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之道障礙重重 老舊小區停車難題該怎麼破?

2020-12-14 中國網財經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達2.07億輛。機動車數量的大幅增長也帶來了一個社會性問題,那就是停車難,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老舊小區的停車問題,更是成了「難中之難」。一面是仍在快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一面是巨大的停車位缺口,解決停車難問題迫在眉睫。

  停車難題愈加突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5月份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了166.0萬輛和167.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了4.5%和8.9%,同比分別增長了11.2%和7.0%,整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而2019年一年,全國新註冊登記汽車就達到2578萬輛,汽車駕駛人累計達到3.97億人。

  截至2019年底,全國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30個城市超200萬輛。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重慶、蘇州、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等11個城市超過300萬輛。城市停車難特別是老舊小區停車難的問題愈加突出。

  現在所說的老舊小區,基本上都是2000年之前興建的居民樓房。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這些小區包括水電路氣網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都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而小區居民停車難則成為這些難題中的難題。因為2000年之前,我國對居住小區是沒有停車位配建指標要求的,幾乎所有的老舊小區都沒有符合現階段城市規劃部門要求的停車位。現在老舊小區的停車位基本上都是小區自行劃設。由於空間有限、沒有統一規劃等因素,很多老舊小區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私家車所佔領,導致小區內原有的道路、綠化、公共空間等用地被小汽車佔據,消防通道經常堵塞,小區居住品質大大下降,還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針對這種情況,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甚至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措施進行了細化,提出了目標任務,明確了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投向增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要求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其中,為老舊小區配建停車設施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重要內容。

  不僅是中央層面,各地方政府也將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重點內容。河南、浙江、福建等眾多省市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明確把增加停車位作為重點。河南省提出年內力爭完成三分之一的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實施劃設停車位、供電、供氣等項目。杭州計劃到2022年底改造約950個老舊小區,內容包括停車設施改造等。

  解決之道障礙重重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老舊小區基本上都存在「三高、四低、五多」的特點。「三高」是指居民老齡化程度高、房屋安全風險高、居民訴求率高;「四低」是指居民收入低、物業費標準低、物業費收繳率低、居民滿意度低;「五多」則是指這些老舊小區的產權單位多、物業管理單位多、房屋類型多、歷史遺留問題多、小區出入口多。這些都成為擺在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面前的障礙。往往解決一個問題要涉及幾個社區和院落,以及眾多產權單位、物業公司,還有交通、城管、規劃、資金等方方面面。

  針對這種情況,各地在推進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時,也都在不斷探索新的方式和路徑。

  北京今年計劃開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80個,解決停車問題是一個重點內容。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街道的五芳園、六合園南、七星園南三個社區基本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在今年的綜合整治中,共涉及改造面積26.7萬平方米,4000戶居民。本著探索建立「物業先行、整治跟進,政府支持、企業助力,群眾參與、共治共享,資本運營、反哺物業」的模式,基礎類改造由財政資金投入,新建停車綜合體、自行車棚改造等提升類改造擬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投資。街道將授權資本方通過運營區域內低效閒置空間、停車管理權等來獲取回報,但在整個運營期內,必須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用於反哺物業收入缺口,最終實現老舊小區有人建且有人管。

  山西省近日也發布了老舊小區的專項整治方案,根據實際情況,對老舊住宅小區居民實行優惠停車,通過簡化停車場辦理程序等方式降低停車費用,形成普惠效應。同時,引進專業停車管理公司,合理利用空間規劃建設停車位,規範管理居民停車。

  除此之外,包括杭州、南京、長沙、福州等地紛紛探索通過盤活土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等方式解決老舊小區停車問題。其中包括整理既有邊角地、零星地和碎片地,為小區內道路微循環、停車位提供空間,以及在老小區或周邊地段進行人防工程地下停車場建設等。

  政策支持未來可期

  總結目前各地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的方式和途徑主要有三種,首先是整體規劃,充分利用空餘空間,新增停車場地。老舊小區年代久,布局規劃上相對滯後,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對道路、綠化等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將停車空間「擠」出來。利用較寬的道路、小微地塊、邊角地,開闢新的停車泊位,在有限的空間統籌協調好停車、公共綠地、交通三者的關係。

  其次是通過引入投資者,建設新型停車設施。很多老舊小區本身可開發的空間餘地不大,一些地方採取引入投資者,或是企業、物業和業主聯合的方式,建造立體車庫等停車設施,為老舊小區增加停車空間。同時,根據《物權法》規範小區停車位的收費標準,做到收費來之於民,用之於民,使投資者與全體業主都有所收益。近年來,北京、深圳、蘇州等地都在探索老舊小區建設立體車庫等方式。

  再有就是整合周邊資源,採取錯時停車等方式。一些地方通過整合老舊小區周邊公共區域,採取周邊區域設立「潮汐車位」等措施增加停車位。一些企業、商場、辦公樓等的停車位採用錯時停車的方式向周邊居民開放,合理利用時差,緩解停車難問題。

  在這些措施的推動下,各地老舊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開始得到緩解。今年,政策層面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停車難問題也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相較往年,今年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政策強調了資金籌措渠道的多樣化,在原有中央補助基礎上,增加金融創新支持等渠道。今年地方政府改造資金來源除中央財政撥付、地方財政出資等常規渠道外,還增加了地方專項債這一融資渠道。

  業內專家表示,老舊小區解決停車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對老舊小區及周邊的空間、道路、交通、規劃等各方面整體考慮。要加強對周邊公共空間的整合,以及利用智慧停車等技術將住宅區、機關單位、周邊寫字樓、商場和路邊停車位等資源打通。

(責任編輯:張紫禕)

相關焦點

  • 南京老舊小區出新 直擊排水、停車難題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造福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南京建鄴區湖西街上的國泰民安小區地勢較低,以往一下雨就淹水。再加上小區內停車位緊張,長期以來排水和停車問題成了這個老舊小區的兩大痛點。
  • 老舊小區停車矛盾頻發怎麼辦?東大橋光中小院新辦法解決老難題
    居民們說,去年,東大橋27號樓、甲27樓、33號樓等居民樓前地鎖林立,加上缺乏停車管理,外來車輛也不斷停到各個樓前,擁擠、混亂程度可想而知。老人擔心被車碰到,孩子經常被地鎖絆倒,就這樣,居民的訴求電話打給了市信訪辦,希望地鎖問題能得到解決。去年9月,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區黨委書記李萍剛剛上任,她幾乎是和居民訴求前後腳到的,解決小區地鎖問題,成為李萍書記上任後關注的頭等大事。
  • 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看南京施展「錦囊妙計」
    中國江蘇網11月19日訊(通訊員 楊軍 宋颺 記者 羅鵬)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一直是停車管理工作的難點。在南京,改造小區構造、釋放更多車位;有機整合小區和周邊道路車位;對管理手段進行更多創新……多種解決方案和方法,贏得了市民的稱讚。
  • 老舊小區停車難,到底難在哪?
    該小區5號樓北側的一條道路東側有一個大門,牡丹晚報記者看到,門口雖然豎立著一個寫有 「消防通道門口禁止停車」的牌子,但還是停放了數輛車。而在13號樓和15號樓之間,一片綠化帶被踐踏在幾輛車的車輪之下,一旁牌子上清晰地寫著「嚴禁草坪內停車」。
  • 北京豐臺區右安門街道開陽裡社區:物管會「上馬」,解決老舊小區...
    可喜的是,今年屬地街道從區房管局申請資金,失管老舊小區微改造已經立項,通過這個項目,居民們以後的停車便有了更好的規劃,同時居民們想怎麼停車,也可以通過物管會和設計方直接溝通了。於是,在拆地鎖行動前,物管會成員多次給居民做解釋工作,「我們陪著社區一起走訪,我們就生活在這裡,都是老街坊,我們說話居民們更能理解。」
  • 昆明老舊小區停車難,住戶私自圈地上鎖,律師發話了!
    為了擁有一個停車位,一些老舊小區的住戶另闢蹊徑,在小區的公共場所私自安裝地鎖搶佔車位。以往,我們也報導過不少為了搶車位,居民在小區公共區域私裝地鎖的新聞。據昆明市交運局調查數據顯示,昆明市應配置停車泊位現狀缺口達到了33.25萬個。而在一些老舊小區更是基本無地可用,停車泊位奇缺。私裝地鎖為何反覆出現?
  • 多年私搭亂建導致鄰裡矛盾停車困難,北京蒲安裡小區老難題怎麼破?
    不僅如此,大家還共商量齊參與,不斷提升小區環境。  百姓頭疼事 扒扒老皇曆  建成於1980年的蒲安裡小區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現存居民樓15棟,其中14棟無物業管理,目前由東鐵匠營房管所代管。由於缺乏物業管理,小區的日常安保、保潔等基本管理力量缺失。公共區域及共用設備設施因而長期處於失管狀態,管線老化,照明缺失。
  • 「化零為整」改造 破解微型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她就住在襄城區綠影壁小區靠近綠影壁巷一側,以前,去一趟菜市場,要轉一大圈,今年則不一樣了:下樓後,穿過小區裡寬闊的道路,幾分鐘就到了。她說,這是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方便。綠影壁小區位於襄城區古城辦事處綠影壁社區,是由6個微型老舊小區「六合一」改造而成的新小區,也是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整合老舊小區資源打造的另一個「多合一」小區。
  • 南京整治老舊小區910個:從「老破小」變「網紅打卡地」
    24日,記者從南京市人大獲悉,自2016年南京市啟動整治老舊小區民生工程以來,該市主城六區共有910個小區獲得出新,不少小區從「老破小」變成了景美宜居的網紅社區。據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級城鄉規劃師姚秀利介紹,2017年,南京市房產局就編制出臺了《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手冊》,用以指導老舊小區改造升級。
  • 廣元試點社區辦物業公司,探索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
    這是廣元市利州區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一個新嘗試。位於廣元市火車站附近的則天南路社區一共有小區47個,其中有物管小區僅有15個,其餘32個均為老舊小區和開放式小區,因為背靠火車站,人員流動大,長期以來,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苦不堪言。
  • 承德全市408個老舊小區將升級改造綻新顏
    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提出,將對全省2000年(含)前建成的環境條件差、配套設施不全或破損嚴重、無障礙建設缺失、管理服務機制不健全,且未納入棚戶區改造計劃的住宅小區以及住宅樓進行改造,其中承德市雙柳小區、萬樹園小區等408個小區位列其中。
  • 「五位一體」共同締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舉多得
    「紅色物業」長效管理機制模式,確保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有效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解決了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社區治理新機制要充分發動居民參與。濰坊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實施「兩輪徵詢法」,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發動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
  • 老舊小區怎麼改?魯谷街道邀請三個老舊小區居民來「點菜」
    《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北京今年將開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80個。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19日獲悉,石景山區魯谷街道五芳園、六合園南、七星園南三個社區位列其中。老舊小區怎麼改?街道邀請居民來「點菜」。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矛盾重重,新方案能否解決多年沉痾?
    舊改主要是對老舊小區的水電氣路、光纖配套等設施進行重點改造建設,包括推動建立小區後續長效管理機制。在舊改中,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老舊小區4層以上住宅「加裝電梯」這一項。
  • 老舊無物業小區,怎麼管?
    原標題:老舊無物業小區,怎麼管?   基礎設施老化、環境髒亂、難以引入物業公司……成了困擾無物業小區的普遍問題。據統計,目前僅福州市就有無物業老舊小區600多個,涉及17萬餘戶居民。如何建立無物業小區治理長效機制,是許多居民,也是人大代表所關心的。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非經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市場化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非經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市場化 2020-10-19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舊小區改造「眾口難調」怎麼辦?來看這些社區如何想新招、破難題!
    「讓市民群眾在老房子裡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正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目的所在。這項惠民、利民的工程既是眾望所歸,為何在落地時卻陷入「眾口難調」的困境。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老舊小區改造千頭萬緒,居民訴求多,管理難度大,施工任務重……好事要做好似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 淄川區智慧停車破解城市停車難題
    如果連續22天以上固定路段夜間停車可在每月前3天在APP中留言申轉優惠為1元/次,老舊小區居民每月二三十元便可利用道路夜間停車,早七點恢復收費,大部分夜停車都能及時開走,這種夜停方式既解決了停車難問題,也不影響白天大家商務辦事,實現停車與商務的雙贏。
  • 浙江省新一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效初現
    為增強技術指導,省住建廳出臺了《浙江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試行)》,將改造內容分為道路交通、給排水設施、停車設施等23類、43個基礎項和39個提升項,方便各地自由組合。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省建築設計院分別成立老舊小區改造研究中心,各市縣也依託高校、設計院等技術力量,開展點對點現場指導,為科學規範改造奠定基礎。
  • 「破冰」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 南京玄武區有辦法
    新華社南京4月11日電題:「破冰」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 南京玄武區有辦法新華社記者朱筱老舊小區老年居民居多。老齡化來襲,上下樓難成了新的民生難題。加裝電梯這件民生「關鍵小事」自提出起就受到廣泛歡迎,但實現起來並非易事。老舊小區老年人收入偏低,居民住房多為私產,政府如何服務?