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的曬譜節,中國自古就有「六月六,曬家譜」的習俗。適逢曬譜節,河南省王姓文化研究院、河南王姓企業家俱樂部、河南王姓尋根家譜館就館藏部分家譜網絡曬譜,以弘揚祖德,宣揚王氏文化。
1、河南省焦作市王褚村王氏總譜
編修於2009年,有王褚家族理事會會長王啟儉主持編修。此前曾編修過7屆,最早編修於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始祖諱午。館藏編號(豫王藏3312)
2、鄂渝王氏宗支譜(重慶石柱天泉,湖北五峰鄉,利川都亭)
譜載稱三槐堂後裔,又立堂號崇本堂,傳說從湖北麻城遷江西--貴州,洪武二年鳳、凰、經兄弟三人入川,本枝始祖諱經,宗支祖德遠、德潤、德培、德洪開枝散葉,祖上有「九子王」傳說。主編王成棟。館藏編號(豫王藏3319)
3、甘肅渭源潘家莊王氏家譜
本枝王氏相傳為河州黃泥灣廟灘人,清同治遷入渭源縣鍬峪鄉古樹村潘家莊定居,可考始祖為清末九品官員,諱彥林,配郭氏臘月。王平安編著。館藏編號(豫王藏3320)
4、天津靜海嶽家莊王氏族譜
傳說為山西移民,初居王官屯(有說王官莊),再遷青縣陳缺屯,居數世,大約明嘉靖年間,始祖諱琛,遷至靜海嶽家莊立祖。目前家譜已經九修,二修於清道光年間。有三槐堂的傳說。王學忠捐贈。館藏編號(豫王藏3314)
5、陝西定邊王氏族譜
本枝王氏為太原王氏,明初洪洞移民遷至陝西合陽,明朝萬曆年間回遷至山西臨晉西關,清嘉慶道光年左右走西口,到陝西定邊落戶,本枝派祖諱忠(存禮)。館藏編號(豫王藏3315)
6、遼寧營口王氏宗譜
本枝王氏祖籍濟南府小王莊8甲7舍,先在太平莊安身,1651年遷居營口市高坎後中心堡,形成坑王家。一世祖諱金,二世祖三兄弟諱啟山、孝山、樂山,其中老三樂山走散失聯。文革中家譜被毀,導致第四世至第十世無確鑿世系傳承,目前傳承至十九世。祖上有小雲南傳說。王佩勇主編。館藏編號(豫王藏4201)
7、甘肅省蘭州市金城王氏家譜
根據世系圖,本枝王氏始祖諱天祿,號子永,元末明初人,進士出身,官居禮部侍郎,祖籍無錫,洪武元年遷甘肅金城蘭州。截止修譜時已傳承二十四世系,六百三十六年。主編王汝珊。館藏編號(豫王藏5301)
8、鄭州市惠濟區東趙王氏
東趙王氏祖明初自山西洪洞遷至河南,兄弟三人中長門失聯;二門遷於惠濟區(原邙山區),至今已經六百年;三門遷往上蔡縣。遷往惠濟區的又分三枝,長門居戶莊,名諱無考;二門諱進禮居東趙;三門諱進義居關莊。2015年三門共同努力,完成本次家譜編修,此時已繁衍十三世。館藏編號(豫王藏5203)
9、平頂山郟縣冢王街太原王氏族譜
家譜記載明初洪洞縣遷民,王氏九兄弟有去山東、安徽、江浙、湖廣、登封、嵩縣的,其中仁、智兄弟遷平頂山市郟縣冢王街定居,截止2015年修譜,已傳承二十六世,世系脈絡清晰無斷代。王獻賓主編。館藏編號(豫王藏5303)
10、登封市遷民堂王氏家譜
登封遷民堂王氏始祖諱涉遠,為明初洪洞縣遷民至王上村,截止家譜2017年編修已經傳承二十八世。主任編修王曉慧。館藏編號(豫王藏5201)
未完待續
(圖文編輯 王朝利 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