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總說北京小吃粗糙,但其實一碗黏糊糊的炒肝就用了10多種配料

2020-12-21 豆果美食

老北京小吃的代表之一:炒肝,很多人都不陌生,老北京人都好這口。不過很多外地人都接受不了,像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北京菜印象不好,什麼滷煮,炒肝,爆肚,豆汁兒等等,就連一碗全國聞名的炸醬麵,明明用了那麼多的炸醬,但是我吃著還是覺得這碗面沒啥味道。

但是我覺得北京小吃就是有一種魔力,一種讓你慢慢愛上的魔力,我現在是越吃越喜歡北京小吃了,不像川湘味道那麼下飯,也沒有淮揚菜的精緻,但是就是這種不輕不重的口味反而越品越有魅力。可能還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但是我已經是個麻醬蘸一切,豆汁兒當早飯,爆肚滷煮炒肝不吃就會很想的南方人了。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我已經學會在家自己炸灌腸,做炒肝了……

今天就分享給你們我在家做炒肝的方法,也不知道地道不地道,但是我吃著和在京菜館裡的沒啥區別。 其實炒肝的做法不算簡單,但也是能自己在家做著試試的。乾淨、料足是自己做的兩大優勢。

(分享自豆果美食達人 國明的下午茶時光)

準備食材

別看這碗炒肝沒啥顏值,看著稠乎乎的,這配料可毫不含糊,不是水澱粉勾芡就完事了。

主料:

豬大腸300克,豬肝200克

去腥除味調料:

食用鹼面 2大勺,白醋 1大勺

調味料:

蔥1棵,姜 5片,蒜 5瓣,料酒 15ml,鹽 4克,老抽 15ml,糖 5克,澱粉 50克,水100m l

料包:

花椒30粒,香葉3片,草果1個,桂皮1塊,小茴香1/8小勺,丁香3個,肉豆蔻1個,大料2個

料包的香料種類多少一兩種不礙事,但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蔥、姜不可缺少。詳細做法

1、處理豬大腸:先用清水衝洗幾遍,將大腸的內面翻過來,用剪刀剪掉多餘的油脂,在腸的內面撒上鹼面,用手將整個內面揉搓乾淨,再仔細將豬大腸衝洗乾淨

2、在清水中加入白醋,將豬大腸放入浸泡10分鐘,再用水衝洗幾遍。這流程,一點不能馬虎,否則不乾淨也有腥味。你更相信自己做的還是外面賣的?

3、將豬肝洗淨,切薄片後反覆用清水浸泡幾遍,20瓣蒜切成末備用。

4、鍋中加水煮沸,下入豬大腸焯燙1分鐘撈出,再下入豬肝焯燙15秒撈出。

5、將鍋洗淨,再加入水,放入料包和蔥、姜、蒜等調料。水開後放入豬大腸,煮25分鐘左右,再將豬肝入鍋中煮半分鐘,將大腸和豬肝撈出,大腸從中間拋開切塊備用。

6、將鍋中的調味包取出,濾除蔥姜蒜,再將湯過濾兩遍,過濾網上墊廚房紙巾,濾除的湯汁更純淨。

過濾時墊廚房紙巾能很好的去除腥味,如果有濾咖啡的紙網更好,可以替代紙巾。7、過濾的湯汁再倒入鍋裡,繼續加熱,加入老抽調色,加鹽和糖調味。

將澱粉和水混合成水澱粉,慢慢倒入湯中勾成濃芡,再將切好的腸和豬肝放入即可。

關火放入蒜末,即可食用。出鍋的蒜末一定要多放,可以去異味。

炒肝小知識

看到「炒肝」這兩個字,你剛開始可能會認為它是「炒的肝」,但看完做法,其實炒肝既不是用炒的,也不都是肝兒。除了豬肝兒,還有豬肥腸,但是沒心沒肺哈,(有句老北京損人的歇後語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就是說比較二,沒心沒肺。要是有人跟你說,你這人怎麼跟滷煮似的,估計也不是誇你那可能是說你雖然有心有肺,但是心眼多想法多玻璃心吧。)

北京天興居的炒肝是正宗發源地,現在炒肝依然是它家招牌。不管什麼時候來他們家,你都要做好排隊的準備,它可是大名鼎鼎的網紅老店。

另外,炒肝的喝法還頗有些講究呢,老北京人都是一手託著碗底,嘴唇順著碗沿轉著喝。既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兒,要的就是那份生活中的從容與自在。前段時間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裡面,福子爸就教了郝澤宇應該怎么正確地吃炒肝。

還有,以前盛炒肝的碗都是底尖口闊的喇叭形狀,啥意思,節約成本,看著多實際少唄,嘿嘿。

相關焦點

  • 北京小吃(二)——漢食篇(附炒肝做法)
    上一篇介紹了北京小吃中經典的幾樣宮廷小吃,這篇來說說漢民小吃。漢民小吃裡以滷煮火燒、炒肝、燒麥、褡褳火燒和肉末燒餅為主。滷煮火燒滷煮火燒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城南的南橫街。相傳是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動物的下水來代替。滷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最初的滷煮出自於宮廷的「蘇造肉。」
  • 「京味小吃」北京人到哪兒都不能忘了那一碗「沒心沒肺」的炒肝兒!
    北京人到哪兒都不能忘了那一碗「沒心沒肺」的炒肝兒!老北京的這些小吃裡,屬炒肝最「名不副實」:雖說是肝,但主料卻是大腸,不用大火爆炒,而是寬汁慢煮。一碗講究的炒肝兒,鮮香滑嫩,配上二兩包子作早飯, 咣當那麼一口下去,嚯!接下來這一天渾身都有勁。
  • 一碗炒肝迎來,是美味,更是記憶,被讓北京小吃變成你的回憶
    炒肝兒是咱北京人喜聞樂見的早點,從宋朝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用的也是豬下水,肺頭、肝兒和大腸為原料。鮮魚口的「會仙居」首創不勾芡炒肝而名揚京城,有歇後語稱「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這炒肝兒雖說叫炒肝,但其實是以大腸為主,輔以肝和肺。焯水放口蘑湯、豬骨湯等煮,開鍋以醬油調色,最後勾芡撒上生蒜,這口兒地道的北京早點就算成了。
  • 老北京最愛吃的炒肝,美味吃法還不能用勺,排長隊也要吃一碗
    在北京呢有這麼一個說法,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這說的就是姚記炒肝,說實話,小廚是南方人,慕名而來,在此之前小廚也吃過北京的炒肝,也許沒有吃到最正宗的,口味一般般吧,所以在聽到同事的指點,難得來趟北京,得嘗嘗這正宗的炒肝。這算個探店吧,另外也算踢館,呼呼!
  • 一碗炒肝,打開北京人百年的飲食文化
    北京是明清的都城,也是故宮的所在地。古色古香的文化賦予了北京古都的美譽。人們往往會在北京的前面加上老字,其實要論歷史,北京並不能排在前列。可為什麼唯獨北京會被稱之為老北京呢?我想,這與北京人的飲食文化是有一定關係的。
  • 北京鼓樓腳下姚記炒肝店 不大的門面接待海內外賓客
    北京鼓樓腳下有一家飯店,姚記炒肝店,很有名。這家店招牌上一句廣告語,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下面寫的是主營項目,包子炒肝,滷煮火燒,還有其它的小吃。姚記炒肝店並不像慶豐包子那樣遍地開花,姚記炒肝店更穩紮穩打。姚記炒肝店現在主營的有豬肉大蔥包子,豆汁,驢打滾兒,炸焦圈,黑加侖,老北京炸醬麵,肉餅,炸春卷,糖卷果,炸灌腸,炸咯吱,還有麻豆腐等等,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最早是個北京市民的早餐鋪,後來什剎海旅遊旺了,遊客來品嘗的很多。
  • 北京小吃炒肝兒的介紹及做法
    1900年,當時《北京新報》的主持人楊曼青去前門外「會仙居」吃飯。這家飯館當時賣白水雜碎,楊曼青見桌上、地下扔了不少豬心、肺等下貨,就給掌柜的出招兒說:「你們乾脆把白水雜碎中的豬心、肺去掉,只留肝、腸,再加上醬色,然後勾芡,起名叫炒肝。這些日子我在報上為你們宣傳一下。」掌柜一聽連聲叫好。於是按楊先生的辦法做,又加上大料、生蒜、黃醬等佐料,最後用口蘑湯勾芡。
  • 北京,到底有什麼小吃?體驗北京風味,感受北京小吃風流
    北京小吃最初記載600多種,數一圈,舌頭都打轉兒,現如今剩下的100多種,說出哪個都讓人垂涎欲滴,一起來拾起北京小吃時光沉澱的老味道吧!在整個秋冬,穩坐北京街頭小吃第一的自然是冰糖葫蘆。最後在茶湯上撒上芝麻、白糖和葡萄乾等配料即成。成品吃起來又香又甜又滑爽,有一股穀物樸實之氣,給人以親切感。炒肝,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傳統風味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地道的老北京炒肝湯汁濃稠油亮,帶有蒜香味,吃起來肥而不膩。
  • 北京王府井小吃街,去過一次並不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也是眾多網紅小吃街之一。去北京遊玩的小夥伴們都會在王府井打個卡。而我在最近的一次去北京的時候,也忍不住去王府井看看。作為一位並不資深的美食小編,當然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時不時的多嘗試各種美食。
  • 一碗炒肝,只有老北京懂它的味道
    但是還好有老天幫忙,這哥仨認識一個報社的記者,也給他們出主意,讓把豬肺,豬心都給去掉,加上醬料,勾濃芡,給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就是現在的炒肝,很多人都在這裡起了疑惑,還有好奇心,炒肝明明就是煮的,但是為什麼要叫炒肝,但是這三個兄弟這麼說了,說豬下水的肝在煮之前經過炒了,明眼人一聽就是應付事的,後來也就這麼回事了,從這開始,就叫炒肝了其實炒肝就是煮出來的,有人跟小編說過
  • 老北京的傳統小吃之一,流傳到現在的炒肝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北京的小吃,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小吃有很多,並且有很多的外地朋友並不是很能吃得慣,但是喜歡吃的人,會覺得好吃到不得了。就是從骨子裡的喜歡。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但是我還是最喜歡吃的就是炒肝。每次吃上一碗炒肝,就感覺全身都很舒服。
  • 北京特色美味炒肝
    醇香誘人的美味——炒肝老北京人對於這道菜一定是相當熟悉了,在眾多京菜中,這是最被人們熟知和廣為傳頌的,影響力和烤鴨可以比肩,炒肝主要用豬肝可大腸烹飪而成,湯汁成糊狀,嘗起來有點像胡辣湯的口感,許多南方妹子可能難以接受內臟的味道,但是對於喜歡的人而言
  • 吃遍全京城炒肝!
    前幾天一個妹子留言問能不能推薦北京好吃的炒肝店說到這炒肝啊可謂是咱老北京人的心頭愛了這家炒肝不便宜,但分量說得過去,處理得乾淨,豬肝嫩湯汁濃,口感地道,早飯一碗炒肝三兩包子別提多爽了!肝多腸爛,蒜香撲鼻,湯稠且清亮,呲溜呲溜一碗下肚,連澱粉糊糊都給刮乾淨咯,到底是老字號的手藝。
  • 老北京用一碗炒肝告訴你,下水有什麼好吃的!
    名字叫「炒肝」,卻不是炒出來的?說是叫炒肝兒,但是第一次見的人都會奇怪,這一碗勾芡的湯糊,裡邊還有好多燴腸子,既沒有炒,肝又不多,為什麼不叫燴腸子而叫炒肝呢?這還得從「炒」字說起。一說,炒肝的炒字源於滿語 「colambi」,是濃汁熬煮的意思,一些民俗學者,比如灜生老先生在著作中都採用了這個說法。但是《康熙字典》裡面對炒的解釋有一條是:「《集韻》熬也」,《集韻》是中國宋代編纂的按照漢字字音分韻編排的書籍,可見在古語中,「炒」就有水煮的含義。一道北京小吃「炒紅果」的炒也是這個含義。
  • 是時候為炒肝兒說句公道話了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9年前,還是副總統的拜登來北京,美國駐華大使館想帶他去嘗嘗北京小吃。於是他們去了姚記炒肝,點了5碗炸醬麵。結果,炒肝的「黑粉」就跑來說:「你看,連外國人都知道來炒肝店不能吃炒肝兒。」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炒肝兒被黑了。
  • 天興居炒肝,老北京第一炒肝,始於1862年,肝香腸肥,地道味美
    寫在前面來到北京,名菜得吃個烤鴨解解饞。小吃得嘗嘗北京地道的早餐,除了豆汁兒,還有一味非常不錯,非常地道到美食,那就是炒肝。北京賣炒肝的不少,但是口味,一言難盡,大多不理想,感覺老老實實,真材實料的館子是越來越少了。想吃一碗地道的炒肝,不容易。但有一家,許多網友都極力推薦,說保證不會失望,就是這家百年老店——天興居。
  • 吃炒肝不用勺,沙茶麵裡放牛奶,這些經典早餐原來一學就會!
    炒肝兒不用勺,隨意而自信地用一隻手託著碗底兒,轉著圈兒,就著空氣,吸溜吸溜地拿碗邊往嘴裡喝,用北京話來說就是「忒兒嘍」;包子不用筷子夾,用手直接拿著吃,咬一口再沾點炒肝兒的汁兒,那才叫一個香~
  • 老北京的吃食——炒肝
    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發現,大家對於通常的美食,似乎都興趣不大,但對於大道邊、小道沿、犄角旮旯胡同裡的小吃倒是興趣滿滿,得,那今天咱們再說一個代表著老北京味道的小吃——炒肝。老北京人有的時候形容一個人比較大大咧咧的,會說「你就是一碗炒肝,沒心沒肺的。」這話乍一聽,有點懵,好好一人怎麼成炒肝了呢?
  • 老北京都不一定全知道,一碗炒肝兒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芝麻君現在就開始琢磨:明兒早起來,去哪兒吃包子、炒肝?說到炒肝,沒吃過的人,可能以為是清炒、爆炒的肝尖之類。其實不然。有句老話說:「稠濃汁裡煮肥腸,一聲過市炒肝香。」炒肝和滷煮、爆肚一樣,可以說是動物下水的「逆襲」,被稱為「北京小吃老三樣」。
  • 北京小吃炒肝的正確打開方式,悄悄告訴你,老北京人都這麼吃
    在北京生活得久了,我吃飯也有了自己的獨特偏好,就說這早餐吧,每周要不吃上一碗炒肝兒,這渾身就不得勁兒。待一碗下肚之後,走在寒冷的戶外,也有一種冬日暖陽照在身上的熱乎勁兒,渾身沒有一處不舒坦的地方。這用北京話來講,就是吃得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