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以及蒙牛乳業高品質生乳供應商,現代牧業榮登2018年《國家地理》二月刊,再一次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大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
正如美國《國家地理》攝像頭中所展現的壯觀景象一樣,現代牧業正以規模化、現代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標準和生產模式,為蒙牛提供者肩世界品質的優質牛奶,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蒙牛負責常溫產品和低溫巴氏奶的生產,而現代牧業負責牧場環節為蒙牛提供優質的原料奶源,二者共同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滴滴純真好營養。
至今,僅僅是安徽省現代牧業蚌埠牧場已擁有3.6萬頭奶牛,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牛奶供應基地。蚌埠牧場佔地近3640畝,包含8個巨大的牛舍,每個牛舍中能容納2880頭泌乳牛,整個牧場的牛群數量總計達到4萬頭以上。而現代牧業已在全國建立26座萬頭規模牧場,擁有奶牛數近23萬頭,日產高品質生鮮乳達3300多噸,憑藉著這些數字現代牧業一舉跨入世界最大牧場的行列。
為了給蒙牛乳業提供最高品質奶源,現代牧場創新採用「種養加一體化、零距離2小時」的生產模式,將現代化加工廠建在規模化的牧場裡,規模化的牧場建在配套的牧草場裡,從牧場擠奶到加工廠加工全部都在2小時內完成,這不僅僅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全產業鏈、各環節零距離無縫連結,更加強了生產過程無死角全面監管。現代牧業始終遵循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的養殖和生產模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牛奶需求,解決食品安全、防疫安全與環境安全的潛在風險。
除了在生產模式上的創舉之外,現代牧業的循環經濟也讓人耳目一新。近年來,現代牧業堅持「能源生態型」工藝路線,實現了建設能源自給、資源循環利用。所有牧場都配套建設了牛糞中溫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系統,這套系統可將牛糞經過處理後分解為沼氣、沼液和沼渣,用於保障牧場的發電、供暖,沼氣可供發電機組和沼氣鍋爐使用;而「牛-沼-草」循環經濟模式,則是將沼肥通過管道輸送至牧場周邊種植地,進行還田施肥,持續改善土壤質量的同時,也提升牧草及青貯玉米等奶牛飼草料的品質。整個循環經濟模式在能源的循環利用中無限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
現代牧業對產品品質的 「高標準,嚴要求」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這也是蒙牛與現代牧業強求聯合之後,在中國乳業市場一路領跑的最好證明。蒙牛和現代牧業立志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質的乳製品,將對「產品、質量、價值觀和執行力」的不妥協和「工匠精神」落實到企業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中去,蒙牛要與現代牧場用全球最嚴標準打造國際級的高品質產品和世界級的中國品牌。
今日的光榮即是明日事業的嶄新起點,未來蒙牛乳業與現代牧業將繼續共同努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心全意履行社會責任,在產品品質上的精益求精,在向未來前進的道路上,蒙牛與現代牧業雙方將共同攜手再創一個新的乳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