些達到上百斤的層次。

為啥同樣是鯉魚,歐洲的鯉魚體型卻如此龐大呢?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天敵的問題,鯉魚並沒有較為突出的天敵,最大的敵人莫過於人類了,不在中國泛濫的原因正是如此,因為中國人比較喜歡吃鯉魚,大部分鯉魚都被國人捕捉,自然不會出現泛濫的情況。

而歐洲恰恰相反,歐洲人對於這種魚類並不感冒,所以鯉魚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在舒適的環境生存繁衍,憑藉強大的生存能力,每天都能吃飽,壽命也相對較長,這種生長情況,鯉魚當然也就長得「白白胖胖」了。

不得不說,世界之大還真是無奇不有,就連人們印象中體型嬌小的鯉魚,都能長得如同豬一樣「龐大」,不少遊客也是哭笑不得,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和見解哦!

相關焦點

  • 澳洲鯉魚泛濫,胖得像頭豬,老外連吃都不敢吃
    原本生物的生活、遷徙,都是由自己的自然規律,不過,在人類的介入下,很多物種都「被迫」跟隨著人類離開自己的棲息地,去往另一個地方,很多物種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了「世界入侵」。澳洲鯉魚泛濫,胖得像頭豬說起來,澳洲的鯉魚並不是從亞洲帶過去的,畢竟對於很多亞洲國家來說,鯉魚還不夠自己吃呢。那麼,澳洲的鯉魚來自哪裡呢?這就需要從澳洲成為歐洲國家殖民地開始說起了。
  •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歐洲胖的像頭豬,為何在中國活不到成年?
    在地球這個巨大的生態環境中,有著許多獨立的生態圈,他們都保持著自己的平衡,而一旦這個平衡遭到了打破,那麼它面臨的將是一個物種的衰亡以及另一個物種的泛濫。 就拿中國鯉魚來說,在我國鯉魚憑藉它討喜的外貌和吉祥的寓意,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特別是過年時,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有一道「紅燒鯉魚」。
  • 鯉魚入侵全球,在歐洲胖得像豬,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
    鯉魚入侵全球,在歐洲胖得像豬,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歐洲一些國家引進鯉魚的初衷就是為了遏制當地藻類的瘋狂生長,這麼多的藻類保證了鯉魚的食物源源不斷,從而把鯉魚養得又胖又肥;跟這些國家的藻類泛濫相比,我國的自然淡水區域中供鯉魚食用的東西比較匱乏,沒有充裕的食物作為保障,鯉魚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限制,自然也就長不到多大。其次,從天敵方面來講。
  • 泛濫在歐洲的巨鯰,體長能達到5米,網友:在中國一米都難
    這個世界的精彩如果缺失了生態的多樣性,確實會少掉很多樂趣,如今世界上已經少掉了很多物種,一些瀕臨滅絕的物種或許就在此刻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世界上,所以就需要我們極力去保護。但是有瀕臨滅絕的物種,也有泛濫的物種,一旦泛濫起來的物種都會讓人十分厭惡,就比如這個歐洲「六須巨鯰」。獵奇的東西很多人都喜歡,而大魚也同樣如此,甚至不少釣魚愛好者就喜歡向這種大魚發起進攻。
  • 中國東部人民的美味,麥穗魚為何在雲南成入侵物種,並且泛濫歐洲
    和河鱸一樣引發物種滅絕危機的,還有麥穗魚,這是鯉科一種,體型並不大,體長37~102毫米,喜好棲息於水淺、流速緩慢水體的中、底層, 尤其是水生植物叢生、富含有機質的池塘、湖泊沿岸帶等, 以底棲動物為主要食物,亞洲的原住民,原產於亞洲東部,在我國各地,還有「草生子」,「混姑郎」,「肉柱魚」,「柳條魚」、等俗名。
  • 繼鱸魚之後,又一中國美食泛濫非洲,當地人:餓死都不吃
    但是,如果有其他外來物種的侵入,就很有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再加上沒有天敵,很快就會在這片土地上大量繁衍,直至泛濫成災。物種入侵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個嚴峻話題,很多國家因為物種泛濫而焦頭爛額,但是這也讓中國人表示羨慕無比,比如說美國大閘蟹、德國小龍蝦、丹麥生蠔等等,這些都讓中國吃貨們十分眼饞,並且紛紛表示需要的話他們可以自帶筷子前去幫忙。
  • 主人將自己養的狗狗送給母親,幾個月後,狗狗胖得簡直像是豬
    狗狗除了是主人的好朋友好幫手之外,還是個十足的飯桶,只要是它們能吃的絕對不會挑食,只要你給它們吃,它們是絕對不會拒絕的,一定是狼吞虎咽地吃,並且吃完你給的食物後,還會用乞求的小眼神要更多的食物。但是,當網友回到老家,打開家門的一瞬間,卻發現自己曾經的狗狗體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健碩的體型,遠看胖得活脫脫就像是豬一樣。狗狗現在這個體型,就算是遠遠地望著壞蛋,也能把壞蛋給嚇跑,網友心裡簡直就是驚呆了的狀態。後來,網友鼓足了勇氣,溫柔地問自己的母親,為啥自己的狗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變得這麼豐滿了?
  • 野豬在美國泛濫成災,人豬大戰美國大敗,600萬頭豬真吃不完啊
    而且野豬不像家豬一樣懶惰,它們一小時能跑48公裡(13米/秒),而且在在獵犬的追逐下,它可以連續奔跑15-20千米,耐力驚人,它們身上沒有汗腺,野豬是雜食動物,見啥吃啥。它們從不挑食,主要採食的植物有上百種,還會吃如鳥卵、老鼠、蜥蜴、蠕蟲、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蛇來補充自己的飲食。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然而,人員的流動為物種的入侵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作為物種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球百大具有危險性的入侵物種名錄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這些入侵的物種對我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經有一千多億元。
  • 鯉魚入侵全球:在歐洲比「豬」還大,在中國卻「逃」不過童年
    想畢大家都知道,鯉魚對我們來說很常見,但對一些歐洲國家來說,鯉魚就是一場"噩夢"。鯉魚作為一種常見的淡水物種,分布在中國長江南北,但我國鯉魚體型相對較小,基本難以超過10斤,甚至還沒有度過"童年"。然而,在一些歐洲國家,我們經常能看到大鯉魚出現,體重通常是50或60斤,甚至是幾百斤,可以說是比豬還大。那麼,為什麼同樣是鯉魚,體重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鯉魚作為一種常見的、適應性強的淡水魚,原產於亞洲,喜歡生活在平原上的溫暖湖泊或流動緩慢的河流中。分布在除澳大利亞和南美以外的世界各地。鯉魚在中國和日本一直被用作觀賞魚或食用魚,在德國等歐洲國家被用作食用魚。
  • 撿到一隻瘦成皮包骨的流浪貓,長大以後非常耐看,體型像頭豬
    唯一暖心的就是經常有愛心人士去幫助它們,給它們提供食物、水分及醫療幫助,或者直接幫助它們找主人。最近大堯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撿貓的故事,看完感覺很暖心,想分享給大家。故事開始網友在路邊看到一隻流浪貓,它可能因為許久沒吃飯體型已經餓成皮包骨。
  • 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個個肥的像頭豬,「人魚大戰」美國大敗
    同為鯉魚,它們的日子卻過得各不相同。我們國內的鯉魚面對著漁業捕撈和生態的壓力,無論是湖泊、河流還是近海,較大的魚類都很難見到,可以說,它們很難活過「童年」。
  • 歐洲泛濫的巨型鯰魚,身長可達5米,網友:在中國一米難到
    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物種,有些瀕危物種此刻可能會在世界上悄然消失,所以我們需要盡力保護它們。然而,這裡有瀕危物種,也有被淹沒的物種。一旦被淹,物種就會非常噁心,比如歐洲的「六須巨鯰魚」。很多人喜歡奇怪的東西,大魚也一樣。甚至很多釣魚愛好者都喜歡攻擊這種大魚。如果是這樣,也許這條歐洲巨型鯰魚很適合你。巨型鯰魚在世界上留下了許多傳說。
  • 我國「老頭魚」歐洲泛濫,沒天敵還愛吃魚卵,冰凍不死又叫還陽魚
    (另:海洋中的鮟鱇魚也常被叫做「老頭魚」)近日,有媒體報導說這種存在於我國的淡水魚種也出現在了歐洲東部的一些河流流域中,並且有在當地泛濫成災的趨勢,不知道它們通過什麼途徑來到了東歐地區,在當地的河流中繁衍發展開來,數量已經相當不少,這基本相當於一次物種入侵事件了,讓當地漁業部門頗為發愁。
  • 英國「惡魔蝦」泛濫,在歐洲多國「佔山為王」,為何不敢來中國?
    我們都知道,因為信仰、觀念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西方人有很多東西都不太敢吃,甚至不知道某些東西還能夠用來當食物。但是在中國,儘管說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由於人口眾多,各種資源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沒有多少了。中國人也是從吃不飽穿不暖的物資匱乏的年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 越南蝦王現身長江,體長40釐米重達1斤,會在中國泛濫嗎?
    入侵歐洲的小龍蝦,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讓當地人頭疼不已,但其實對於中國來說,小龍蝦也是外來入侵物種,不僅上了雲南的入侵物種名單,還屬於二級入侵物種。但是因為味道鮮美廣受食客喜愛,小龍蝦在中國已經需要靠養殖為生了,那麼同為入侵物種的越南蝦王,能在中國泛濫嗎?
  • 中國夜市泛濫的小龍蝦,如今入侵歐洲多國,當地人卻「束手無策」
    小龍蝦入侵中國歷史悠久,如今已成「夜市之王」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外來入侵物種的問題更是嚴重許多,因為中國擁有著5帶氣溫,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動植物都能在中國生存,這導致了中國的外來入侵物種問題十分嚴重。
  • 「中國美味」漂洋過海到德國,卻物種泛濫,中國吃貨:隨時待命
    說起愛吃的國家,中國認第二,相信沒有國家敢當第一,就拿食譜來說,中國有八大菜系和各種特色菜,各種大菜小菜的菜譜,可能有成千上萬個,所以,我國廚師的一句名言,沒有不好吃的食物,只有不會做菜的廚子,而且還有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外國泛濫成災的物種,在中國只能安分守己,甚至要進口才能滿足國人對於美食的追求
  • 食人魚這麼恐怖,為啥在亞馬遜流域始終沒有泛濫開來?
    同時這種魚類聽覺尤為敏銳,最重要的是它們嗜血成性,。一旦發現目標落水,或者嗅到一丁點血腥味,就會群起而攻之,一個食人魚群大概有上千隻左右,上千隻具有尖銳牙齒的魚開始發起攻擊,就是一頭牛掉落水裡,也堅持不了多久的。在巴西,曾經就有人親眼目睹了短短數秒之內,一頭牛就被一群食人魚撕成碎片的恐怖景象,如此看來,恐怖片裡食人魚的情節倒也不完全是藝術加工。
  • 美國野豬泛濫,看到他們的處理方式,中國吃貨不淡定了!
    它們可以聞到土壤下1-2米深處的堅果味,而不用彎曲它們的腿;只要用鼻子聞聞,就能分辨出水果熟不熟。而且野豬不像家豬那麼懶。他們每小時能跑48公裡(13米/秒)。被獵狗追趕後,可以連續奔跑15-20公裡。他們的忍耐力驚人。它們沒有汗腺。野豬是雜食動物,看到什麼就吃什麼。他們從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