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菜的時候看到牛肉的價格的時候,都會感慨「豬肉和牛肉什麼時候一個價啊?」這不,去年豬肉特別爭氣,終於滿足人們的要求,往年十幾塊錢一斤的豬肉,終於和40多塊錢一斤的牛肉平起平坐了,也能傲嬌地上到40多塊錢一斤!
網友紛紛表示,不要再說「什麼時候房子和白菜一個價格了,我怕到時候白菜都吃不起!」
後來豬肉的價格一直維持在30多塊的價格,最近成都網友表示豬肉降價了,從原來的33元一斤降到了現在的20元一斤!因為是去批發市場所以每次去都會多買一些肉和菜回來,放冰箱慢慢吃。
那麼我們去選豬肉的時候該怎麼選呢?特別是我們去買菜的時候看到豬肉,卻不知道該買前半部分的肉肉還是後半部分的肉肉?
今天20年的肉攤老闆說漏嘴了,一不小心就說出了豬的前腿肉和後腿肉有什麼區別,該怎麼選。
一般來說,豬由於前腿的運動頻率比後腿大,所以前腿會比後腿嫩過一些,而且肉質比更細膩,吃起來口感比較嫩,適合炒菜比如農家小炒、紅燒肉、東坡肉這樣的菜,還有就是包子餃子的肉餡都比較建議買前腿肉。
當然價格可能也會貴一些,特別是豬前腳有一塊梅花肉,做紅燒肉最好不過了,肥瘦相間,肉質細膩,做出來的紅燒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膩。
豬的後腿肉由於不怎麼運動,所以肉質會比較結實,肥肉和瘦肉一般是明顯分層,肥肉在表表面,裡面是一層很厚實的瘦肉。後腿肉由於比較結實,適合做肉絲類的菜,比如魚香肉絲、青椒肉絲等,或者燉湯也很適合選擇後腿肉,在製作之前記得醃製一下,加一些了解或者澱粉,可以讓肉變得嫩一些。
那麼平時去買豬肉的時候怎麼區分前腿肉和後腿肉呢?前腿肉會有很多筋膜一般看起來肥瘦相間,而後腿肉看起來肥瘦分明,豬的後腿就比較方正,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建議平時買肉能買前腿肉就選擇買前腿肉,不管是做什麼菜幾乎0差錯。而且在家下廚的時候豬的後腿肉由於肥瘦分明,很容易把肥肉和瘦肉分開,可以煎出一層油,但是前腿肉不一樣,一般很難像後腿肉那樣煎出很多油,但是非常適合做回鍋肉這種類型的菜。
好了,下課!今天有個課後練習,那就是買豬肉的時候我們一般選擇前腿肉還是後腿肉?留言區留言,我看看你們都有認真學習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