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看完這三個故事,恍然大悟!

2020-12-19 人生智慧全解讀

經商做生意,為什麼說「無商不奸」?如何把握其中尺度?三個故事,帶給你啟發,看完恍然大悟!

先來看這三個故事:

故事一

有一個蜜餞工廠老闆的小兒子,到工廠裡去玩,女工看到可愛的小男孩,就順手拿了三顆蜜餞給他吃。不料,卻被老闆看到,老闆氣急敗壞地跑了過來,很生氣地打了兒子一巴掌,說:「臭小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吃蜜餞,只能吃媽媽給你親手做的,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只見小兒子眼淚滴了下來,他哪裡知道,爸爸工廠裡做的蜜餞,自己家的人不會吃,因為其中或者會添加各種色素、防腐劑,或者不夠衛生……

故事二

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服完兵役的年輕醫師,在他的父母前往歐洲旅行時,替父親看管家中的診所,也代為行醫。

這個年輕醫師的父親人緣不錯,所以,病人總是一個個上門,生意應接不暇。

當父親外出回來以後,問他兒子:「我不在時,醫院裡有沒有發生什麼特殊的事情?」

「都還好啦!一切都很順利!」兒子醫師隨後得意地告訴父親:「哦,對了!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我把你一個患了十年胃病的病患,一次就給他醫好了!怎麼樣,父親,我的醫術不錯吧?」

父親一聽,滿臉不高興地說:「你覺得自己的醫術很棒,是不是?你以為你讀七年醫學院的學費是怎麼來的?」

故事三

有一個修理鐘錶的學徒,和師父學修表已經有五年了,他天天修理很多鐘錶,修得又快、又準,技術很不錯,可是,他師父就是不讓他出師。

有一天,這個學徒向師父抱怨說:「師父啊,比我晚來的師弟們,都一個個出師、到外面去開業了,而我已經跟您學了五年,怎麼還是不能出師呢?到底我還要學多久啊?」

師父看了看徒弟,嘆了一口氣說:「你還要繼續學呀!等你學會修好顧客指定要修的地方,又能神不知鬼不覺,弄鬆其他小零件,你就可以出師、自己開業了!」

看完上面這三個故事,不知道大家對「無商不奸」這句話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呢?

我們說,經商做生意,當老闆,要使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必須有一套自己獨特的、不為人知的經營哲學,才能在同行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樣的經營哲學,是依照自己吃過的虧,以及前輩告誡的教訓,逐漸累積而成。上面這三個故事,反應了「無商不奸」的一面,在很多商人眼裡,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種自私。

可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私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道德」可分為「自律性道德」和「他律性道德」。經商做生意,只要不違反法律,上面三個故事中的「賣些稍微骯髒的蜜餞」、「故意不立刻醫好病人」或「偷偷地弄鬆手錶中的小零件」,都沒人知道,也不會被處以重罰,所以,只要能賺錢就可以——這就是「他律性道德」,比較個人主義,並著重現實價值。相反地,「自律性道德」,就有比較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例如,對客戶必須絕對誠實,不能唯利是圖,一定要童叟無欺,等等。

從小,我們就聽過「無商奸商」這句話,所以,大家對於商人,都有不太好的刻板印象。例如,哄抬物價、以假亂真、標價不實等等。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是奸商或沒良心,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真正忠厚老實、正派經營、有良心、有「自律性道德」的商人,也是大有人在。人是自私的,總會有私慾,但卻不能不道德,更不能觸犯法律,在滿足私慾的同時不觸犯道德和法律,這就是「無商不奸」的尺度,就像俄國作家克雷洛夫所說:「不要把痰吐在井裡,因為哪天你口渴的時候,也會到井邊來喝水的。」(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不是「無商不奸」,而是「無商不尖」
    「所謂的做生意,不是為了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並不是要獲得利潤,而是要獲得人心。賺取人心獲得人心,這就是做生意,到了那個時候,金錢自然隨之而來。」在現在的中國,一提起商人,人們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奸」和「無奸不商」,似乎商人沒有不奸詐的,不奸詐的就做不了商人。人們對商人的這種印象,並非自古就有,而是在當下,才得出的。
  • 無奸不商?
    今在鳴蟲群和朋友們聊到買賣方面的行為探討,一個朋友說到了「無奸不商」,(艾倫說「無艱不商」,這詞反倒顯得耐人尋味了,但是今天不說這個詞
  • 市場營銷「關係說」——無尖不商和無奸不商
    隨後在2007年的美國廣告公司協會媒體會議上他重申了這一立場,並呼籲「思維模式從告知和銷售轉向建立關係」。在今天消費者主導的市場環境中,營銷者需要「致力於與他們服務的人建立真誠、真實的關係」。你看,外國人就是喜歡把事情搞複雜。我們用「無奸不商」這個四字成語就能把關係說的本質說清楚。
  • 商道中的「無奸不商」與「無尖不商」
    正文共162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商人自古就有,然而,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多是「無奸不商」,或者將一些不守商道以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稱之為「奸商」。其實,很多人都對此有所曲解,最早的商人是「無尖不商」,古時候的「尖商」是一個褒義詞。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 猶太人經商有多厲害?看完這個猶太人「賣手套」的故事,恍然大悟
    猶太人經商有多厲害?一個猶太人「賣手套」的故事告訴你,看完恍然大悟,原來生意還可以這樣做!來看這個故事:洛克是一位美籍猶太商人,在商界摸爬滾打已經30多年了,因為經常出入海關,他對美國海關的各項規章制度了如指掌。
  •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覺得「無商不奸」□王乾榮「無商不奸」這詞,我沒看到出處,卻成了一個普及度挺高的成語,幾乎人人能懂會說。說「無商不奸」,打擊面巨大。「無」為負,「不」也是負,負負得正,「無不」,即是「是」或「全部」的意思。可哪能商人個個都「奸」呢?
  • 商聖範蠡做生意到底多厲害,看他3個經商小故事就懂了
    範蠡被稱為商聖,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因此還被尊為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被尊為文財神。範蠡做生意到底有多厲害,下面三個他經商的小故事就可見一斑。結果這個商戶不小心把借條掉進了海裡,一年後商戶來到範蠡家把情況說明,範蠡二話沒說把10萬錢連本帶利還給了商戶。商戶十分感激,見人家說範蠡真乃寬厚誠信之人,範蠡仁信的美名傳播開來。之後,範蠡三次擴大生意需要資金周轉,很多富戶均主動上門借款,幫範蠡度過難關。
  • 聰明能幹,但最不適合經商的三大星座,仗義疏財,常做虧本生意
    俗話說得好,無奸不商,無商不奸,一個會經商的人,他的思維必定是精明能幹的,同時更明白靈活應變的道理,但在有的人的身上,又壓根不是這樣。他們並非是沒有頭腦,但又最不適合經商,當然了,總結起根本原因來的話,只不過就在於他們太仗義疏財,所以經常這是因為太慷慨大方而做虧本生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商聖範蠡做生意到底多厲害,看他3個經商小故事就懂了(開智慧)
    範蠡被稱為商聖,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因此還被尊為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被尊為文財神。範蠡做生意到底有多厲害,下面三個他經商的小故事就可見一斑。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官拜上將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範蠡並沒有被名利衝昏了頭腦。
  • 猶太人做生意,有著怎樣的創新思維?看完這兩個小故事,恍然大悟
    以前的猶太人,浪跡各地,受盡苦難;如今的猶太國家以色列,身處彈丸之地,沒有市場,也缺少資源,這都逼迫著讓猶太人具有很強的創新思維,因為唯有創新方能生存。自然而然地,在做生意賺錢這件事上,猶太商人對創新思維也一直都非常重視。
  • 鬼谷子經商之法;為商不奸,遠離急功近利!
    俗話說:「無商不奸。」在人們眼中,商人是奸詐、狡猾的,他們眼裡只有錢,只有利益,為了賺錢,他們不惜昧著良心,摻雜使假;不惜急功近利,只圖眼前,不計長遠的利益。生活中,奸商的典型形象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明裡一套,暗裡一套。
  •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
    經典成語「無奸不商」,最初卻是用來讚美商人,文化也會進化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說「無奸不商」這樣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商人多奸詐之徒。的確,生活中缺斤短兩,坐地起價、摻雜摻假等等,都是體現出一種商人的奸詐。
  •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
    「無奸不商「還是「無尖不商」?這6條熟語的原意,你真了解嗎?文/號外歷史之進進 圖/網絡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提到很多熟語,也會將很多熟語運用到各種場景之中。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經常提到熟語究竟是什麼意思?自己究竟用對了沒有。
  • 成語「無奸不商」是如何墮落到貶義詞的
    昨天提到,在上班的時候,幾個「老人」談到「無奸不商」這個成語,覺得與我們現在認知的意思想去甚遠,所以今天要來聊聊這個成語!「無奸不商」現在是一個貶義詞,意為——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為商人都是奸詐的,也常寫作「無商不奸」。
  • 同樣是做生意,為什麼猶太人的方法那麼賺錢?揭秘猶太人經商思維
    在世界前400名富豪中,猶太人就有60個,猶太人之所以富有都是源於經商,在那2000多年的逃亡時期,他們不得不靠經商來維持生活。同樣是做生意,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富有的人?答案當然是向富有的人學習。而猶太人的經商經歷,就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人去學習。
  • 寺廟能不能經商做生意?
    到了今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反而成了一種禪宗正統。如今和尚做生意,叫商道結合,把商業變成禪業,以禪導商,以商弘禪。其實商道結合也是古來有之。古代很多寺廟都是大地主,自己種不完的土地就租給當地的農民,向農民收租。大家說寺廟出租土地,和今天的寺廟通過網際網路做生意,本質上有沒有區別?(答:沒有) 對,沒有區別,它們都是商業行為。那為什麼沒有人質疑出租土地的和尚沒有修行呢?
  • 猶太人為什麼很會做生意?牢記這五大經商鐵律,就不愁賺不了錢!
    猶太人的五大經商鐵律,一旦悟透,做什麼生意都能賺錢,學習下吧;猶太人為什麼很會做生意?牢記這五大經商鐵律,就不愁賺不了錢!猶太人認為,在經商初期,勤奮或許更重要一些,用賺小錢來積累資本也是必然,但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在要想賺大錢時,就必須靠腦子。的確,勤奮固然是美德,做生意也需要勤奮,但勤奮並不是唯一條件,也不是最重要的條件,否則,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多少窮人了,尤其是那些做生意人,都發財了,幾乎不存在虧本一說。
  • 九個似乎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商」的意思完全反了
    1:無奸不商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尖兒。因此無「尖」不商。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意思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3:狗屁不通流言說:「狗屁不通」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以狗的身體的這一特點而言。清代小說中「放狗屁」一詞已十分常見,狗屁不通應當是從狗屁引申而來的。如果說狗屁不通是狗皮不同之訛。那顯然應該發生在更早。清代小說中經常看到「放狗屁」這個詞,指對方胡說八道。
  • 「無奸不商」最初始居然是一個褒義詞,且和武財神趙公明有關
    在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能夠讓人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有助於國家強大,社會穩定,因此重農輕商。但是當今社會,從商被人們視為一種很好的出路,成功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人們常常用「無奸不商」來形容那些無良奸商,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褒義詞,還和我們的財神爺趙公明有關。傳說趙公明在得道之前是一個米商,在古代賣米的時候不是用秤的,而是用一種叫做「鬥」的工具,是一種固定的量器,所謂「海水不可鬥量」,就是指的這個「鬥」,在盛完滿滿一鬥米之後再用尺子抹平就是標準的一鬥。
  • 電梯來了:無奸不商
    無奸不商,天底下所有的商人都是狡猾、吝嗇的,否則他就幹不成,買賣準黃。但好像,無奸不商的奸不是這個字,而是尖,也就是說應該是無尖不商。意思是說商人賣米標價50米一鬥,但是你給別人的時候得攢出尖來,也就是得多給。稱多2斤,高高滴。一個是諫人向惡,一個是勸人向善,正好兩擰。再比如,三十如狼,四十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