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

2020-12-17 大玉兒說歷史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

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說「無奸不商」這樣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商人多奸詐之徒。的確,生活中缺斤短兩,坐地起價、摻雜摻假等等,都是體現出一種商人的奸詐。然而,這個詞彙在歷史上,卻不是這個意思,反而是用來讚美商人的。

在歷史上,無奸不商最開始並不是這樣書寫的,而是「無尖不商」。

無尖不商出自於古代量米的量器,古時候買米以升鬥作量器,故有升鬥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鬥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裡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說簡單了,就和現在去買東西的時候,老闆多給加一點東西。於是,就有「無尖不商」這個說法。

據說,「無尖不商」還和財神爺趙公明有關。有一個小故事,趙公明早年開糧行做生意,他賣糧食的時候,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說是無尖不商。這裡的商是動詞,是交易的意思。也就是說,不把米堆得尖尖的,他就不賣。也正是這個緣故,老百姓都認為趙公明是一個誠信的商人,後來人們便把趙公明當成財神爺供奉。

那麼,為什麼一個讚美商人誠信的詞語會變成一個說商人奸詐的無奸不商呢?在封建社會時期,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商人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人,如「士農工商」這個詞。為了貶低商人,便使得無尖不商向無奸不商轉變了。也有一種說法,正是如同今天人們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不法商人弄虛作假,坑害鄉民。

不過,不管怎麼說,無尖不商變成無奸不商,都是文化進化的一個表現。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強調生物的進化是由於環境決定的,這一條在文化上也是適用的,在學術上屬於「文化生態學」理論的範疇。文化現象一樣是由環境決定,比如說南方的人吃大米,北方的人吃麵食的文化現象,正是由於南方的條件適合種植水稻而北方則是種植小麥決定。而決定文化進化的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在那個貶低商人的大背景之下,無尖不商變成無奸不商,那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如今,無奸不商也是一個一竿子打死一群人的詞,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是奸詐之徒,相反,商人要想長久經營,反而更要講信譽。

相關焦點

  • 這些成語被誤傳千年:無奸不商最初竟不是貶義,而是讚美商人讓利
    相信大家都記得《還珠格格》中小燕子學成語的一些片段吧。小燕子學成語時,總是按照字面來理解,曲解了成語本身的意思,不是讓人氣得夠嗆就是讓人捧腹大笑。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小燕子,所有人在剛接觸成語的時候都難免會依靠字面意思來進行理解。
  • 成語「無奸不商」是如何墮落到貶義詞的
    昨天提到,在上班的時候,幾個「老人」談到「無奸不商」這個成語,覺得與我們現在認知的意思想去甚遠,所以今天要來聊聊這個成語!「無奸不商」現在是一個貶義詞,意為——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為商人都是奸詐的,也常寫作「無商不奸」。
  • 無奸不商?《臥龍吟》四大商人專為人民服務
    這就是商最初的由來。商部落強大後跑去和外部落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從此商人一詞作為買賣人的代稱一直沿襲至今。歷史上,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還被韓非子稱為社會蠹蟲。但在《臥龍吟》中,這種情況卻剛好顛倒了。
  • 無奸不商?
    今在鳴蟲群和朋友們聊到買賣方面的行為探討,一個朋友說到了「無奸不商」,(艾倫說「無艱不商」,這詞反倒顯得耐人尋味了,但是今天不說這個詞
  • 商道中的「無奸不商」與「無尖不商」
    正文共162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商人自古就有,然而,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多是「無奸不商」,或者將一些不守商道以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稱之為「奸商」。其實,很多人都對此有所曲解,最早的商人是「無尖不商」,古時候的「尖商」是一個褒義詞。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 「無奸不商」最初始居然是一個褒義詞,且和武財神趙公明有關
    在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能夠讓人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有助於國家強大,社會穩定,因此重農輕商。但是當今社會,從商被人們視為一種很好的出路,成功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人們常常用「無奸不商」來形容那些無良奸商,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褒義詞,還和我們的財神爺趙公明有關。傳說趙公明在得道之前是一個米商,在古代賣米的時候不是用秤的,而是用一種叫做「鬥」的工具,是一種固定的量器,所謂「海水不可鬥量」,就是指的這個「鬥」,在盛完滿滿一鬥米之後再用尺子抹平就是標準的一鬥。
  •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王乾榮「無商不奸」這詞,我沒看到出處,卻成了一個普及度挺高的成語,幾乎人人能懂會說。說「無商不奸」,打擊面巨大。「無」為負,「不」也是負,負負得正,「無不」,即是「是」或「全部」的意思。可哪能商人個個都「奸」呢?
  • 商道酬信,但又無商不奸,可惜太多商人走偏了!
    但對於「商」,我們還聽過一句話,那就是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那從商者,該選擇「信」還是選擇「奸」呢?其實,在漫長的商界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為了利益選擇了「奸」,各種出賣底線、放棄道德束縛,甚至是做人根本,只為了更快更多的賺錢。事後還一臉無奈的表示為了生活逼不得已,畢竟自己不黑,還有大把人黑,畢竟自己不邪,早晚要被別人和諧,於是將自己的不對轉移給社會。
  • 電梯來了:無奸不商
    無奸不商,天底下所有的商人都是狡猾、吝嗇的,否則他就幹不成,買賣準黃。但好像,無奸不商的奸不是這個字,而是尖,也就是說應該是無尖不商。意思是說商人賣米標價50米一鬥,但是你給別人的時候得攢出尖來,也就是得多給。稱多2斤,高高滴。一個是諫人向惡,一個是勸人向善,正好兩擰。再比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市場營銷「關係說」——無尖不商和無奸不商
    我們用「無奸不商」這個四字成語就能把關係說的本質說清楚。無奸不商是後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尖不商」。「無尖不商」,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鬥作量器,故有升鬥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鬥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
  •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文/號外歷史之進進 圖/網絡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提到很多熟語,也會將很多熟語運用到各種場景之中。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經常提到熟語究竟是什麼意思?自己究竟用對了沒有。
  • 不是「無商不奸」,而是「無商不尖」
    在現在的中國,一提起商人,人們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似乎商人沒有不奸詐的,不奸詐的就做不了商人。人們對商人的這種印象,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當下,才得出的。屢次被黑心商家所害的民眾對此十分痛恨,其後大概是在御用文人的刻意誤導下,接受了「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的說辭,而不再知曉古代「無商不尖」和「無尖不商」的真實含義。久而久之,甚至以為商人自古如此。然而,事實上,古代的「無商不尖」和「無尖不商」中的「尖」與「奸」雖然是同音字,但意思完全不同。
  • 古語無「尖」不商,換個字就成了貶義
    (一)提起「無奸不商」這個俗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直譯為不奸詐就不是商人,也可反推為商人都奸詐的,是為「無商不奸」。從古至今,也總有一些投機取巧、缺斤短兩的商人試圖鑽監管法規的空子欺詐消費者,大家在憤怒之餘更是加深了對商人「奸詐」的預設。
  • 無商不奸?日本商業之父:商乃仁業!
    澀澤榮一是朱熹之後《論語》最重要的闡釋者,一掃宋學之高蹈空疏與漢學之餖飣瑣碎,使孔子思想回歸生活日常,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他主張將《論語》作為經商和立身處世的準繩,打碎了無商不奸、言利即恥的千年道德枷鎖。
  • 九個似乎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商」的意思完全反了
    1:無奸不商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兒。因此無「尖」不商。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用來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其中孩子指的是有目的性地引人上鉤的食物。原為方言「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為晉語等方言"鞋子"叫"孩子",於是在流傳過程中俗語變形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3:狗屁不通流言說:「狗屁不通」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以狗的身體的這一特點而言。
  • 俗語「無奸不商」原意被誤傳?5個常見俗語的原本意義,你知道嗎
    俗語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數千年來不斷總結凝鍊而來的寶貴文化。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一些俗語的意義理解上有些偏差,繼而又「將錯就錯」把這些俗語誤傳,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只記得它們的錯誤意義而忽略了他們原本的意義,接下來小編列舉了幾句被「誤傳」了的俗語,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最近正在熱播的《皓鑭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看了這麼多集之後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呂不韋為何要扶持嬴異人上位?因為大家都知道,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他想要的一些他都能花錢買回來。
  • 成語「大放厥詞」最初是讚美的意思?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據《太平御覽》等古籍記載,這個成語源自莊子說的一句話「空門來風,桐乳致巢」(今本《莊子》裡沒有這句話),西晉學者司馬彪是這樣解釋的:門戶有空隙,風才會進來;桐子似乳,所以烏鴉和喜鵲喜歡在桐樹上築巢。這說明,「空門來風」最初的含義是事出有因,因為門戶空著招致了風。而成語「空穴來風」如今指的是憑空捏造的謠言,或者說毫無根據的傳言。
  • 古今意思截然不同的成語大盤點,你知道幾個呢?
    古今意思截然不同的成語大盤點,你知道幾個呢?文|百家燴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絕大多數的經典都隨著典籍流傳下來,不過人們嘴裡說的話卻是一變再變。這才十年就有這麼大變化,那兩千年前的古人,和我們說話用的成語哪些意思和現在不一樣呢,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盤點一下。衣冠禽獸說起這個詞,現在一般都和道貌岸然連起來用,主要用來形容我們男性,小編躺槍,意思就是說人長得很正氣,穿著打扮也十分講究,卻盡幹些齷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