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時又稱&34;、&34;。古人說:&34;。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34;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34;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34;、&34;等習俗。
諺語是民間流傳比較簡單的話語,這種話語一般讀起來都比較的押韻,會非常的好聽。一般都是生活的一些經驗積累,所總結出來言簡意賅的句子。那麼夏至的節氣諺語,你都了解多少呢?
關於吃方面的:冬至餃子夏至面(山東)。夏至餛飩免疰夏"(武進)。 吃了夏至面,一天長一線(河北)等等。
關於天氣方面的: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夏至雨點值千金(南方)。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南方)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等等。
夏至如何養生?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慾欠佳,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並且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運動過程中及運動結束後可多飲淡鹽開水、綠豆湯,禁大量冷飲,以免胃腸道痙攣。運動後應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以免體表擴張的血管驟然收縮損傷心腦血管系統。冷水刺激擴張的毛孔驟然收縮,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也易致中暑。夏季飲食宜清淡,多溫熱熟食、少冷飲生食。天熱人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必須加強蛋白質的補充,不可貪吃涼菜、蔬果而偏廢穀物、肉食、牛奶、禽蛋類的攝入。
夏季人們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養生專家提醒說,為防止「中暑」,要保持樂觀情緒,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循環;居室要通風,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冷處理,以消除苦悶,維護良好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