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髂靜脈及下肢靜脈血栓都卜勒超聲檢查是為了判斷髂靜脈及下肢靜脈有無血栓性病變及其部位、範圍。具體如下:
1. 有無深靜脈和淺靜脈血栓形成。
2. 靜脈血栓治療後隨訪。
二、適應證
1、 下肢腫脹。
2、 下肢沉重、疼痛。
3、 下肢色素沉著和(或)潰瘍。
4、 下肢淺靜脈擴張。
5、 不明原因的肺動脈栓塞。
三、禁忌證和局限性
一般無絕對禁忌證。下肢出現以下情況時,超聲檢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下肢重度肥胖。
2、 下肢嚴重腫脹。
3、 需檢查的下肢節段皮膚破損、插管、敷料遮擋、石膏固定。
四、儀器設備
彩色都卜勒超聲儀器應配備4~7 MHz線陣探頭、2~5 MHz凸陣探頭(用於髂靜脈、肥胖、腫脹下肢的深靜脈檢查)和5~12 MHz探頭(用於消瘦下肢的淺表靜脈檢查)。
五、檢查前準備
髂靜脈血栓都卜勒超聲檢查前,患者需空腹8小時以上以排除腸氣幹擾。下肢靜脈血栓檢查前一般無需特殊準備。
被檢者應穿著寬鬆內褲以利於顯露下腹部及腹股溝區。簡略詢問病史,檢查下肢,並向被檢者簡單介紹超聲檢查步驟。
1、病史:
①是否有長期臥床史;
②是否有過外傷、手術、介入性治療史(如輸液、靜脈穿刺);
③是否有深、淺靜脈血栓史;
④是否有腫瘤病史;
⑤是否存在與靜脈病變有關的臨床症狀。
2、體檢:
①是否存在肢體腫脹;
②是否存在肢體色素沉著、潰瘍;
③是否存在手術或外傷後疤痕;
④是否存在靜脈曲張。
3、體位:常用平臥位,被檢下肢略外展、外旋。檢測膕靜脈、小隱靜脈也可採用俯臥位或側臥位檢查。對於下肢靜脈慢性血栓,評價瓣膜功能時可採取站立位、頭高足低臥位及坐位。
六、檢查技術
1、下肢靜脈血栓的超聲診斷
下肢靜脈血栓超聲檢查主要採用間斷加壓法。其操作如下:在短軸切面,用探頭按壓靜脈,靜脈被壓癟。然後放鬆,沿靜脈移動探頭2~3cm,再次按壓。沿靜脈全程,重複此操作。如果有靜脈血栓形成,則靜脈不能被壓癟。
彩色都卜勒及頻譜都卜勒超聲檢查,顯示血流消失,血栓遠心端靜脈頻譜期相性消失或減弱,對Valsalva試驗反應減弱或消失。
急性期靜脈血栓最初幾天呈低回聲,隨著時間推移,回聲逐漸增強;靜脈管腔增粗;有時可見到血栓頭在腔內飄浮。
隨著病史延長,血栓回聲逐漸增強,慢性期可出現強回聲纖維條索。管壁增厚、管徑縮小、繼發性靜脈反流等。
2、檢查步驟
髂靜脈並不是常規檢查項目。習慣上,在腹股溝處通過股靜脈都卜勒信號檢查,來判斷其近心端靜脈是否通暢。
髂靜脈血栓檢查:在腹股溝上方找到髂外靜脈,用長軸向頭側追蹤至髂總靜脈及下腔靜脈。也可以從下腔靜脈開始向下追蹤髂靜脈。髂靜脈血栓檢查主要依賴彩色和脈衝都卜勒超聲,判斷是否有血流中斷、明顯變窄。
採用橫斷面間斷加壓法依次檢查股靜脈、膕靜脈、大隱靜脈、小隱靜脈、脛後靜脈、腓靜脈以及小腿的肌肉靜脈叢。採用彩色及脈衝都卜勒縱切面依次檢查上述靜脈。
3、操作注意事項
①一旦超聲診斷急性期血栓,尤其觀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時,必須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脫落。
②間斷加壓檢查時不應在長軸切面下進行,以免靜脈滑出探查切面而產生靜脈被壓癟假象。
③左側髂靜脈血栓形成較右側為多,可能與左側髂總靜脈壓迫症候群有關。
④小腿深靜脈多為兩條同名靜脈伴行,檢查時應全程探查兩條血管內有無血栓形成,以防漏診。
⑤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是臨床較常見但超聲檢查易漏診的血栓類型,當出現小腿脛後及腓靜脈通暢,但患者小腿明顯腫脹,要留意探查肌肉靜脈叢有無血栓形成。
⑥下肢靜脈血栓都卜勒超聲檢查時,如果發現深靜脈或淺靜脈內血流反流,應參照《下肢靜脈反流都卜勒超聲檢查指南》進行檢查、報告。
⑦當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有血栓形成時,應注意觀察血栓上端至隱股交界或隱膕交界的距離。
七、檢查報告
包括超聲描述、超聲診斷和可能的建議三部分,前兩者為必須內容。
1、超聲描述:
①描述被檢深靜脈和淺靜脈可壓縮性,血栓回聲特點、範圍。
②描述病變部位彩色及脈衝都卜勒超聲特徵。
③如果超聲檢查過程中發現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應參照《下肢靜脈反流都卜勒超聲檢查指南》作出相應的超聲描述。
2、超聲診斷:檢查結論應包括解剖結構(如左側股總靜脈、右側膕靜脈等)和其病理改變。如左側股總、股淺、膕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超聲檢查時如果發現其它靜脈病變,如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也應包括在檢查結論中。
本文來源於《血管超聲檢查指南》,超聲新視野整理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