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張女士,在打桌球時不慎摔倒致左髖部疼痛劇烈,無法站立,來到我院急診科就診。經急診檢查後,以"右側股骨頸骨折"收入我院關節科。
患者入住關節科後,經詳細查體,確診患者為「右側股骨頸骨折GadenⅣ型」。關節科湯守營主任考慮到,患者62歲,年齡並不太大,且平時身體素質比較好,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常見病。為了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儘早恢復,為以後可以保持所喜好的運動習慣。湯主任組織關節科醫護團隊,以及麻醉科、心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多科室會診討論,研究手術風險性及安全對策,經過多方面的準備,確定為患者採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患者入院時髖關節影像)
股骨頸骨折Garden分型小科普
I型:不完全或外翻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但前後位和側位片無移位;
III型:完全骨折並部分移位,股骨頭與遠端骨小梁失去對線排列;
IV型:完全移位骨折,股骨頭與遠端骨塊內的壓力骨小梁平行;
通常將I型和II型劃分為無移位骨折,III型和IV型劃分為移位骨折,移位骨折的壞死、內固定失敗、骨不連發生率均高於無移位骨折。
關節科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順利開展。由湯守營主任親自主刀,胡強副主任醫師、李巖副主任醫師擔任助手,在手術室、麻醉科團隊和護理團隊的配合保障下,手術歷經1小時,術後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術後通過護理團隊精心的照料,未出現「壓瘡、肺炎、泌尿系感染」等骨科術後常見併發症。術後3天可下床鍛鍊,術後1周可扶助行器行走,術後2周傷口拆線出院,目前隨訪患者,關節活動度好,未見異常,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
通俗講就是在髖關節部位做手術,用人工髖關節假體替代原來有病變(或損傷)的髖關節,恢復病人髖關節功能。這類手術稱之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人(ARCO分級Ⅲ-Ⅳ級)和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有效的治療手段,該項技術成熟、治療效果可靠。
一.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人將出現明顯髖關節退行性病變,出現嚴重的髖關節疼痛,屈伸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病人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目前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晚期病變行保守治療無明顯療效,那麼可以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病人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無痛、並可以活動的髖關節。
二.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損傷,骨折後病人髖關節功能喪失,下肢不能負重行走;治療上可以選擇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內固定治療術後臥床時間長,心肺部併發症多,對於Ganden分型Ⅲ型和Ⅳ型股骨頸骨折病人,骨折端不癒合或出現股骨頭壞死機率高;為了減少臥床時間,預防長時間臥床引發的併發症,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成為較佳的治療方案。
三.手術適應症
1、股骨頭壞死:包括非特異性、外傷性、酒精性和藥物性股骨頭壞死。
2、退變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OA):髖關節疼痛明顯或伴有髖關節屈曲或強直畸形,影響關節活動功能。X線片顯示髖關節間隙明顯變窄和/或消失。
3、類風溼性關節炎(RA)和強直性關節炎(AS)的髖關節晚期病變:患者年齡都比OA小,選擇髖關節置換可以避免關節強直,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4、其它非感染性關節炎引起髖關節病損,有明顯疼痛、關節屈伸功能障礙。大骨節病、血友病性關節炎等。
5、股骨頭頸部腫瘤切除後無法獲得良好關節功能重建的病例。
四.影響人工關節使用壽命的因素
影響人工關節假體使用壽命的因素比較多,包括患者的原發疾病情況,關節局部骨和軟組織的質量,手術技術的正確應用,假體的設計及材質和患者對"新關節"的使用情況等。根據國內、外的長期臨床隨訪結果來看,人工髖關節置換後20年假體的生存率是非常高的。目前認為:60~75歲為人工關節髖置換術的較佳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