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國內有一種本土魚類是很受術後病人喜愛的,據說用它來熬湯喝了後傷口能快速癒合,具體有沒有這種功效飛飛就不知道了,大家覺得會有這種功效嗎?它天生兇猛好鬥的,嘴裡長著滿口「獠牙」,本土魚類見到它都會躲得遠遠的,它就是本土魚類的「一哥」——黑魚。
黑魚在我們當地還有別的稱呼:我們當地稱黑魚為生魚,以前小溪裡,水溝裡,蓮藕塘裡隨處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但現在卻很少能見到了,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黑魚數量減少是環境汙染導致的,其實這說法是正確的,環境汙染確實會影響魚類生存和繁殖,水質汙染了,魚就會慢慢死掉,生殖器官可能會慢慢受損,導致無法產卵,所以環境汙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環境汙染導致黑魚減少,其實還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我們人類大量捕抓黑魚,有放網的,有用電的,還有下藥的,這也因素也是黑魚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了,除了環境的汙染,人類過度捕撈,大家還知道有什麼原因嗎?如果喜歡野釣的朋友們就會知道了,近來這幾年裡有一種魚泛濫成災了,不管是河裡,小溪裡,甚至魚塘裡都能隨處看到它們,數量是非常多的,密密麻麻一大群,它就是外來物種——羅非魚。
羅非魚已經取代黑魚成為新一任「一哥」了,為何滿口獠牙的黑魚會「敗給」羅非魚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黑魚繁殖能力不如羅非
第二:黑魚從不「報團取暖」
1黑魚繁殖能力不如羅非魚
黑魚雖然長著滿口獠牙,但它們最終輸給了外來物種的羅非魚,其主要原因就是黑魚繁殖能力不如羅非魚了,黑魚一年最多可以產1~2次卵,而且要成年的黑魚才能產卵,黑魚從卵到成年需要2~3年,且卵的數量也不多,而羅非魚每年可以產卵2~3次,從卵到成熟只需要一年左右時間就足夠了,每窩產卵數量遠超黑魚產卵數量,所以黑魚輸就輸在繁殖能力上了。
2黑魚從不「報團取暖」
黑魚天生是獨來獨往的,能自立更生的時候,它們就會離開自己親生父母,自己獨自生活,只有成年的黑魚才會成雙成對,而羅非魚就不一樣了,羅非魚是群居魚類,如果覓食時雙方遇到對方,黑魚雖然長著滿口獠牙,但不一定能嚇跑羅非,羅非雖然沒有長著獠牙,但它們也是兇猛的魚類,它們護窩能力強,不會輕易被嚇跑的,有時候羅非魚為了地盤可能還會合力把黑魚趕跑,這就是群居的好處,而黑魚再兇再好鬥也敵不過羅非魚,所以自然就會敗給羅非魚了。
小結:以上兩點就是為何長著滿口獠牙,戰鬥力強悍的黑魚也會輸給外來物種羅非魚的主要因素了,就如我們人類一句話: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敵不過敵方的千軍萬馬,結局可想而知了。
至於什麼時候本土魚類能奪回「一哥」,我個人認為很難,除非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本土魚類進化
第二:羅非魚減少或滅絕
1本土魚類進化
本土魚類要想重新奪回「一哥」的稱號,除非本土魚類進化了,比如就說黑魚吧,黑魚只要在繁殖能力上超過羅非魚,我相信黑魚會重新奪回「大哥」的,但具體需要多少年,這個誰也說不準,反正機會還是有的,但我個人覺得機率還是有點渺茫,大家覺得呢?
2非魚減少或滅絕
本土魚類想要奪回「一哥」的稱號,除了本土魚類進化外,除非羅非魚數量上減少或者滅絕,比如若干年後羅非魚失去繁殖能力,羅非魚沒有繁殖能力了,自然慢慢就會消失了,而本土魚類就能從新奪回「一哥」,但我個人覺得機會是有的,但也很渺茫,大家覺得呢?
總結:黑魚雖然兇猛好鬥,長著滿口「獠牙」,但它最終還是敗給羅非魚,其主要原因有:繁殖能力不如羅非,黑魚從不「報團取暖」,而羅非魚正好和黑魚悄悄相反,繁殖能力強,團隊精誠合作,所以才能獲得「一哥」的稱號,至於本土魚類能否重新奪回「寶座」,我個人認為除非出現以下情況吧,本土魚類才有機會奪回「寶座」,比如本土魚類黑魚進化,繁殖能力上超過羅非,還有就是寄託羅非魚失去繁殖能力上,否則是不可能奪回「寶座」的,大家覺得呢?我是釣魚釣魚飛飛,如果大家喜歡我的作品,別忘了關注,點讚,評論,轉發或收藏哦,謝謝大家的支持,祝大家生活愉快,天天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