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才:打造農民工「加工廠」

2020-12-19 搜狐網

  易才:打造農民工「加工廠」

  身處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行業的中心,易才每次向社會用工盲點伸出的觸角,都能為社會、企業、個人帶來「多贏」

  記者 陳楠

  90多年前,威廉·波音打算成立製造木製水上飛機的波音公司時,他的家鄉西雅圖成為首選地點。現在,在人力資源外包服務領域取得領先的李浩也打算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情。

  易才集團總裁李浩的家鄉在皖南的六安市,那裡除了盛產瓜片,還是安徽省第二大農民工流出地。「從去年下半年起,那裡的農民工返鄉問題就比較嚴重,出現了很多剩餘勞動力。」他對《商務周刊》說,「我希望在家鄉建立一個農民工就業示範基地,通過免費培訓讓他們實現再就業。」

  為社會解壓

  不僅是在李浩的家鄉,去年下半年以來,農民工返鄉潮席捲整個國家。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金融危機對就業影響最新數據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9—10月,6個省份18個城市700家重點監測企業中,有50%的企業存在崗位流失情況,崗位淨減3.2萬人,減幅為3%;截至當年11月底,10個主要農民工輸出省份(四川、重慶、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甘肅)的農民工總計返鄉485萬人,佔2008年9月底外出務工人員的5.4%。

  「今年上半年我讀到了這些數字,並在個人工作中切身體會到了農民工返鄉潮給社會和農民工自身帶來的壓力。由此,返鄉農民工就業基地計劃提上了日程。」李浩說。易才內部從各部門抽調精英,成立了該項目的工作小組,與國家人保部勞動科學研究院一起,同地方政府以及返鄉農民工等對象溝通,進行項目的調研。

  前期調研讓易才看到了農民工返鄉的一些規律。「工人如果是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而離崗,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批量性,即要走就走一批,留下也是留一批。」易才農民工就業基地項目主管趙亮對《商務周刊》說,不論是生產何種類型產品的企業,都不會因為效益不景氣而裁掉技術骨幹,但一些從事簡單重複工作的員工很容易遭遇裁員。「這些沒有一技之長的返鄉農民工在危機中的就業機會更加稀少。」他說。

  但項目組在後面幾個月的調研中發現,全國整體農民工用工市場出現了極大的轉變。「過去農民工主要是在珠三角等出口型企業較多的地區務工,隨著出口訂單的萎縮,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趙亮說,「但今年下半年,長三角和渤海地區一些主要生產內需產品的企業開始大量徵召工人。」

  這是個可喜的現象,但公司內部一些員工也因此提出,易才的農民工就業基地計劃似乎也沒有必要了。但李浩毫不猶豫:「這個時候更應該加快成立我們的示範基地。」

  「企業自行招聘,很難保證員工,特別是技術骨幹的『質量』,即使有後期的內部培訓,也是一件費力氣的事;而返鄉農民工千裡跋涉去找工作,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性帶來的隱患。它們都可能成為新的社會就業壓力。」李浩解釋道,「易才成型的人力資源招聘、培訓體系,以及寬廣的就業平臺,可以給企業、個人以及社會減輕壓力。」

  多方可持續性發展

  在易才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農民工就業基地就像是一個人力資源加工廠,原料是各地的返鄉農民工,市場則是企業的用工需求。

  趙亮認為:「我們接觸到的崗位需求信息比較多,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量體裁衣式的人才培養計劃;也可以根據農民工自身的特性、特長、地區、年齡等因素,開發與他們相關的崗位。」

  認識到技術性高的員工在危機中具有很強的抵抗能力,易才的農民工培養方向也進行了相應定位:主要培養技術骨幹型,兼顧批量型。此外,隨著用工密集地區從過去的珠三角轉移向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種也從往年紡織、玩具等轉向基礎建設、工廠擴建等國內需求型。趙亮還強調,上海到南京一線有很多國家級開發區,那裡的企業對工人的素質和數量的要求都很高,有的崗位還要考取執業證書才能符合國家的準入制度。

  「為了保證培養對象的『質量』,也是對他們負責,我們特別找了一個合作夥伴。」趙亮說。這個合作夥伴就是建立於1958年的六安高級技工學校。為了保證培訓的持續性,雙方合作的有效期是3年。

  「這所學校在安徽省乃至全國都很有名,培養的對象主要是擁有專業技能的藍領人才,強項包括數控工具機、磨具製作以及機電一體化等。這都是長三角、環渤海等地企業現在急需的工種。」趙亮說,「通過半年到兩年的培養,他們可以成為國家認證的中級工或高級工,我們也力爭在今年底到明年中期這一年時間內培養500—1000名技術骨幹。」

  當然,工廠對普通工人的需求也隨著經濟的好轉而有所上升。「我們創建這麼一個強大的生產基地,如果沒有『短期產品』也是問題。就現在而言,因為普通工人的培訓期一般是3、4個月,所以一年時間內我們能培養出1000名普通工人。」趙亮笑言,「精糧和粗糧我們這裡都有。」

  此外,易才還為這些被培訓農民工配備了完善的後端服務。「經過培訓,一部分人成為易才的員工,我們通過派遣為他們安排工作,另一部分則是我們代理為他們找工作,也就是提供招聘服務。」李浩介紹到,「所有培訓對象都會錄入易才的人才資料庫系統,我們會持續跟蹤。比如他們一段時間後希望到其他地方工作,或者一些原先定製人才的企業倒閉以及傭工季節改變後,我們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在易才的平臺上更換工作。」

  李浩試圖將這一模式在打磨後進行複製。但免費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培訓,其費用也會在複製時放大。在這個問題上,李浩就表現出了商人的精明。在他看來,易才不存在成本問題,雖然對農民工免費,但學費實際上最後都由用工企業支付了。他說:「這也可以看成是易才新的業務增長點,很多企業因為我們提供這項服務而成為我們新的客戶。此外,越多人就業,越多人享受福利保障,我們的相關業務也會越做越大。」

  儘管在很多情況下,易才對農民工的培訓顯得「多此一舉」,因為相當多的工廠仍然需要大批低技術含量的工人,只要有體力,「來人即招」,但李浩強調,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直接將人招來打包送到企業,而忽視了人才的質量培養。「這對企業、農民工以及易才本身都是不負責的。」他說,「血汗工廠的道路不能再走了,我們追求的是可持續性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河北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
    原標題:河北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強化源頭管控建立長效機制邢臺打造農民工「無欠薪城市」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黃清標)今年以來,河北省邢臺市針對農民工欠薪問題加強聯合執法、聯合檢查,加大行政監管和處罰力度,強化源頭管控,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壓實治欠保支工作責任
  • 成都打造「智慧建管」平臺科學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頑疾
    、違規收繳專用工資卡、套取農民工工資專戶資金等違法行為,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2017年起,成都市住建局將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作為信用管理重要評價指標,對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不規範、系統預警處置不及時或存在實質性欠薪行為的企業進行信用監管,對壓實各方主體責任發揮了良好作用。
  • 萬寧首家椰子汁加工廠投產 致力打造本地品牌[圖]
    萬寧當地第一家椰子汁加工廠投產(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萬寧當地第一家椰子汁加工廠投產(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南海網萬寧3月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 實習生 李小鵬)一罐罐椰子汁接連下線,工人們動作麻利地打包裝箱……在萬寧市山根鎮立嶺村,一座由萬寧本地企業家投資建設的椰子汁加工廠格外顯眼
  • 從小加工廠變成為中國水產加工業的知名企業
    從小加工廠變成為中國水產加工業的知名企業2009-03-12 09: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上饒日報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承包了村裡的水產冷凍加工廠,投入巨資建立起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水產業網絡,一躍成為鄱陽乃至全國的水產業巨頭。經過20餘年的發展,該廠成為中國水產加工業的知名企業。戴大量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人民代表、優秀致富帶頭人、農村黨員幹部雙帶標兵。2008年,他又獲「江西省優秀農民工」、「全國優秀農民工&nbsp」殊榮。
  • 回家鄉創辦泥鰍食品加工廠
    圖為凌浩(右一)正在指導員工工作。   凌浩曾是一名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他一路打拼,在廣東一家企業當上了高管,每年拿著四五十萬元的年薪。「收入再高也是『打工皇帝』,始終沒有回鄉創業來得踏實。」凌浩說。   凌浩目前在江津區先鋒鎮創辦的「浩兄泥鰍」已形成了麻辣、五香、泡椒、燒烤等多個口味系列,產品銷往重慶主城以及華東、華南等地的21個省市。
  • 記者觀察│組織專機514架次「點對點」運送,農民工希望「早點回到...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農民工返崗復工問題備受關注。農民工群體的返崗復工不僅關係著千千萬萬個農村家庭的生計,也關係到脫貧攻堅任務是否能如期完成、經濟社會發展能否能早日步入正軌。從中央提出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要求以來,已經過去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農民工群體的生產的生活情況怎麼樣?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調研。
  • 從農民工到年產400萬吉他的工廠老闆,他是如何創造奇蹟?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人跨省務工。由於靈活就業多、一線普工多,農民工就業受疫情影響更為直接。一些農民工順勢而為,返鄉創業。
  • 成都科學推進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頑疾
    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自2019年「建設領域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在成都市建築工地推廣應用以來,截至目前,納入實名制管理在建工程項目2614個,實名認證工人137.66萬名,日均採集建築工人進出考勤信息超過130萬條,有效遏制包工頭不如實記錄農民工工時、違規收繳專用工資卡、套取農民工工資專戶資金等違法行為,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 徐光春:關心農民工生產生活 幫農民工排憂解難
    他說,我到河南工作之後,和農民工兄弟有個春天之約,就是在每年召開全國「兩會」前夕,來京看望河南農民工,今年是第五次了。前四次我分別對農民工的就業、子女就學、就醫和創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這次主要就農民工黨建問題與大家座談。
  • 探訪萬寧首家椰子汁加工廠 致力打造本地產業品牌
    「海南的椰子,萬寧的水」,亞馬遜食品取用本島優質資源,建設萬寧首家椰子汁加工廠,傳承海南椰子文化的同時,解決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打造萬寧本地產業品牌。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萬寧被稱為長壽之鄉,就與萬寧的水有關。」亞馬遜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符悅強是土生土長的萬寧人,對於家鄉,他常常地熱愛著,也正是這份熱愛促使著這位民營企業家將事業立在了萬寧的土地上。
  • 陸良三姐妹的洋芋加工廠
    走進陸良縣芳華鎮,總能聽到一個三姐妹開辦洋芋加工廠帶領百姓致富的故事。三姐妹中的小妹彭林芬率先創辦了永永食品有限公司,在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後,她又動員兩個姐姐在青山環抱的兩個村莊,創辦了兩個洋芋加工廠,為當地的洋芋產業發展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 蘭陵縣6500餘農民工成為工會會員,助力鄉村振興
    把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工人階級堅定可靠的新生力量。被譽為「山東南菜園」的蘭陵縣是農業大縣,農民工數量逐年遞增。去年以來,蘭陵縣總工會圍繞破解「農民工入會難」問題,深入開展「黨工共建」活動,以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為重點,以田園綜合體、村居小微企業、扶貧車間為補充,先後在村內、田間建立各類「農民工」基層工會組織162個,吸納農民工會員6500餘人。蘭陵縣在蔬菜大棚裡建起工會組織,為農民工穩定就業、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 從農民工進麵館被拒說起,農民工想活得體面,專家為啥束手無策?
    不過隨著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多了,不少打工者發現似乎並不是如此。之前就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農民工到公交車上,周邊的好幾個人都自動走開,離他好遠,好像在躲著什麼一樣,後來大概農民工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覺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坐到了公交車的臺階上,這時候有其他的人想坐,掏出紙巾,在農民工坐過的那個座位上擦了又擦。
  • 這家銀行用這招幫農民工按時發工資
    以金融促生態,保障農民工足額、及時拿到工資,為國家分憂,為政府解難,為群眾謀福,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根植於心的熱忱積極解決社會痛點問題,為促進農民工樂享幸福生活貢獻力量。「民工惠」業務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思維技術,聯接整合政府部門、業主、總包、勞務公司、農民工等多方資源,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利用供應鏈融資驅動,將普惠服務精準滴灌至產業鏈最末端——農民工。
  • 農民工VS健身房肌肉男,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農民工更強?
    長期在工地裡勞作的農民工,通常也會擁有一身發達的肌肉。相比於健身房裡的肌肉男,他們的塊頭要小一些,但是,他們的肌肉線條感還是非常好。很多人覺得農民工的肌肉比健身房裡訓練出來的肌肉更強一些。甚至有些人認為,農民工的是「活肌肉」,健身房裡的肌肉男擁有的是「死肌肉」。
  • 德國最大肉類加工廠爆發疫情,你還敢吃進口肉製品嗎?|遠讀重洋
    這次不是挪威的三文魚,而是德國的一家肉類加工廠。根據德國《每日鏡報》6月18日的報導,在德國的一家肉類加工廠裡,發生了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超過700人被確診,大約7000人被隔離。這在近期的歐洲,也算是一次比較嚴重的疫情反彈。那這家肉類加工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才導致疫情爆發呢?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一下這件事。
  • 成都志願者給農民工發免費麵包 助農民工平安返鄉活動正式啟動
    各區(市)縣工會結合各自實際,通過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組織專車在火車站等農民工返鄉集中地接站、開展法律宣傳、組織專列幫助農民工返鄉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護航農民工平安返鄉。 據了解,成都火車東站、火車北站、東站汽車客運站和雙流國際機場等農民工集中返鄉站點設立的6個「農民工平安返鄉服務崗」正式「上崗」,工會志願者和律師將值守服務崗,為返鄉的農民工提供法律諮詢、就業服務以及臨時應急救助,並免費為返鄉農民工提供麵包、牛奶、春聯福袋等方便食品和新春禮品;在換乘集中的東站汽車客運站開通農民工專用通道和農民工購票專用窗口,為返鄉農民工解憂,幫助農民工平安
  • 湖南長沙半年多的農民工生涯,讓我有感之農民工的偉大
    文/樵夫題記——2020年春節後,一場YQ把我捲入了農民工行列,從此開啟了我半年多的農民工生活 ,讓我體會到了做農民工的艱辛。滾滾車輪駛向南方小鎮,別了農民工生涯,別了曾經一起工作過的兄弟!驀然回首,灑下的是一路心酸與汗水 ,收穫的卻是無盡的迷茫與惆悵。半年多的農民工生涯讓我身心俱疲 ,原想用辛勤的汗水換回一點點微薄的收入,無奈想像與現實相差是那麼的遙遠。
  • 南康區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經驗獲全國推廣
    近日,國家發改委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現場會召開,南康區作為全國341個試點區(縣)之一,在會上作典型經驗推廣。  南康區獲批返鄉創業試點4年來,積極構建「產業支撐、平臺孵化、政策扶持、環境提升」的返鄉入鄉創業生態圈,培育壯大家具全產業鏈。
  • 誰說農民工沒有文化?這位農民工給圖書館留言,迎來人生轉機
    農民工在我們的印象裡幹的都是髒活累活,有可能還會被很多人瞧不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低收入群體的人進軍中等收入群體。尤其是特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吃苦耐勞踏實肯幹,是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