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針媽媽最好陪伴 新生兒有「疼痛記憶」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父母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小寶寶在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康復出院回到家後,時常在睡夢中驚醒並且大聲啼哭(夜驚),是否因為在接受治療時經受了打針的皮肉疼痛而出現夜驚呢?打針輸液的疼痛會不會有長時間的記憶呢?打針的疼痛會不會對小孩的智力有影響呢?

  打針也許是醫學治療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無論是接種疫苗還是注射治療藥物,其疼痛感都讓人難以釋懷,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更是如此。特別對家長而言,小孩痛在身,父母痛在心。

  人們對於一些重大的身體創傷總是記憶猶新,即使是幾十年以後,仍然能想起創傷所帶來的劇烈疼痛,但是,人們並不能清晰地回憶起2-3歲以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更沒有嬰幼兒時期的印象。所以,人們往往會認為,新生兒沒有記憶,特別是疼痛記憶。可是,事實卻是如此嗎?新生兒時期受到的疼痛對小孩究竟有沒有長遠的影響?

  新生兒有疼痛的記憶

  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教授說,新生嬰兒並不是沒有疼痛記憶,而是他們的記憶都變成了潛意識。一般人最多只能回憶三四歲之後的事情,3歲之前的記憶,包括愉快的記憶,疼痛的記憶,並不能在腦海裡保存為鮮明的畫面,它們都轉化成了潛意識。該院兒科醫生譚小華說,如果新生兒被傷害(如注射,手術等),同時又得不到應有的母親的照顧(如母子隔離),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對外界產生出一種情緒上的抗拒,在成長中會更多地表現為壓抑、孤獨和在學校中有不良行為。國外有調查顯示,經歷過一次以上創傷性經歷的患兒,出現生活質量下降、精神障礙、情感角色障礙、社會角色障礙、活力下降的現象比較多。發生情緒壓抑、有孤獨感或者在學校中有不良行為的機率也較大。這說明,新生兒對以往的不良刺激確實是有記憶的。

  怎樣減輕寶寶打針時的疼痛

  為了減輕寶寶打針的疼痛,針頭都會做得儘量細。因為疼痛感是皮膚組織中的感受器受到了針頭的刺激而引起的,針頭越小刺激的感受器也就越少,疼痛的感覺也就越小。

  另一個與疼痛有關的因素是針頭扎入的深度。傳統打針方法是由護士根據經驗來掌握扎入的深度,從而有可能因為扎得過深或過淺都會增加挨針者的疼痛。為此,為嬰幼兒設計的注射器都又細又短,寶寶打針時的痛苦就可以減輕。

  此外,崔其亮說運用娛樂、談話等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減少孩子流淚現象以及減輕痛苦的。國外曾有調查顯示,催眠、分心、遊戲等多種方法以及萬花筒、木偶和機器人等玩具,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抽取血樣、打針等醫學治療中轉移。所以,有的兒科在兒童病區裡播放輕快的音樂、安裝有線電視、擺放滑梯等玩具,可以供寶寶們隨時聽著輕快的音樂、看卡通片、玩遊戲,以減輕治療帶來的痛苦。

  除此之外,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也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可以鼓勵孩子,在心理上與他一起分擔痛苦。但要注意一點:父母尤其是母親可能會感到驚慌並把這種憂慮感傳遞給她的孩子。所以,兒科醫生也會積極同父母溝通,讓他們通過對話、鼓勵等方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輕打針時孩子的疼痛。(葛峰)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知識】新生兒體檢打針抽血注意事項
    新生兒體檢打針抽血注意事項
  • 寶寶害怕打針,大哭大鬧怎麼辦?這三招讓寶寶不再懼怕打針
    芒果的親子綜藝《媽媽是超人》中,有一期的節目內容是演員賈靜雯要帶五歲的女兒咘咘去醫院接種兒童疫苗。已經經歷過打針的咘咘十分抗拒,看到媽媽開車將自己帶到了醫院樓下就開始大聲哭鬧,死活不從車裡出來,一直喊著讓媽媽快點回家。
  • 寶寶怕打針怎麼辦?消除孩子打針硬塊的方法
    寶寶怕打針怎麼辦呢?學齡前兒童怕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生病後不得不去醫院打針,這可要如何幫孩子緩解怕打針和打針的疼痛呢?如果家長為此感到苦惱,不如就先來看看小編關於寶寶怕打針的應對策略吧。
  • 新生兒打針哭得厲害怎麼辦?護士情急之下一塞手指寶寶馬上止哭
    導讀:疼痛總會使人精神緊繃,而且每個人對疼痛的忍耐程度也不一樣,其中新生兒更是因為不諳世事,難免會大聲哭泣。但很多新生兒都因為剛出來不久,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很容易就會生病,以後就需要打針治療,疼痛也是必須要面對的。
  • 用盡了洪荒之力 為什麼寶寶還是怕打針?
    寶寶怕打針怎麼辦呢?學齡前兒童怕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生病後不得不去醫院打針,這可要如何幫孩子緩解怕打針和打針的疼痛呢?寶寶怕打針的預防方法孩子怕打針,很多情況下是父母製造的「害怕」——「你不聽話,帶你去打針」,是許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嚇唬孩子的殺手鐧。殊不知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本來針扎到孩子身上,孩子哭是正常反應,哭並不是害怕打針,而是感覺到疼痛才哭。孩子第一次打針後,有了疼痛感,而家長不斷用這種痛苦來提醒孩子,「你不聽話,帶你去打針」。
  • 寶寶怕打針,一打針就哭鬧,4招讓寶寶勇敢起來
    一聽到要去打針,就嚷嚷著:我不打針,我不打針。那麼如何緩解孩子如此畏懼打針的心理呢?寶寶為什麼這麼怕打針呢?為了孩子健康,接種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小寶貝一打針就開始哭鬧,醫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主要有三。
  • 寶寶打針不哭,真的好嗎?
    【觸覺發展】系列文章之002有一位媽媽曾經跟Annie說,她的寶寶超級勇敢,10個月的寶寶打針不哭,當爹媽的都驚喜壞了。可這到底是寶寶這麼小就能夠克服疼痛感覺,還是ta壓根沒啥感覺疼呢?寶寶打針不哭真的好嗎?咱還是先別開心得太早!打針是哭好,還是不哭好,我們先了解下寶寶的觸覺是如何發展的。
  • 孩子害怕打針怎麼辦?醫生:家人陪伴很重要
    「孩子對4歲前的事情基本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對於涉及危險的部分記憶卻能被保留下來,這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使然。打針就是這樣,它帶來的是疼痛,疼痛關聯著危險,這些記憶就順理成章地保留了下來。恐嚇、羞辱這些招數基本不管用,有的乾脆手腳並用,三下五除二,武力解決,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恐針心理。」 怎樣才能科學地讓孩子配合打針,減少打針帶給孩子的恐懼呢?
  • 寶寶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Jiaojiao作品最近有媽媽跟我聊天說,她的寶寶超級勇敢,10個月的寶寶打針不哭,當爹媽的都驚喜壞了
  • 6個月大嬰兒打針的時候突然說了一句「真疼啊」!寶寶打針不哭鬧竟然不太好!
    果然人的潛能都是逼出來的啊~最近有媽媽跟我聊天說,她的寶寶超級勇敢,10個月的寶寶打針不哭,當爹媽的都驚喜壞了。可這到底是寶寶這麼小就能夠克服疼痛感覺,還是他壓根沒啥感覺疼呢?寶寶打針不哭真的好嗎?咱還是先別開心得太早!打針是哭好,還是不哭好,這是跟寶寶的觸覺發展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寶寶的觸覺是如何發展的?觸覺是人類非常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建立與外界的聯繫。
  • 寶寶打針怕疼怎麼辦?直接告訴寶寶打針疼就好了
    於是,就產生了不信任感,結果便是每次打針的時候,父母越說不痛,寶寶越害怕。這種怕不僅僅是對疼痛的恐懼,更多是來自內心的矛盾。1.告訴孩子打針有點疼我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就不該做出欺騙孩子的事情,如實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疼,不過一會兒就好了」,讓孩子對疼痛有了一個心理預期,會比沒有心理準備要好得多。
  • 「話癆寶寶」打針,與醫生交談消除恐懼,被網友點讚
    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扎針了。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阿姨,不要讓我流血。請不要傷害我。」陶濤變成了一個「嬰兒健談者」,並不斷與醫生交談,「姨媽,請保持溫柔!」
  • 新生兒有多難帶?二胎媽媽幫你解決帶娃難題
    因為想要給寶寶更好的口糧,大補特補,結果導致堵奶,胸硬得和石頭一樣,寶寶吸不出,而媽媽又疼痛不已;因為寶寶拉肚子,所以,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清洗寶寶的屁屁,所以,媽媽的日常不得不頻繁的奔波在餵奶和洗屁屁中,沒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 媽媽最擔心新生兒感冒、咳嗽問題與解答!
    2、新生兒感冒怎麼辦  寶寶感冒後,如果是輕度的,往往發熱,全身症狀、呼吸道症狀等都比較輕,病程約1至2天,可自行緩解。媽媽不必太擔心,只要多留意寶寶的體溫和各方面的精神狀態。因為感冒後的持續2至5天屬正常病程。最好去一下醫院,讓兒科醫生針對寶寶的病情配一些感冒藥,只要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定期服藥就可以了。
  • 媽媽的搖籃曲,寶寶睡眠曲
    但是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寶寶睡前聽,選好寶寶睡前音樂,對幫助寶寶愉快的睡眠是有好處的。媽媽需要知道的是,一般寶寶睡眠曲最好是純音樂的形式,有歌詞,會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當然有些寶寶因為專注地聽音樂,慢慢覺得累了就會困。不過寶寶睡眠曲最好還是沒有歌詞的輕音樂,或者是沒有歌詞的寶寶睡眠曲,但是曲調不要太強烈,不要抑揚頓挫太明顯,最好是輕柔舒緩,不要有太大起伏的音樂。
  • 「最不搭父子」火了,寶寶打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樂得合不攏嘴
    寶寶打預防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卻在旁樂得合不攏嘴,網友:是「最慘寶寶」沒錯了有位寶媽喜歡拍短視頻,經常在網上分享孩子的成長日常。這天,寶媽分享了一則爸爸帶孩子打預防針的視頻,沒想到竟然火了。@久久:心疼小寶寶,在毫無防備下被扎了一針,內心該有多麼絕望呀。@琳琳麻麻:是「最慘寶寶」沒錯了,本來心情很好,卻被突如其來的針嚇了一跳,這老爸實力坑娃。
  • 寶寶打針不哭不鬧,還被媽媽表揚真乖,半年後體檢才知竟然是病?!
    這個小寶寶是個十足的吃貨,打針前就在吃、打的時候也在吃、打完後還在吃,仿佛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事情都和自己無關,我只要手裡的這顆蘋果就足夠了。當針扎進寶寶白嫩的胳臂時,他也只是愣了兩秒,隨即繼續啃蘋果的動作。醫生和護士,圍觀的的其他家長都忍不住笑了。據悉孩子媽媽只是有一次偶然帶了零食給寶寶吃,沒想到當時寶寶就表現得對打針不那麼抗拒了,此後每次打針媽媽都要帶上孩子愛吃的食物。
  • 及時給予母嬰分離新生兒「第一次擁抱」 省婦幼40名「袋鼠媽媽」上崗
    上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首位「袋鼠媽媽」志願者正式上崗服務,該院40多名有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加入了愛心媽媽志願者行列,時刻準備著為母嬰分離的寶寶們奉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母愛,讓他們在新生兒室也能享受「媽媽」溫暖的懷抱。
  • 新生兒什麼時候就可以認出媽媽?有這3種表現,寶寶就肯定認得你
    新生兒什麼時候就可以認出媽媽?有這3種表現,寶寶就肯定認得你每一個生命的降臨都充滿了神奇。我們都知道孕育一個生命的不容易和艱辛。但是為了生命的延續,每個女生都經歷了蛻變。那麼孩子在認出媽媽的時候,會有哪三種表現呢?第一,尋找媽媽的聲音。
  • 新生兒寶寶遭遇「攝影套路」,住進ICU,媽媽貪小便宜害了娃
    文/孕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孩子成長的每一天,給予父母的都是刻骨銘心的驚喜、難以忘懷的記憶,恨不得將他們變化的小模樣都烙印下來。也正是因為此,商家也抓住了父母的消費心態,趁機推出各種「滿月照」、「百日照」、「周歲照」等等新生兒寶寶遭遇「攝影套路」,住進ICU,媽媽貪小便宜害了娃案例:歷經十月懷胎,秋秋誕生下了一個足足7斤的大胖小子,全家老少都樂開了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