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復發?

2020-11-16 運動醫學鄭小飛主任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動作幅度過大或做劇烈運動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注意自身的護理工作,儘量避免身體損傷,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情況時,需馬上就醫復位,及時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

肩關節脫位的現象在年輕人群體中出現得比較多。一般年輕人在打球的時候,尤其是外展、外旋的位置時,一個暴力動作能就使肱骨頭從肩關節和盂肱關節中掉出來,當肱骨頭掉到前面時就屬於肩關節脫位。前向脫位的情況比較多,往後脫和往下脫的現象非常少見。

當發生肩關節脫位時,需要固定、冰敷,用毛巾把肩膀肘關節吊在胸前,並且要馬上到醫院就診,找專科醫生進行復位。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避免復發?

二十歲以下的患者發生肩關節脫位後,一般保守治療的效果都是不好的,基本上復發率都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因為當發生脫位時,前方的關節囊和魚唇組織、韌帶關節和魚唇組織,就像衣物被撕開了一樣。

在復位之後,即使處理好了擺在中立位,經過兩個月的時間不動,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可能性會長得很牢,可能再次運動時就會發生再脫位的現象。

對於很多關節比較鬆弛的年輕人而言,很容易發生脫位的現象,脫位後採取保守治療之後,在輕輕一動後就又會發生脫位的現象,被稱為復發性脫位,是一種非常麻煩的情況。

因為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問題,可能肩俞骨頭被磨平、磨少或前方關節囊組織已經因為反覆脫位變得非常薄弱,這個時候再進行手術,失敗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手術可能會比較複雜,可能需要骨移植或者是肌腱轉位。

因此建議需要運動的年輕人,可以在早期時通過微創手術縫起來,因為最早時前方的軟組織,包括魚唇組織、韌帶組織、關節囊組織非常的完整,縫合後可以像以前一樣好,但是在多次脫位後,患者前方的軟組織條件會變得很差,造成很難修補的情況。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復位?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復位?   肩關節脫位屬於生活中常見的骨科疾病,此病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比較大,這種疾病一般是由於暴力誘發的,對此,患者們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會引起關節活動障礙,肩關節脫位的康復和急救措施有一定的關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的原因、症狀和急救措施。   肩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 肩關節脫位應避免再脫位 日常該怎麼做呢?
    肩關節脫位也是在意外中遇到的情況,想要做好身體的預防,大家在日常應該注意做好這些保養,後期的恢復等,這些對疾病的恢復都是很不錯的。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這 一點大家一定要重視其中的護理,做好預防和治療。那麼,日常想要肩關節脫位避免再脫位,需要怎麼做呢?平時大家要做好哪些事情呢?
  • 肩關節脫位應該如何預防?採取這些措施,或可有效避免
    生活中關節的損傷很常見,尤其是像肩關節這樣活動範圍比較大的關節,在運動的時候,經常因為做了一些超過自身範圍的動作而引起損傷,肩關節脫位就是常見的類型。脫位後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我們需要及時就醫處理。肩關節脫位如何預防?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肩關節首次脫位、二次脫位、反覆脫位,「傻傻分不清」?
    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有些人會出現反覆脫位,甚至自己知道如何復位,但依舊避免不了脫位的情況,這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麼,面對肩關節脫位,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直接復位還是要手術治療?手術能根治嗎?
  • 肩關節脫位與肩關節半脫位的鑑別診斷與治療(下)
    牽引推拿法是肩關節脫位急救方法。這種辦法需3個人配合操作。病人坐住,一助手雙手抱住患側腋下,另一助手握著肩關節脫位病人手腕部,將患肢外展30—40度,兩助手作對拉牽引,並緩緩外旋患肢,術者雙手握住肩部,並將肱骨頭向關節盂推動即可復位。
  • 肩關節脫位了怎麼辦?
    青壯年患者出現肩關節習慣性脫位的機會很大,如果再次出現脫位,或者在一定的體位出現不適,就應該到醫院就診,拖延只會加重病情。  中老年患者肩關節脫位除了容易合併骨折外,還容易並發肩袖損傷。肩袖是保證肩關節可以正常活動的重要結構。如果復位後還有明顯的疼痛和不適,應該到醫院就診,詳細檢查是否有肩袖損傷存在。
  • 因運動導致的肩關節脫位如何防治?
    在全身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50%,其中在衝撞性運動導致關節脫位中發病率較高。   肩膀一聽就不服氣了,為什麼我這麼容易掉呢?其他關節憑啥比我牢固?這就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了。
  • 揭秘 | 什麼是肩關節脫位和復發性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十分靈活,活動範圍非常廣,但同時穩定性較差。正因這些特點,肩關節更容易發生脫位。據有關研究報告指出,肩關節脫位在人體關節脫位中佔比近45%。肩關節脫位常常發生在體育鍛鍊的接觸性運動項目中,如足球、籃球、柔道、摔跤等,另外在交通事故中也很多見。
  • 【科普】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它在多個方向上都能運動,如向前、向上、外展、內收、以及後伸等。關節脫位如果不及時處理,會使人感到很痛苦。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肩關節脫位、脫位了有哪些症狀、如何處理等問題想必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些關於肩關節脫位的一些知識。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的建議仔細聽聽
    有一些患者有這樣的問題,在出現過一次肩關節脫位之後,之後很容易便會再次出現脫位。有一些在劇烈的運動中出現再次脫位,有一些甚至是在睡夢中就會出現脫位。為此,如何防止肩關節再次脫位成為了很多患者的一個想要了解的事情。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我應該選擇手術還是手法復位呢?復位後以後怎麼預防再脫位呢?……今天由陳疾忤教授來為大家講解「肩關節脫位」,為你講解長久以來被輕視的「肩關節脫位」。PART.01為什麼脫位的大多是肩關節?非習慣性脫位患者不推薦自行手法復位,在此不多做介紹。手法復位不能修復損傷的肩關節結構,仍然有著較高的脫位復發風險!尤其是年輕患者,採取非手術治療將面臨非常高的第二次脫位風險。
  • 肩關節半脫位?
    肩關節脫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關節脫位,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45%-50%,其中肩關節前脫位是最為常見肩關節脫位類型,佔95%以上。發生了急性肩關節前脫位後,首要的是進行肩關節復位。肩關節結構肩關節是全身活動範圍最大、最靈活的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盂構成的球窩關節,頭大盂淺,好比高爾夫球置於球座上,骨性限制少,因此容易發生脫位。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越早做手術越好
    在復位時,關節雖然復位了,但撕脫的韌帶組織往往難以恢復原位,因而此後肩關節缺少了前方的重要的穩定結構。之後,肩關節每次活動至較容易脫位的角度,就會因為前方缺少必要的阻擋結構而出現脫位,這便造成了肩關節的習慣性脫位。  現代研究認為,肩關節脫位是否變成復發脫位與患者初次發生脫位的年齡有密切關係。
  • 肩關節反覆脫位怎麼辦?
    程教授說,肩關節脫位的發展共有三個階段,即初次脫位、復發性脫位、習慣性脫位。不恰當地處理初次脫位會引起復發性脫位。而對復發性脫位不進行手術治療,極易發展為習慣性脫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分為兩個類型,分別是先天性和創傷性。
  • 肩關節脫位是怎麼造成的? 肩關節脫位的救治方法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是怎麼造成的? 肩關節脫位的救治方法   在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
  • 骨科基礎丨為什麼肩關節脫位治療如此坎坷?
    正常情況下,儘管肩關節活動範圍很大,但由於關節囊韌帶的限制,肱骨頭始終和肩胛盂處於對合狀態(圖1)。如果因為各種原因肱骨頭和肩胛盂喪失了對合狀態,則稱之為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的發生率佔全身各關節的50%以上,可以有各個方向的脫位,其中肩關節前脫位的發生率最高。上述小夥就是肩關節前脫位。
  • 肩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該如何治療?   肩關節是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為肩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它可分為前脫位於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時前脫位。青壯年男性為易患人群。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很多人有肩關節脫位的經歷,復位後絕大部分人都沒事了,但有極少數人以後又反覆出現脫位,輕者運動時發生,重者晚上睡覺抬手時也會脫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習慣性脫位,骨科醫生稱之為肩關節不穩定。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關節外科楊梁主任提示,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反覆發作會帶來一系列骨損傷。
  • 肩關節半脫位如何預防及康復?
    01原因 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以岡上肌及三角肌後部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破壞及長期牽拉所致的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