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北京的小吃,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小吃有很多,並且有很多的外地朋友並不是很能吃得慣,但是喜歡吃的人,會覺得好吃到不得了。就是從骨子裡的喜歡。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但是我還是最喜歡吃的就是炒肝。每次吃上一碗炒肝,就感覺全身都很舒服。
炒肝做為北京非常有特色的小吃,一聽名字大家就覺得它是炒的,但是並不是這樣的,它和胡辣湯的做法有些像。炒肝是北京人經常吃的一種早點,一般它的最佳搭配方式就是一碗炒肝和兩個包子。我的媽呀,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早上吃上這麼一份早餐,真的會就很幸福。
炒肝,最為北京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老北京人早上必點的早點,也都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大概也有百年的歷史了吧。炒肝的食材其實並不全是肝,炒肝中的炒其實在滿語裡就是煮的意思,在北京炒肝店有很多,但是最出名和最好吃的三家。天興居、慶豐包子鋪還有姚記還有趙記,但是這三家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趙記的炒肝了吧,它在北京的炒肝行業就是排名第一的。如果有爭議,那也是排名前三的。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講一講關於炒肝的來歷吧。炒肝是在清朝的時候被發明出來的,是在同治元年被創造出來的,發明這個小吃的店叫做「會仙居」。在1900年的時候,這家店原本是賣一種叫做「白湯雜碎」的小吃,這種小吃已經在歷史上淘汰了,它的做法和現在額羊雜碎有些像,但是它的原材料是豬下水。在這個「白湯雜碎」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它的材料用的是大腸和豬肝。然後進行勾芡,慢慢的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又過30年之後,出現了另外的一家炒肝店,這家店就開在會仙居的對面叫天興居。這家店的選材出現更加的精細,也用了一些新的調料進行加工,慢慢的這家店的生意比會仙居還要好,在1956年的時候,這兩家店合併,並且用天興居的招牌延續下來。
關於炒肝還有兩個歇後語,第一個就是「會仙居的炒肝——沒早沒晚」。因為他們家的炒肝價格很實惠,並且營業的時間也很長,從早到晚一直都會有人,可想而知,生意是多麼好。第二個歇後語是「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這個意思大家也應該差不多能明白吧,就是說這個豬的身上全寶藏,就是什麼都可以吃。正宗吃法是不用筷子和勺子的,是手託著碗轉著圈嘬的。雖然聲音會很大,但是沒關係,周圍的人也是這麼吃的,假如你默默的吃,反而會認為覺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