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特色技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2021-02-22 北京北亞骨科醫院

62歲的張女士,在打桌球時不慎摔倒致左髖部疼痛劇烈,無法站立,來到我院急診科就診。經急診檢查後,以"右側股骨頸骨折"收入我院關節科。

患者入住關節科後,經詳細查體,確診患者為「右側股骨頸骨折GadenⅣ型」。關節科湯守營主任考慮到,患者62歲,年齡並不太大,且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好,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常見病。為了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儘早恢復,為以後可以保持所喜好的運動習慣。湯主任組織關節科醫護團隊,以及麻醉科、心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多科室會診討論,研究手術風險性及安全對策,經過多方面的準備,確定為患者採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患者入院時髖關節影像)

股骨頸骨折Garden分型小科普

I型:不完全或外翻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但前後位和側位片無移位;

III型:完全骨折並部分移位,股骨頭與遠端骨小梁失去對線排列;

IV型:完全移位骨折,股骨頭與遠端骨塊內的壓力骨小梁平行;

通常將I型和II型劃分為無移位骨折,III型和IV型劃分為移位骨折,移位骨折的壞死、內固定失敗、骨不連發生率均高於無移位骨折。

關節科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順利開展。由湯守營主任親自主刀,胡強副主任醫師、李巖副主任醫師擔任助手,在手術室、麻醉科團隊和護理團隊的配合保障下,手術歷經1小時,術後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術後通過護理團隊精心的照料,未出現「壓瘡、肺炎、泌尿系感染」等骨科術後常見併發症。術後3天可下床鍛鍊,術後1周可扶助行器行走,術後2周傷口拆線出院,目前隨訪患者,關節活動度好,未見異常,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

通俗講就是在髖關節部位做手術,用人工髖關節假體替代原來有病變(或損傷)的髖關節,恢復病人髖關節功能。這類手術稱之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人(ARCO分級Ⅲ-Ⅳ級)和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有效的治療手段,該項技術成熟、治療效果可靠。

一.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人將出現明顯髖關節退行性病變,出現嚴重的髖關節疼痛,屈伸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病人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目前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變行保守治療無明顯療效,那麼可以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病人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無痛、並可以活動的髖關節。

二.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損傷,骨折後病人髖關節功能喪失,下肢不能負重行走;治療上可以選擇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內固定治療術後臥床時間長,心肺部併發症多,對於Ganden分型Ⅲ型和Ⅳ型股骨頸骨折病人,骨折端不癒合或出現股骨頭壞死機率高;為了減少臥床時間,預防長時間臥床引發的併發症,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成為較佳的治療方案。

三.手術適應症

1、股骨頭壞死:包括非特異性、外傷性、酒精性和藥物性股骨頭壞死。

2、退變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OA):髖關節疼痛明顯或伴有髖關節屈曲或強直畸形,影響關節活動功能。X線片顯示髖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和/或消失。

3、類風溼性關節炎(RA)和強直性關節炎(AS)的髖關節晚期病變:患者年齡都比OA小,選擇髖關節置換可以避免關節強直,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4、其它非感染性關節炎引起髖關節病損,有明顯疼痛、關節屈伸功能障礙。大骨節病、血友病性關節炎等。

5、股骨頭頸部腫瘤切除後無法獲得良好關節功能重建的病例。

四.影響人工關節使用壽命的因素

影響人工關節假體使用壽命的因素比較多,包括患者的原發疾病情況,關節局部骨和軟組織的質量,手術技術的正確應用,假體的設計及材質和患者對"新關節"的使用情況等。根據國內、外的長期臨床隨訪結果來看,人工髖關節置換後20年假體的生存率是非常高的。目前認為:60~75歲為人工關節髖置換術的較佳年齡。


相關焦點

  • 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你需要掌握的 15 個術前細節
    隨著人口老齡化增加,髖部手術逐漸增多,掌握全髖關節置換術,對骨科醫生來說也越來越重要。全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手術,學習曲線較長,如果掌握不當,術後脫位、感染等併發症較高,給患者經濟和身心均帶來極大傷害。
  • 雙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丨重鑄生命堅筋骨
    近日,德昌縣人民醫院新引進的高層次專家安勇主任醫師成功為一名雙側股骨頭壞死近十年的患者實施雙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患者無明顯疼痛感,恢復快,實現了快速康復新突破。2020年11月19日,45歲的羅大哥來我院骨一科就診,經過醫生詢問病史後得知,羅大哥十年前雙髖關節無故出現疼痛,活動受限,逐漸影響走路,嚴重影響了日常工作及生活。
  • 初次人工全髖關節置換需要注意什麼?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當今骨科最成功的手術之一。隨著手術技術的的完善、髖關節假體設計的改進、圍術期處理水平提高、併發症減少,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逐漸擴大。目前認為,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包括:類風溼關節炎,Still病髖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病,各種類型的晚期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化膿性髖關節穩定期,累及股骨近端或髖臼的腫瘤,65歲以上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的活動性感染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活動感染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絕對禁忌證。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數個世紀以來,患有髖關節疾病的患者只能在難以承受的病痛中度過餘生,而現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出現給醫師和患者都帶來了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許多原來最終需要拄拐行走或藉助輪椅生活的患者從此可以得到治療。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治療關節疾病的標準手術之一,能夠很好地緩解疼痛、恢復關節的穩定劑改善關節功能,已經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同,並被迅速推廣,為家庭和社會減輕了巨大的負擔,很少有一項技術能夠像全髖關節置換術這樣為患者和社會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
  • 貴州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
    人民網貴陽5月15日電(李宇) 5月15日,記者從貴州省人民醫院獲悉,日前,該院完成了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這也是貴州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患者術後次日便可下地行走,並在48小時內辦理了出院手續。
  • 股骨頭切除術(FHO)與全髖關節置換術(THR)比較
    股骨頭切除手術緩解髖關節炎的'''疼痛,只有在髖關節置換不可選擇的情況下才能進行FHO,能夠提高生活質量。與全髖關節置換(THR)不同,股骨頭切除不能保持生物力學的功能。股骨頭切除是將髖關節股骨頭球狀部分移除,幫助骨盆和股骨之間的分離,以減少股骨與髖臼的摩擦。       只有當髖關節疾病導致持續疼痛,而其它的治療方法不可行或不能產生滿意結果時才適合股骨頭切除。
  • 西安市紅會醫院開展直接前入路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 讓股骨頭壞死...
    9月10日,為張阿姨的左腿採用最新的直接前入路(DAA)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自己去上衛生間,蹲馬桶,翻身時不用腿部之間夾枕頭,5天就出院——恢復之快,如果不是親身感受簡直難以置信!兩次手術體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讓她深刻體會到新技術的先進,她說自己是明顯的受益者,之前還擔心術後需找人陪護,現在發現擔心是完全多餘的。「做這個手術值得!」
  • DAA全髖關節置換 微創解決關節疼痛
    星沙時報訊(記者 陳盼 通訊員 任子豪)近期,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本部骨傷科一病區在湖南省內首批開展DAA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眾多髖關節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住院後,治療團隊經過詳細的病情討論,制定精準的手術方案,科室主任魏利成、副主任胡偉國、副主任醫師劉洋波及手術團隊,採用DAA(直接前方入路)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完成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左髖關節活動明顯改善。
  • 全髖關節置換後假體脫位危險因素的最新進展
    髖關節置換:是指將人工假體,包含股骨部分和髖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絲釘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以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脫位:指關節遭受外力作用,使構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礙。背景:全髖關節置換後假體脫位是關節外科面臨的難題,隨著關節外科手術技術的快速發展,術後假體脫位的問題愈發受到重視。
  • 【技術貼】揭秘人工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是指採用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製成一個人造關節,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但其手術技術、 產品理念和術後康復等多個環節仍需持續完善提高。對於青年醫生來說,行髖關節置換時,如何選擇好的體位與手術入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 人工智慧助力 幫老人精準置換全髖關節
    近日,南方醫院增城分院骨科利用AI HIP人工智慧輔助關節置換術前規劃系統,成功為一名62歲的骨折患者張先生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據了解,這是廣州市首例成功應用AI HIP 人工智慧輔助關節置換術前規劃系統進行的全髖關節置換術。
  • 大手術也能「日間手術」 省醫順利完成貴州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
    5月15日,記者從貴州省人民醫院獲悉,日前,在省醫骨科孫立教授團隊、麻醉科章放香教授團隊以及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貴州省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患者李女士,51歲,患有雙側成人性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右側症狀較重,已於8個月於省醫行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患者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近期患者左側髖部疼痛加重,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李女士再次找到省醫骨科孫立教授,來到骨科門診後。
  •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後的影像學評估
    背景: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後難免發生併發症,目前臨床常用術後評估的影像學手段多種多樣,各有利弊。目的:介紹X射線片、CT、MRI等影像學檢查在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後療效評估方面的應用價值及研究進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檢索 PubMed 資料庫、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中2000至2020年出版的文獻,英文檢索詞為「surgical injury,MRI,minimally invasive,muscle trauma」;中文檢索詞為「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影像,評估,肌肉損傷」,對微創全髖關節置換過程中不同入路的特點及其對髖周肌群影響的影像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
  • 圖文:上海首例接受無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圖文:上海首例接受無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4月14日,上海首例接受無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陳某(中)康復出院。三星期前,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醫院骨科專家曹明君成功地用無柄人工全髖關節替代傳統的有柄人工全髖關節,為類風溼僵直型髖關節炎患者陳某進行骨科置換手術,使這位21歲的年輕患者甩掉輪椅,重新下地走路。
  • 全髖關節置換
    介紹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是骨科手術中最具成本效益且一貫成功的手術之一 。THA可為患有退行性退行性髖關節骨關節炎(OA)的患者提供可靠的結果,尤其是緩解疼痛,恢復功能和全面改善生活質量。此外,進行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發育不全,先天性髖關節疾病(包括髖關節發育不良)和炎性關節炎症狀並非常見原因。股骨頭壞死平均出現在年輕的患者人群(35至50歲)中,約佔年度THA的10%。
  • 人工關節置換的常見問題解答
    在門診過程中,經常有患者詢問人工關節置換的各種問題,根據我們團隊的經驗,選取了大多數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在這裡給大家進行解答,希望能解決廣大患者心中的疑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時間:一般5--7天左右手術時間:一般1個小時左右住院費用:正常情況下,正常情況下,一般自費費用在1.5--4萬元左右(根據選擇的假體類型而定),均為進口材料,使用壽命可達
  • 直接前入路全髖關節置換的優勢及學習曲線
    髖關節置換:利用闊筋膜張肌與縫匠肌及股直肌與臀中肌之間的肌肉間隙顯露髖關節作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入路的一種微創技術。方法:檢索PubMed、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1956至2020年收錄的有關直接前入路全髖關節置換的文獻,英文檢索詞為「minimally invasive,direct anterior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腔引流管留置與管理方案的現狀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腔引流管留置與管理方案的現狀
  • 【直播】實操訓練營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一盞燈學習法教你!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其手術技術、 產品理念和術後康復等多個環節都在持續地提高完善。自國內開展人工關節置換伊始,孫永強教授對此項技術便情有獨鍾,從第一代假體到第四代產品,他都能如數家珍,瞭若指掌;從最初單純的假體植入到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特性的理想裝配,他已將對產品和技術的理解充分應用到手術操作的每一個細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