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

2020-12-08 環球網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

□王乾榮

「無商不奸」這詞,我沒看到出處,卻成了一個普及度挺高的成語,幾乎人人能懂會說。

說「無商不奸」,打擊面巨大。「無」為負,「不」也是負,負負得正,「無不」,即是「是」或「全部」的意思。可哪能商人個個都「奸」呢?

不過中國人說話,其全程判斷,往往並非指「全部」,而是「有些」或「很多」。比如魯迅動輒憤懣於「中國人」的「瞞和騙」,批評阿Q精神勝利法為「國民劣根性」,云云。可是難道,所有「中國人」全都「瞞和騙」嗎?而全體「國民」,都有精神勝利法這「劣根性」嗎?當然不,因為魯迅另一方面又熱烈讚頌了「中國的脊梁」,說他們如何捨身求法,如何為民請命,云云。

所以,當人們說「無商不奸」之時,商人們大可不必氣不忿兒,因為這話雖然並非指全體商人,卻也給了很有一些商人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剖析透了他們的本質。

商人們的「奸」,依我看主要表現在「瞞和騙」上——人們在這方面實在上了無數之當,吃了無數之虧,乃至於痛心疾首,痛疾到沒有別的言詞可用,而不得不罵一句——無商不奸。

什麼蘇丹紅、三氯氰胺、地溝油……這些令人髮指的「奸」,可謂喪心病狂,毫無人性,不說了。什麼「您中了一個大獎」、「您的兒子出了車禍」之類利用人性弱點或親情的電信詐騙,低級而缺德,也不說了。

說點高超騙術吧。那一回,一漂亮姑娘買來一盒美膚霜,價格不菲,包裝紙盒方方正正,無限華美。打開一看,泡沫塑料佔了紙盒三分之一體積。盒內玻璃瓶,已夠小巧,拿指尖早晚挖一點點霜膏塗抹,沒幾天,見底了——那瓶底,外面看不出薄厚,空瓶時顯現,是瓶高的三分之一。瞧瞧,這就是商人的「奸」——把你哄得樂樂呵呵、心甘情願掏大錢,卻叫你吃了大虧而無處訴說,自認倒黴。他瓶裡沒裝假貨,他也沒說包裝盒和美膚霜瓶子,就一定是實打實的,你找誰說理去?打官司也打不贏。

我參觀過一個軟膏廠,那「霜」啊「露」啊之類,數以噸計,爛泥一樣盛在大罈子裡,地上點點滴滴撒著,成本沒幾個錢,一旦裝進精緻小瓶,或把「消痔貼」命名「菊花膏」,便值成千上萬,還要以大而空的包裝欺人騙錢。

商人開店,店名也蒙人。魯迅說過,一家叫「皇后鞋店」的商號,覺得不過癮,乾脆改為「皇太后鞋店」——那鞋先是皇帝媳婦穿的,現在皇帝他娘穿了,價格自然齁貴,但人家秀著皇家風範,乃示榮耀和物有所值,還不趕緊來一雙?如今既沒啥皇帝,也沒有皇冠的所謂「皇家飯店」之類,其名即由此來。

農民不是商人,一旦跟「商」沾邊,也學得「奸」起來。買回一捆韭菜,葉子肥大翠綠,看著喜人,勾人饞蟲,洗菜時卻發現,裡邊藏了不少瘦小黃蔫葉子,叫人大倒胃口,只能苦笑搖頭。

媒體人和藝術家本不是商人,卻向商人看齊,對於商人之「奸」,心領神會,效其尤而青出於藍。電視上,不管新聞,還是綜藝節目或電視劇,當你看到緊要處,它偏不播結果,卻戛然而止——聲響陡然大增,忽悠人的廣告,來了。泛濫和極度誇張甚至虛假的廣告,本就令人厭煩,怕人沒耐心看,屏幕上於是打出「還剩幾秒幾秒」,等這「幾秒」放完,卻播另一廣告,也是「還剩幾秒幾秒」。劇作家為騙錢,改編《水滸》,名字成了《大宋一百多個男人和幾個女人的江湖風流軼事》。這手段,挖空心思,又十分拙劣搞笑。

這些瞞和騙,層出不窮,經揭發,很多已真相大白,但商人或準商人仍然「奸」著,而被「奸」的顧客尚未覺醒。如魯迅說,騙子們「欺那自甘受騙的無聊的人們,任它無聊的戲法一套一套的,終於反反覆覆地變下去」。

唉,唉唉……

相關焦點

  • 無奸不商?
    今在鳴蟲群和朋友們聊到買賣方面的行為探討,一個朋友說到了「無奸不商」,(艾倫說「無艱不商」,這詞反倒顯得耐人尋味了,但是今天不說這個詞
  • 成語「無奸不商」是如何墮落到貶義詞的
    昨天提到,在上班的時候,幾個「老人」談到「無奸不商」這個成語,覺得與我們現在認知的意思想去甚遠,所以今天要來聊聊這個成語!「無奸不商」現在是一個貶義詞,意為——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為商人都是奸詐的,也常寫作「無商不奸」。
  • 市場營銷「關係說」——無尖不商和無奸不商
    我們用「無奸不商」這個四字成語就能把關係說的本質說清楚。無奸不商是後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尖不商」。「無尖不商」,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鬥作量器,故有升鬥小民之說。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鬥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
  • 電梯來了:無奸不商
    無奸不商,天底下所有的商人都是狡猾、吝嗇的,否則他就幹不成,買賣準黃。但好像,無奸不商的奸不是這個字,而是尖,也就是說應該是無尖不商。意思是說商人賣米標價50米一鬥,但是你給別人的時候得攢出尖來,也就是得多給。稱多2斤,高高滴。一個是諫人向惡,一個是勸人向善,正好兩擰。再比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商道中的「無奸不商」與「無尖不商」
    戳藍字「中電華神」關注我們哦!正文共162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商人自古就有,然而,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多是「無奸不商」,或者將一些不守商道以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稱之為「奸商」。那會的「奸商」其實是這個「尖商」,而且在商道中,還流傳著一句讚美商人有品德的話叫:「尖商、尖商,無尖不商」。這是什麼意思呢?傳說,中國的財神爺趙公明是個賣米的,都知道古時候買賣糧食是用鬥量的。而他的店經營的時候,不僅給買米的顧客把鬥裝滿,還讓米在鬥中高高地堆起來形成一個尖。
  • 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看完這三個故事,恍然大悟!
    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如何把握其中尺度?三個故事,帶給你啟發,看完恍然大悟!看完上面這三個故事,不知道大家對「無商不奸」這句話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呢?我們說,經商做生意,當老闆,要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必須有一套自己獨特的、不為人知的經營哲學,才能在同行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樣的經營哲學,是依照自己吃過的虧,以及前輩告誡的教訓,逐漸累積而成。
  • 不是「無商不奸」,而是「無商不尖」
    在現在的中國,一提起商人,人們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似乎商人沒有不奸詐的,不奸詐的就做不了商人。人們對商人的這種印象,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當下,才得出的。屢次被黑心商家所害的民眾對此十分痛恨,其後大概是在御用文人的刻意誤導下,接受了「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的說辭,而不再知曉古代「無商不尖」和「無尖不商」的真實含義。久而久之,甚至以為商人自古如此。然而,事實上,古代的「無商不尖」和「無尖不商」中的「尖」與「奸」雖然是同音字,但意思完全不同。
  •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說「無奸不商」這樣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商人多奸詐之徒。的確,生活中缺斤短兩,坐地起價、摻雜摻假等等,都是體現出一種商人的奸詐。
  • 無商不奸?日本商業之父:商乃仁業!
    澀澤榮一是朱熹之後《論語》最重要的闡釋者,一掃宋學之高蹈空疏與漢學之餖飣瑣碎,使孔子思想回歸生活日常,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他主張將《論語》作為經商和立身處世的準繩,打碎了無商不奸、言利即恥的千年道德枷鎖。
  •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文/號外歷史之進進 圖/網絡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提到很多熟語,也會將很多熟語運用到各種場景之中。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經常提到熟語究竟是什麼意思?自己究竟用對了沒有。
  • 商道酬信,但又無商不奸,可惜太多商人走偏了!
    但對於「商」,我們還聽過一句話,那就是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那從商者,該選擇「信」還是選擇「奸」呢?其實,在漫長的商界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為了利益選擇了「奸」,各種出賣底線、放棄道德束縛,甚至是做人根本,只為了更快更多的賺錢。事後還一臉無奈的表示為了生活逼不得已,畢竟自己不黑,還有大把人黑,畢竟自己不邪,早晚要被別人和諧,於是將自己的不對轉移給社會。
  • 九個似乎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商」的意思完全反了
    1:無奸不商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兒。因此無「尖」不商。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原為方言「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為晉語等方言"鞋子"叫"孩子",於是在流傳過程中俗語變形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3:狗屁不通流言說:「狗屁不通」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以狗的身體的這一特點而言。清代小說中「放狗屁」一詞已十分常見,狗屁不通應當是從狗屁引申而來的。
  • 「無奸不商」最初始居然是一個褒義詞,且和武財神趙公明有關
    在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能夠讓人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有助於國家強大,社會穩定,因此重農輕商。但是當今社會,從商被人們視為一種很好的出路,成功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人們常常用「無奸不商」來形容那些無良奸商,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褒義詞,還和我們的財神爺趙公明有關。傳說趙公明在得道之前是一個米商,在古代賣米的時候不是用秤的,而是用一種叫做「鬥」的工具,是一種固定的量器,所謂「海水不可鬥量」,就是指的這個「鬥」,在盛完滿滿一鬥米之後再用尺子抹平就是標準的一鬥。
  • 這些成語被誤傳千年:無奸不商最初竟不是貶義,而是讚美商人讓利
    而成語又是通過較少的字來表達很豐富的含義,有時還會蘊含一些典故,所以小燕子猜不對意思也很正常。其實不只小燕子會說錯成語,我們的老祖宗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下面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因緣巧合被誤傳下來的,有些與原本的意思相差了十萬八千裡,我們快一起來看看吧。
  •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
    目的很明顯,無商不奸最近正在熱播的《皓鑭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看了這麼多集之後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呂不韋為何要扶持嬴異人上位?因為大家都知道,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他想要的一些他都能花錢買回來。
  • 無奸不商?《臥龍吟》四大商人專為人民服務
    這就是商最初的由來。商部落強大後跑去和外部落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從此商人一詞作為買賣人的代稱一直沿襲至今。歷史上,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還被韓非子稱為社會蠹蟲。但在《臥龍吟》中,這種情況卻剛好顛倒了。
  • 俗語「無奸不商」原意被誤傳?5個常見俗語的原本意義,你知道嗎
    一,「無奸不商」無奸不商原本是指「無尖不商」,說的是商人買米與穀物的時候每次都把升和鬥堆的尖尖的,這是商人讓利的一種表現。後來人們傳來傳去,把俗語中的尖誤傳成為了「奸」,這一轉變意義全變了,成了商人都「奸詐」的意思了。而且現在無奸不商這句俗語卻成了「正統」!被人更多的應用。
  • 詮釋無奸不商!
    詮釋無奸不商!相信對待新車大家都是愛護有佳的,有的車主甚至把車子當成自己的第二個伴侶或者是孩子,有一點灰塵汙漬就受不了要將它清洗乾淨,更別說將它弄傷了。在平時開車的時候也都是各種小心,一是為了不出車禍,而是為了防止自己的愛車受損。那你知道剛出廠的新車是怎麼樣的嗎?它們一出廠就被安置在荒郊野外,露天停放!
  • 皇室戰爭:NPC卡牌化,吹哨人怒不可遏,換卡師「無奸不商」
    各位CR的小夥伴們大家好,眾所周知,目前的《皇室戰爭》共有101張卡牌,我們可以用它們來搭配卡組,然後就能和玩家進行對戰了。所以不少玩家理所當然的認為,CR這款遊戲圍繞的就是這些卡牌,對其它方面直接就進行了無視操作。
  • 鬼谷子經商之法;為商不奸,遠離急功近利!
    俗話說:「無商不奸。」在人們眼中,商人是奸詐、狡猾的,他們眼裡只有錢,只有利益,為了賺錢,他們不惜昧著良心,摻雜使假;不惜急功近利,只圖眼前,不計長遠的利益。生活中,奸商的典型形象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明裡一套,暗裡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