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症有兩種:一是血栓性靜脈炎,它是指炎症為首發而血栓形成是繼發的;另一個是靜脈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為首發現象,靜脈壁的炎症過程是繼發的,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常見。老年人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易產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視。在近期的相關學術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超聲科的劉勇教授分享了下肢靜脈血栓的超聲診斷及鑑別要點。
病因
引起下肢水腫及疼痛的病因:
1、心臟功能結構異常:縮窄性心包炎、三尖瓣關閉不全/狹窄、右心功能不全;
2、腹腔血管異常:布加症候群、下腔靜脈阻塞症候群、髂靜脈壓迫症候群、覆膜後纖維化、既往放療後血管損傷;
3、淋巴管病變及脈管畸形:原發性淋巴水腫、繼發性淋巴水腫;下肢靜脈阻塞疾病(靜脈血栓、靜脈內惡性病變);
4、動脈或動靜脈混合性疾病:脈管畸形、動靜脈瘻、真性動脈瘤、假性動脈瘤;
5、軟組織感染性疾病:軟組織膿腫、蜂窩織炎、骨筋膜室症候群、肌炎(骨化性、增生性);
6、關節及關節周邊病變:韌帶、軟骨、半月板損傷,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膕窩囊腫、關節炎、神經病變。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男性,33歲)
病史: 突發右側小腿腫脹3天。
既往史:右側間歇性跛行3年
實驗室檢查: D-Dimer(D-二聚體):0.3 mg/L(ELISA法)(參考範圍:<0.5 mg/L)
超聲報告:右側膕動脈橫斷面及縱斷面超聲圖像顯示血栓或者血管周邊滲出。
鑑別診斷討論
1、右膕靜脈血栓: 急性期血栓多呈低回聲、血管常完全閉塞,靜脈血管增粗、張力增大;有時可見到血栓頭在腔內漂浮。而非急性期血栓回聲逐漸增強、管腔再通、側支開放,慢性期可出現高回聲纖維條索,管壁增厚、管徑縮小、繼發性靜脈反流等。
2、假性血栓性靜脈炎:假性血栓性靜脈炎在臨床中並不多見,具有血栓性靜脈炎的症狀,經關節造影證實並發現有分離、破裂或完整的滑液囊腫。
3、膕動脈陷迫症候群:膕窩囊腫破裂是破裂口位於下方,關節液通過裂口向下流入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或者直接流向腓腸肌與皮膚之間。前者較多見。膕動脈陷迫症候群是因動脈與其周圍的肌肉或肌腱、纖維束的位置異常導致動脈受壓,繼而引起下肢缺血症狀群。
4、血管外膜囊性病變
5、關節炎性病變
診斷結果
診斷結果: 患者MR顯示滑膜未見增厚、未見關節腔積液,但發現和超聲檢測相似的一些結構。確診為血管外膜囊性病變。
總 結
膕動脈外膜囊性病變又稱動脈囊性外膜變性、動脈外膜囊腫,罕見。好發生於中青年男性,男女之比為5:1.間歇性跛行常是早期的臨床表現。幾乎全是單側發生,兩側者比較罕見。胚胎時間黏液細胞進入動脈外膜是主要成因,膝關節的一些活動會刺激黏液細胞分泌而形成囊腫。手術要點是將囊腫壁完整切除,同時避免損傷動脈中膜及內膜,防止術後動脈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