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小吃」北京人到哪兒都不能忘了那一碗「沒心沒肺」的炒肝兒!

2020-12-21 大染缸頻道

北京人到哪兒都不能忘了那一碗「沒心沒肺」的炒肝兒!

老北京的這些小吃裡,屬炒肝最「名不副實」:雖說是肝,但主料卻是大腸,不用大火爆炒,而是寬汁慢煮。

一碗講究的炒肝兒,鮮香滑嫩,配上二兩包子作早飯, 咣當那麼一口下去,嚯!接下來這一天渾身都有勁。

"主席套餐":一碗炒肝兒,二兩豬肉大蔥

先上菜:

頭條/愛奇藝/抖音/微視搜索:大染缸頻道(點讚、轉發、關注)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間,北京就有了專門經營炒肝的店鋪,最早的一家要算前門外鮮魚口內的會仙居了.另外還有天興居,也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這兩家的炒肝最為有名.後來兩店合併,仍沿用了「天興居炒肝店」的名稱.

一百多年前,老北京的第一碗炒肝兒從這兒端了出來!

會仙居的炒肝兒——沒心沒肺!

起初在清朝,炒肝兒裡不僅有豬肝和豬腸,還有心和肺,且一般都不用澱粉勾芡.當時在群眾中流傳過這樣一句話俚語:「炒肝兒不勾芡,熬心熬肺」.大約在六十多年前才改為勾芡,並免去了心和肺,只選用肝尖和肥腸,加上蒜、醬等 多種調料製成,卻又因此落下「會仙居炒肝兒—沒心沒肺」的歇後語,至今炒肝兒的配料中仍然沒有心和肺。

炒肝兒為什麼不是炒出來的?

要說為什麼不是炒出來的,咱就得回顧一下歷史了。

炒肝兒是前門鮮魚口胡同的會仙居在1900年前後在白水雜碎的基礎上發明的。

當時這會仙居的「白水雜碎」生意比較慘澹。後來在一位北京《晨報》記者楊曼青的指點下,把這道白水雜碎裡面的豬心跟肺都給去掉、配上調料,這道白水雜碎也就正式變為「炒肝兒」。

但是《康熙字典》裡面對炒的解釋有一條是:「《集韻》熬也」,可見在古語中,「炒」就有水煮的含義。一道北京小吃「炒紅果」的炒也是這個含義。

是吃炒肝還是喝炒肝?

老北京對喜愛的菜品特別講究

以前,一到炒肝的時候如果看見別人拿勺吃的話,絕對會上去理論一番,這碗炒肝兒是喝的!不是吃的!

這炒肝兒以前是絕對不能用勺吃的。用勺一攪合炒肝兒就澥了,沒法喝了。好這口兒的老北京人得溜著碗邊喝,不用勺,「忒兒嘍」著喝。

不過如今大多都用勺喝了,您覺著呢,現今這炒肝兒該不該用勺?

「名不副實」—炒肝怎麼沒有肝呢?

「炒肝兒炒肝兒,怎麼沒有肝呢?」。經常有遊客不滿老字號「炒肝兒沒肝」鬧笑話,雖說是炒肝兒,但主料卻是大腸,肝兒就零星幾塊兒。

這是因為早年間都是肝貴,腸子便宜。那個時候有人去吃炒肝,要是說要一碗腸子多肝少的,店家得樂死。

北京哪裡的炒肝兒好吃?

天興居

追根溯源的話,這家炒肝算得上「根正苗紅」了。

會仙居名氣不必多說,公私合營的年代,兩家合併為一家,自此天興居就成了炒肝兒最耳熟能詳的老字號。1997年12月,北京天興居製作的炒肝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

炒肝兒做法

原料

豬腸(包括豬腸和豬皮) 幹澱粉

豬肝 精鹽

蒜 醬油

黃醬 醋

味精 明礬(洗腸用)

八角 豬骨湯

薑末 熟豬油

製作

1. 將豬腸泡入涼水中,洗去腸壁上的粘液.然後將腸翻過來,撕掉附在腸上的雜質、白油和黏膜,用涼水洗淨,在翻回原狀,放在盆裡,加精鹽、醋、明礬末,用手揉搓.揉一會後,用涼水衝淨,放在沸水鍋中燙一下取出.再用精鹽、醋、明礬末揉搓,最後用涼水洗淨.

2.將洗淨的豬腸盤成捆,分別用繩紮好後,將腸從一處剪斷(以便煮時使腸油流出),放在涼水鍋中,洗去外皮上的油,再切成四分長的小段(腸皮要切成八分長的段)

3.豬肝用水洗淨,切成一寸多長的菱形片.蒜去皮洗淨,砸成蒜泥.將熟豬油倒入炒鍋中,用旺火燒熱,下入八角炸出香味,再依次下入黃醬、薑末、醬油以及一半的蒜泥,炒成稀糊狀,即為熟蒜泥.

4.將豬骨湯(或清水)倒入鍋中,置旺火上燒熱,放入切好的豬腸.在將沸時,撇去浮油,再放入切好的豬肝及剩下的醬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鹽攪勻.湯沸後(不要久煮,久煮會把腸裡的油煮出來,使肥瘦癟抽縮,即不好吃,也不好看),立即用幹澱粉加涼水調稠,勾成芡汁,倒入鍋中,再煮沸,撒上味精攪勻即成.

特點

顏色醬紅,湯汁晶明油亮,稀而不懈,肥腸肝香,味厚不膩,適宜與包子火燒同吃.

相關焦點

  • 一碗炒肝迎來,是美味,更是記憶,被讓北京小吃變成你的回憶
    吃的時候您得配上包子,再沿著碗邊兒吸溜著吃,千萬不能攪和洩了,那就不好吃了。您要說大早上就吃這麼葷啊,那還真沒轍。北京人子一輩父一輩的就這麼吃的,習慣了,就好這口兒!來說說我和炒肝的見面,一碗美味,留下的是回憶。
  • 是時候為炒肝兒說句公道話了
    結果,炒肝的「黑粉」就跑來說:「你看,連外國人都知道來炒肝店不能吃炒肝兒。」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炒肝兒被黑了。不管是說北京早點不好,還是說北京小吃不好,都繞不過炒肝兒。只是如今想吃到一碗好炒肝兒是真不容易,有太多雜牌軍在拉低它的口碑,如果再繼續佛下去,沒準兒哪天就再也吃不到炒肝兒了......那怎樣才能吃到一碗相對優秀的炒肝兒?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炒肝兒的故事。沒準兒當你發現一碗好炒肝兒時,你也會愛上它。
  • 北京小吃炒肝兒的介紹及做法
    炒肝兒是北京早點的名小吃。每日清晨,賣炒肝的店攤眾多,愛喝這一口的人也很多。炒肝兒那醇厚的美味,真是一大享受。然而炒肝是怎樣興起的,就連老北京人也都不一定知道。偶好容易才找來炒肝兒資料,還有做法哦,下面介紹給各位食客吧。
  • 爆肚、炒肝兒、炸灌腸,為啥北京人都愛吃下水?
    本期導讀北京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只因為它的歷史政治地位京幫菜也讓眾多饕客流連忘返本月的「一城一味」,小槑(méi)哥將帶你領略博採眾長的北京美食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爆肚、炒肝兒、炸灌腸下水,也就是動物內臟,很多人連聽著都覺得難受,就更別說吃了。
  • 老北京炒肝兒,芡亮汁濃、腸耙肝脆、蒜香撲鼻,不愧為京城第一味
    老北京吃炒肝兒的動作和神態特別傳神,坐在胡同小鋪裡,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炒肝兒端上來,食客不動筷子不用勺,只是一隻手託著碗底,拇指慢推、四指輕搖、悠然地轉著,同時把嘴湊在碗邊上「哧溜」、「哧溜」地抿著,滿臉幸福的神態,這種喝法的妙處,即使喝到碗底,醇厚的湯汁依然腴潤,不澥不涼。
  • 老北京都不一定全知道,一碗炒肝兒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終於又到周末了!芝麻君現在就開始琢磨:明兒早起來,去哪兒吃包子、炒肝?說到炒肝,沒吃過的人,可能以為是清炒、爆炒的肝尖之類。其實不然。有句老話說:「稠濃汁裡煮肥腸,一聲過市炒肝香。」炒肝和滷煮、爆肚一樣,可以說是動物下水的「逆襲」,被稱為「北京小吃老三樣」。
  • 老北京的吃食——炒肝
    經過一段時間的寫作發現,大家對於通常的美食,似乎都興趣不大,但對於大道邊、小道沿、犄角旮旯胡同裡的小吃倒是興趣滿滿,得,那今天咱們再說一個代表著老北京味道的小吃——炒肝。老北京人有的時候形容一個人比較大大咧咧的,會說「你就是一碗炒肝,沒心沒肺的。」這話乍一聽,有點懵,好好一人怎麼成炒肝了呢?
  • 你們總說北京小吃粗糙,但其實一碗黏糊糊的炒肝就用了10多種配料
    老北京小吃的代表之一:炒肝,很多人都不陌生,老北京人都好這口。不過很多外地人都接受不了,像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北京菜印象不好,什麼滷煮,炒肝,爆肚,豆汁兒等等,就連一碗全國聞名的炸醬麵,明明用了那麼多的炸醬,但是我吃著還是覺得這碗面沒啥味道。
  • 公認「其貌不揚」的北京小吃,外地人直呼難吃,卻天天都在吃
    公認「其貌不揚」的北京小吃,外地人直呼難吃,卻天天都在吃。說起北京小吃就不能不提豆汁兒,能不能喝下去這碗餿腐味兒衝鼻的豆汁兒常常被作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地道北京人的標誌,因為老北京人號稱長著一張「豆汁兒嘴」。老舍先生還說過「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北京人。」
  • 北京小吃(二)——漢食篇(附炒肝做法)
    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因為是老湯的緣故,或許口輕的人會覺得湯口有點鹹,此時可以向店家要些白開水兌入湯中,不過似乎沒幾個人這麼做的,再覺得鹹也會爭取將火燒連帶湯汁吃得一乾二淨,的確是香啊。若是推薦的話,東華門大街店的祥八福滷煮店和北新橋的滷煮老店都是老店面了,口味也很純正。
  • 北京地標建築,奧體公園炒肝兒還是老味道,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
    作為新北京的地標,奧林匹克公園在2008年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健兒和遊客,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大大加分。這些體育明星和遊客到了北京,難免要嘗試一下聞名遐邇的中國小吃、走一走古色古香的中國胡同,爆肚、豆汁、白水羊頭等小吃一時間走紅,而其中最著名的非炒肝兒莫屬。這種古老的傳統名吃,因其使用的食材是老外很少敢嘗試的內臟,而且味道奇特,讓很多人嘆為觀止。
  • 一碗炒肝,打開北京人百年的飲食文化
    北京是明清的都城,也是故宮的所在地。古色古香的文化賦予了北京古都的美譽。人們往往會在北京的前面加上老字,其實要論歷史,北京並不能排在前列。可為什麼唯獨北京會被稱之為老北京呢?我想,這與北京人的飲食文化是有一定關係的。
  • 美味正宗的家庭版北京名小吃「炒肝」
    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炒肝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由於不講究佐料,製作簡單,日久不受歡迎。於是店主將 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兒」,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別樹一幟,是北京有名的小吃。
  • 北京市「推薦美食」:炒肝
    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炒肝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 想吃地道的北京炒肝兒,您到底該去哪家(一)
    今天Sung叔跟您聊聊一種著名的北京小吃。您去北京旅遊之前,一定會查查旅遊攻略,也會查查當地的小吃,相信不論您看到哪個版本,都能看見一種獨特的小吃:炒肝兒。其實啊,之所以名為炒肝兒,這個炒字是來源於滿語的音譯,是熬成濃汁的意思,到北京您可以嘗嘗山楂做的一個甜品,炒紅果,裡面的炒也是這個意思。過去肝比腸貴,所以成品炒肝兒裡面腸多肝少,如今這腸子可比肝貴,所以您瞅準了那腸多的,店家保準實惠。
  • 北京小吃炒肝的正確打開方式,悄悄告訴你,老北京人都這麼吃
    在北京生活得久了,我吃飯也有了自己的獨特偏好,就說這早餐吧,每周要不吃上一碗炒肝兒,這渾身就不得勁兒。待一碗下肚之後,走在寒冷的戶外,也有一種冬日暖陽照在身上的熱乎勁兒,渾身沒有一處不舒坦的地方。這用北京話來講,就是吃得順口。
  • 老北京的傳統小吃之一,流傳到現在的炒肝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北京的小吃,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小吃有很多,並且有很多的外地朋友並不是很能吃得慣,但是喜歡吃的人,會覺得好吃到不得了。就是從骨子裡的喜歡。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但是我還是最喜歡吃的就是炒肝。每次吃上一碗炒肝,就感覺全身都很舒服。
  • 一碗炒肝,只有老北京懂它的味道
    一碗普普通通的炒肝,還記得打記事那時候吃的第一晚炒肝,一碗炒肝地不地道,只有老北京人知道,這個真不是吹,可能也是吃過最後一碗地道的炒肝了,現在的炒肝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味道,我們暫且叫它新口味的炒肝,您別瞧不起這碗相當普通的炒肝,但是有幾件事一直到現在都有點疑惑。
  • 北京最地道的炒肝店在哪?
    炒肝是北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道美味的小吃,幾乎大街小巷都有,炒肝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的美食,因為它是炒肝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做成的,加上蒜等輔料以澱粉勾芡,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老北京人都非常喜歡吃。吃炒肝有個講究,就是不用筷不用勺,直接端起碗就能吃,搭配上包子,這才正宗。北京最地道的炒肝店在哪?
  • 一碗炒肝,一份包子,品讀老北京的早餐文化!
    炒肝是北京地區傳統名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要求搭配著小包子一塊吃,今兒,小蔥就和大家聊一聊這老北京的炒肝!會仙居的炒肝兒出名後,北京四九城的小飯館、小吃店都相繼添了炒肝兒,市面上也出現了以炒肝兒為說詞的俏皮話,如責罵人時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沒心沒肺。";諷刺互相殘害的人與事則說:"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清代炒肝的製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鋪面者首推前門外的會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