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城市裸辭後,我在老家縣城開小賣部

2020-12-08 騰訊網

年輕時,小編也懷揣過開小賣部的偉大夢想。

裸辭是一場較量

2019年4月,小張辭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在老家縣城開了一家小賣部。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裸辭創業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壓力,也是經濟上的壓力,一切都將從0開始。

第一次創業真的是毫無經驗,在各種問題上都是手忙腳亂,租賃門店、風格裝修;到貨品挑選定價、進貨補貨;再到找尋長期靠譜的供應商等等,都是小張一個人忙前忙後在捯飭,也踩過不少的坑。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張的創業大計就在這個小賣部。

「縣城裡很多小商店,競爭太激烈,賣不出去東西庫存堆積,小本生意虧的撐不住了就倒閉」。小張常常覺得,自己的小賣部要想活下去,一定要跟得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和人們需求的轉變。

你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沒有人逛街不代表沒有人購物。如果想開小商店,要記得你開的不是商店,你是在為大家提供一種便利的生活方式,畢竟在縣城開小商店的首要因素是便民。」小張認為,創業的第一步,你得清楚,你自己將要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雖然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感覺到生意不好做,便利店、連鎖超市搶佔零售市場,但事實是這些雜牌軍也有他們的商業實力。如今的小超市、小商店不能僅僅停留在賣貨階段。小賣部能不能開好,一部分在於市場環境,另一部則取決於你的運營能力。

縣城裡隨處可見的零售雜牌軍

如果城市裡的便利店和連鎖超市比作正規軍,那些小賣部、小超市就只能算是零售雜牌軍。

「我們傳統印象裡的小賣部,大多是不太起眼的門店,五花八門的名字,門口一定要有一個排滿煙盒的玻璃櫃檯以及塞滿冰棍的冰櫃,昏暗的貨架上擺滿琳琅滿目的零食飲料、生活日用品等等。小小的門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張還說,新的社會環境下,門面的布局、商品的陳列其實十分重要。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超市的布局還是很老套,整體的燈光、氣味等搭配混亂,無法引起顧客購物慾望。

在他看來,創業的過程是不斷去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好比網際網路時代消費結構升級,小賣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賣部。小張的小賣部結合了小程序線上銷售送貨上門,微信建群社群宣傳活動促銷等等新零售的銷售方式,更具時代的特點才能走的更遠。

創業之路處處是故事

「創業之路有多困難?即便是小到像我這樣縣城裡開一個小賣部,都覺得困難重重。我也看到過太多創業者成功故事,但我不相信故事,因為創業路上最不缺故事。」

小張的創業心得

1、創業≠工作自由

創業是個體力活,更是腦力活,搞清楚自己是真想創業還是逃避工作。

2、保持學習狀態

不管什麼行業,想賺錢,就一定得掌握知識。

辦法一般有兩種,一個是自己摸索,一個是學習。

3、一定要專注

你只有專注的去做一個項目上,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開小賣部就不要想著開酒店。

4、要有執行力

想好下一步,就要趕緊執行,3天不行動就開始有惰性。

5、會算帳

基礎創業,最重要的就是財務核算能力。任何生意啟動之前,一定要算清楚你需要投多少錢,可以賺多少錢。

6、堅持下去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他說,很多人會問我,年紀輕輕的小城市裡開小賣部,不覺得浪費人生嗎?

事業無大小,多數人連自己想要做什麼都不清楚,你有你的清晰目標,並且專心致志去研究、去實踐,那就是你的偉大事業,與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無關,與你做什麼事情也無關。但創業成功的案例太多,可複製性卻有限,需要自己看的透徹,不要自我麻痺。

創業路上或許你我都是開小賣部的小張、小李、小王,而這座小城裡的小賣部,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會伴隨著每天的太陽經營的熱氣騰騰。那麼你的「小賣部」開的怎麼樣了?

更多小微企業內容可以微信搜索關注「財智社」

相關焦點

  • 在學校裡開一家小賣部,利潤到底多大呢?網友:貧窮限制了我想像
    不管是在縣城裡還是在鄉鎮上的小學,學校裡都會設置食堂或者是小賣部,通常學校的要求是學生不能外出買東西,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在學校的小賣部消費,有消息報導,一個學校的小賣部年租金大概在100萬元,看到這數字可想而知,學校的小賣部是有多賺錢,很多網友表示好想去學校開小賣部,那怎麼才能去學校裡開個小賣部呢
  • 尷尬的縣城:我們是農村之頭,卻也是大城市之尾
    相對城市來說,縣城很小。小小的縣城希望濃縮大城市的生活,結果一切都變得很魔幻。知乎作者「居士說」就認為,縣城和大城市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縣城的圈子很小,關係網也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呢?他們可以從頭吐槽到尾,比如拍糖果廣告那個小蘿莉是你族叔家的孩子,現在電視上講話的人是我剛工作時的上司,新聞裡這個村就是咱老家旁邊那個……近幾年,很多行業都在大談「渠道下沉」,遠離競爭飽和的大城市
  • 老家縣城的房子能不能買?10年後,會貶值嗎?
    老家縣城的房子能不能買?10年後,縣城的房子會貶值嗎?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中國有兩千多個縣城,每個縣城基本面都是不一樣的,差異分化很明顯。目前中國的縣城房價差別很大,高的,如江浙一帶地方,房價已經破萬了,甚至破2萬的都有。
  • 農村開小賣部,要注意什麼?哪種情況下開較為適合
    我老家那邊的農村,以前村裡街上只有1~2家小賣部,現在開了好幾家,還有些開的是小超市。我個人覺得只要具備了以下三個條件,就可以開小賣部。而我們不管開什麼店,都需要有人進來消費,如果你村裡本身已經有1~2家小賣部了,我個人是不建議你再去開的,因為人就那麼多,你就是算有人緣,那些老的小賣部,他們也積累了一些忠誠的村民,會去他們家購買,就算你搶了一些村民過來,也是很難賺到錢的。但我們那邊之所以後來在農的馬路邊開了超市和飯店,是因為我們村裡周邊有幾個廠了,也有些外來員工了。
  • 「不好好學習長大開小賣部!」在媽媽小賣部裡長大的杭州小夥 拿到...
    「假如你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像你媽一樣,開個小賣部。」在媽媽小賣部裡長大的李磊,今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成為街道裡最有出息的青年。 最近,拿到通知書的李磊和母親一起做了個決定:爆改小賣部,把小店改造成整條街最靚的數字小店。
  • 到大城市後的感受
    我家在農村,很少去外面,稍微遠一點活動場所就是小縣城,所以我眼中的大城市都是電視劇、電影裡面的樣子,只有親身體會才會有深切地感受。這次去大城市的目的不一樣,所以,心態也會不一樣,第一眼的感覺是整齊的高樓、乾淨的街道、時尚的人們;大城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人們的素質特別高,單說簡單的小事,比如過馬路,人人都遵守交通規則,馬路上特別乾淨,人人都不亂丟垃圾。
  • 雲邊有個小賣部:夢到我外婆了,我哭了(深度好文)
    夢到外婆,我哭了天很藍,雲很慢,日子很長,我長大了,可是有些人卻再也見不到了。王鶯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就不多講了,因為我的外婆可沒有王鶯鶯那麼酷,她不會打麻將,更不會開拖拉機,菜炒的一點都不好吃。
  • 在縣城買房卻去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怎麼想的?這是不聰明的決定
    什麼時候,我們也要關心關心縣城的房子了,縣城房價「無緣無故」的漲了那麼多,才是讓縣城老百姓所感到不理解的。一個人均工資收入不到3000的城市,房價卻七八千了,縣城樓市的泡沫才是真的大。然而,在縣城買房的年輕人卻還有很多。不少學歷不高,沒有讀過大學的年輕人,也會努力在縣城買一套房,這在農村父母眼中,算得上是比較好的條件了。
  • 裸辭半年後,我該怎麼萬裡長徵?
    裸辭爽上天,沒工作提心弔膽,這是很多人都要遇到的問題,就如你所說已經裸辭三四個月還沒有工作,說實話不知道你的年齡如何,但我可以肯定你心裡肯定是很犯嘀咕。在這種背景下面,我覺得你最好還是好好分析下自己的本事到底到什麼層次了,是到了寧缺毋濫的高層次,還是說就是初來乍到的菜雞水平,如果是前者我想憑藉你的圈子,資本以及本領,即使再熬幾個月也沒啥問題。
  • 我一直想開個小賣部,雖然沒做過任何實體生意
    04年初吧應該,記得在北京周邊的香河的時候,入住的那個小區人很少,冷冷清清,有個三四十棟樓,沒棟不到20層,讓我詫異的是門口開了兩個小賣部!這兩個小賣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依靠的這個小區的客流。當時我在想,這能活下來嗎?沒多少人倆小賣部!
  • 「90後」小夥開「誠信小賣部」一年:沒虧 還小賺了點
    「誠信小賣部」的店主王金偉說,很多人都驚訝於這家小賣部居然能經營下來,對於我來說,這也是個很大的驚喜,驚喜於台州人的誠信品質。王金偉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開這個「誠信小賣部」,並非是為了賺錢,而是和一位朋友「打賭」,因為朋友說現在大部分人不靠譜,沒有誠信。「我不贊同這種說法,我在大學社團組織過售賣礦泉水、紙巾的誠信攤位,效果都很不錯。
  • 90後小夥開「誠信小賣部」一年 折射現代人誠信之舉
    中新網台州7月26日電 (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範宇斌)「連我自己都挺驚訝,開業一年多來,非但沒虧損,反而有些小賺。」26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十裡長街「誠信小賣部」,27歲的台州小夥子王金偉一邊熟練地補貨,一邊大讚人們的誠信之舉。
  • 「老師,我想考回老家縣城,當一名公務員」
    「老師,我想考回老家縣城,當一名公務員。」大三的時候,我和班上另一位同學小張跟著同一位導師做創新項目。項目周期較長,從開始到最後,至少得要兩個學期的時間。當時導師講述了她的求學經歷之後,就問了問我和小張未來的打算。「是考研繼續深造?還是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我的目標是考研,繼續深造!」小張眼神篤定,搶著回答道。
  • 又到畢業季,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他們的結局竟相差那麼多!
    今天阿金要說的,正是我的3位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選擇了三座不同城市工作生活的故事,他們的經歷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國一二三線城市十幾年來的樓市縮影以及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面臨選擇和放棄時的成長過程。阿敏的選擇:留在老家隔壁的地級市,是一位國企中層管理者阿敏大學畢業後,就回了老家工作
  • 等我們老了到底去哪裡生活好,呆在大城市還是回到鄉村小縣城?
    今天中午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說過幾天計劃回老家,問我回不回。想想也沒有什麼節日,回什麼家呢,他告訴我,他在我們縣城託人看好了一個房子,要回去辦理購房手續。我們在外都已經快二十年了,而他不到四十歲早早就規劃退休後的生活呀,心裡有點為他震驚,把路想得好遠。或許夢想是美好的,但是現實也是殘酷的,很多人為以後的日子有個保障,在外每天奔波,沒日沒夜,想的就是早點賺夠錢,早點實現財務自由,但是真正可以實現的少之又少。為什麼年輕時多賺錢?
  • 優秀的人把裸辭當做進步的跳板,為何你的裸辭是毫無意義的?
    這位朋友是不堪公司的業績壓力和考核,所以選擇了裸辭的道路。這就是典型的逃避責任,但就羅sir而言,我認為這也還是在可理解的範圍之內。為何這位朋友不堪忍受公司業績壓力呢?一句話總結,我的付出與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 我開了10年景區小賣部,曾每年虧損15萬,這個五一活過來了
    為啥叫「部長」,因為老金開了10年景區小賣部,風頭最旺的時候,從西湖到湘湖,總共開了10家。兩年前,他接手了這家小賣部,「被迫」開始了一次改造。直到,小賣部的生計陷入了史無前例的糟糕:每年虧損15萬。這當中有歷史原因,湘湖景區有了二區三區,老主顧們都奔那裡去了,身在一區的小賣部自然生意也就落了空,但更多的,是因為千篇一律的生意思路。老金雖是60後,腦子卻很活絡,接下這個燙手山芋時,身為「部長」的他想到了「新零售」。
  • 為什麼中年人,明明大城市混得很糟,看不到希望,卻不願回老家
    很多人調侃:大城市安放不下身軀,小城鎮安放不了靈魂。為什麼在大城市很多年後,儘管表現平平,卻不願回到家鄉。01去年,朋友小張,一個在深圳打拼了10多年大學生,感覺繼續在深圳發展,不會有很大起色,趁著還年輕,打算早點回老家發展,好為以後做準備。沒想到離開深圳不到1年,前幾天打電話,要我幫忙租個房子,又要回深圳。
  • 裸辭的代價這麼大,看完你還敢裸辭嗎?
    最近看到一個案例,老茶看完後很有感觸。說得是一位都當父親的人了,整天就喜歡裸辭。每次辭職後都要很久才能找到新的工作,沒錢花的時候,就回家啃老去。孩子都丟給老婆和父母去照顧,隨著裸辭次數越來越多,空窗期越來越長。他現在找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時隔多年,他又帶著他的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回歸,為我們再一次的奉上歡笑和感動,希望和悲傷。    在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裡,張嘉佳帶我們回到了那個遙遠、美好甚至帶著點神奇色彩的小鎮,在這裡,我們見證了小鎮青年劉十三的成長,並在紛亂繁複之後,找到生命中最深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