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

2021-01-17 號外歷史之進進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

文/號外歷史之進進 圖/網絡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提到很多熟語,也會將很多熟語運用到各種場景之中。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經常提到熟語究竟是什麼意思?自己究竟用對了沒有。在很多熟語中,其實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個意思。因為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社會的發展,很多的熟語已經和當初的意思有了很大差別。這些令人深信不疑的熟語的意思,你懷疑過嗎?

比如我們常說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實際上就是「皮匠」就是指「裨將」。這句話原來的意思其實是三個副將的智慧加起來可以和諸葛亮的智慧相媲美。然而這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卻變成了三個臭皮匠的智慧與諸葛亮的智慧相比較了。而人們常常用來罵人的「王八蛋」也並不是我們想在所想的那樣膚淺的意思。這個詞其實是「忘八端」。說到這裡,是不是很困惑這個「八端」指的是什麼?這「八端」其實指的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所以它的本來用途是形容那些忘了做人根本的人,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去變成了經常被用來罵人的「王八蛋」。

在某些場景下,是不是有人會說「狗屁不通」這個詞?然而,實際上這個詞不是這麼寫的。因為狗的生理構造的緣故,在狗的表皮是不想人類一樣擁有汗腺的,這也是我們常常會在溫度特別高的夏天經常看到狗會將舌頭伸出來的緣故,因為它必須藉助舌頭來散熱。所以本來是狗屁不通的詞其實是「狗皮不通」,它用來指責一個人所說的話或者所寫的文章不通順的。還有就是「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全句其實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也許在很多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可以看到這句話。當然,有些心思比較細緻的人就會覺得這一句話前半句是說量,後來怎麼又提到毒,在邏輯上感覺怪怪的。其實,這就是原因了。

想必很多人會將「無奸不商」用來形容一個非常奸詐的商人吧?其實,這個「無奸不商」的本來寫法是「無尖不商」。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那些糧行用來賣谷的工具都是用升或者鬥。當商人在賣糧食的時候,都是講升或者鬥堆得尖尖的,儘量多給顧客一些糧食,以求更多的回頭客照顧自己的生意。所以它的本意並不是形容一個商人奸詐的,而是正好相反的意思。所以,它是不是和發明之初有了差不多兩個意思?

在形容一個人非常講義氣的時候,常常會用到「兩肋插刀」這個詞。然而,它的本來寫法卻是「兩肋岔道,義氣千秋」。這是源於秦叔寶的一個故事。隋唐時,秦叔寶為了救自己的朋友,路過兩肋莊的時候,在岔道口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但是為了朋友,他還是冒死去登州救他的朋友了。所以從這個來看, 兩肋並不是指自己的肋骨,而是一個地名。

最後再提一個詞,叫做「空穴來風」。在很多人看來,它和「捕風捉影」是一個意思,所以常常有人把它們兩個詞混為一談。其實,空穴來風本來的意思就是指某種說法是有根據的,並不是胡亂猜測的。這個詞起源於宋玉的《風賦》,全句應為「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後來詩人白居易準確使用詞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意思就是腐朽的樹木難免被蟲子蛀咬,空的洞穴是很容易引來風的。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讓自己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變?如果您還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市場營銷「關係說」——無尖不商和無奸不商
    隨後在2007年的美國廣告公司協會媒體會議上他重申了這一立場,並呼籲「思維模式從告知和銷售轉向建立關係」。在今天消費者主導的市場環境中,營銷者需要「致力於與他們服務的人建立真誠、真實的關係」。你看,外國人就是喜歡把事情搞複雜。我們用「無奸不商」這個四字成語就能把關係說的本質說清楚。
  • 商道中的「無奸不商」與「無尖不商」
    正文共162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商人自古就有,然而,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多是「無奸不商」,或者將一些不守商道以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稱之為「奸商」。其實,很多人都對此有所曲解,最早的商人是「無尖不商」,古時候的「尖商」是一個褒義詞。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 無奸不商?
    今在鳴蟲群和朋友們聊到買賣方面的行為探討,一個朋友說到了「無奸不商」,(艾倫說「無艱不商」,這詞反倒顯得耐人尋味了,但是今天不說這個詞
  • 電梯來了:無奸不商
    無奸不商,天底下所有的商人都是狡猾、吝嗇的,否則他就幹不成,買賣準黃。但好像,無奸不商的奸不是這個字,而是尖,也就是說應該是無尖不商。意思是說商人賣米標價50米一鬥,但是你給別人的時候得攢出尖來,也就是得多給。稱多2斤,高高滴。一個是諫人向惡,一個是勸人向善,正好兩擰。再比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成語「無奸不商」是如何墮落到貶義詞的
    昨天提到,在上班的時候,幾個「老人」談到「無奸不商」這個成語,覺得與我們現在認知的意思想去甚遠,所以今天要來聊聊這個成語!「無奸不商」現在是一個貶義詞,意為——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為商人都是奸詐的,也常寫作「無商不奸」。
  • 俗語「無奸不商」原意被誤傳?5個常見俗語的原本意義,你知道嗎
    一,「無奸不商」無奸不商原本是指「無尖不商」,說的是商人買米與穀物的時候每次都把升和鬥堆的尖尖的,這是商人讓利的一種表現。後來人們傳來傳去,把俗語中的尖誤傳成為了「奸」,這一轉變意義全變了,成了商人都「奸詐」的意思了。而且現在無奸不商這句俗語卻成了「正統」!被人更多的應用。
  • 「無奸不商」最初始居然是一個褒義詞,且和武財神趙公明有關
    在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能夠讓人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有助於國家強大,社會穩定,因此重農輕商。但是當今社會,從商被人們視為一種很好的出路,成功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人們常常用「無奸不商」來形容那些無良奸商,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褒義詞,還和我們的財神爺趙公明有關。傳說趙公明在得道之前是一個米商,在古代賣米的時候不是用秤的,而是用一種叫做「鬥」的工具,是一種固定的量器,所謂「海水不可鬥量」,就是指的這個「鬥」,在盛完滿滿一鬥米之後再用尺子抹平就是標準的一鬥。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尖不商,無度不丈夫,正解都是企業信條
    另外,跟職場相關的、一些類似的訛傳成語還有: 1、「無尖不商」,被曲解成「無奸不商」,原意為古代商人為講究誠信,在賣米的時候,把買者盛米的容器裝滿,直到上面堆成尖形,以此用來講究誠信、厚待客戶,而現在,在使用中完成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指責只要是商販,都會偷奸耍滑、謀取最大的利益; 2、「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被訛傳成了「無毒不丈夫」,「度」變成「毒」,本來很有氣勢表達男人肚量的成語,意為君子和大丈夫都是有氣量之人,如今也變成了兇狠毒辣的男人之意;
  • 不是「無商不奸」,而是「無商不尖」
    賺取人心獲得人心,這就是做生意,到了那個時候,金錢自然隨之而來。」在現在的中國,一提起商人,人們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似乎商人沒有不奸詐的,不奸詐的就做不了商人。人們對商人的這種印象,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當下,才得出的。
  • 這些成語被誤傳千年:無奸不商最初竟不是貶義,而是讚美商人讓利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小燕子,所有人在剛接觸成語的時候都難免會依靠字面意思來進行理解。而成語又是通過較少的字來表達很豐富的含義,有時還會蘊含一些典故,所以小燕子猜不對意思也很正常。其實不只小燕子會說錯成語,我們的老祖宗也犯過類似的錯誤。
  •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
    在歷史上,無奸不商最開始並不是這樣書寫的,而是「無尖不商」。無尖不商出自於古代量米的量器,古時候買米以升鬥作量器,故有升鬥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鬥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裡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儘量讓利。
  •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王乾榮「無商不奸」這詞,我沒看到出處,卻成了一個普及度挺高的成語,幾乎人人能懂會說。說「無商不奸」,打擊面巨大。「無」為負,「不」也是負,負負得正,「無不」,即是「是」或「全部」的意思。可哪能商人個個都「奸」呢?
  • 古語無「尖」不商,換個字就成了貶義
    (一)提起「無奸不商」這個俗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直譯為不奸詐就不是商人,也可反推為商人都奸詐的,是為「無商不奸」。從古至今,也總有一些投機取巧、缺斤短兩的商人試圖鑽監管法規的空子欺詐消費者,大家在憤怒之餘更是加深了對商人「奸詐」的預設。
  • 九個似乎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商」的意思完全反了
    1:無奸不商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兒。因此無「尖」不商。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狗皮不通」就是以狗的身體的這一特點而言。清代小說中「放狗屁」一詞已十分常見,狗屁不通應當是從狗屁引申而來的。如果說狗屁不通是狗皮不同之訛。那顯然應該發生在更早。清代小說中經常看到「放狗屁」這個詞,指對方胡說八道。4: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訛變而成。度,度量。
  • 無商不奸?日本商業之父:商乃仁業!
    澀澤榮一是朱熹之後《論語》最重要的闡釋者,一掃宋學之高蹈空疏與漢學之餖飣瑣碎,使孔子思想回歸生活日常,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他主張將《論語》作為經商和立身處世的準繩,打碎了無商不奸、言利即恥的千年道德枷鎖。
  • 商道酬信,但又無商不奸,可惜太多商人走偏了!
    但對於「商」,我們還聽過一句話,那就是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那從商者,該選擇「信」還是選擇「奸」呢?其實,在漫長的商界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為了利益選擇了「奸」,各種出賣底線、放棄道德束縛,甚至是做人根本,只為了更快更多的賺錢。事後還一臉無奈的表示為了生活逼不得已,畢竟自己不黑,還有大把人黑,畢竟自己不邪,早晚要被別人和諧,於是將自己的不對轉移給社會。
  • 無奸不商?《臥龍吟》四大商人專為人民服務
    這就是商最初的由來。商部落強大後跑去和外部落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從此商人一詞作為買賣人的代稱一直沿襲至今。歷史上,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還被韓非子稱為社會蠹蟲。但在《臥龍吟》中,這種情況卻剛好顛倒了。
  •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最近正在熱播的《皓鑭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看了這麼多集之後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呂不韋為何要扶持嬴異人上位?因為大家都知道,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他想要的一些他都能花錢買回來。
  • 盤點一些將錯就錯的熟語
    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什麼意思呢?紀渻子為齊王養鬥雞。十日後,齊王問他:「鬥雞養好了嗎?"他說:「還沒有,這隻雞現在自恃意氣,很是驕傲。"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說:「還沒有,這隻雞現在聽到聲音或者見到影像就有所反應,心還是為外物所牽制。"十天後齊王第三次問,他說:「還沒有,這隻雞還是盛氣凌人。」
  • 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看完這三個故事,恍然大悟!
    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如何把握其中尺度?三個故事,帶給你啟發,看完恍然大悟!看完上面這三個故事,不知道大家對「無商不奸」這句話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呢?我們說,經商做生意,當老闆,要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必須有一套自己獨特的、不為人知的經營哲學,才能在同行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樣的經營哲學,是依照自己吃過的虧,以及前輩告誡的教訓,逐漸累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